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答题得分有技巧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部分是考生们普遍感到困难的题型之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语文阅读分析术语和方法。
1. 表达方式:
- 记叙:通过具体事件或人物经历来叙述故事,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情节的发展。
- 描写:通过对人、事、物的具体描绘,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 议论:对某一问题发表看法,进行论证和分析。
- 说明:解释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使读者获得明确的知识。
2.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形象生动地表达某种意思。
-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动作或情感。
- 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语势。
- 夸张:故意夸大或缩小事实,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 反复: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以突出重点。
-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 引用: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等,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 对比: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突出某一方的特点。
3. 说明文分类:
- 实物说明文:介绍具体物品的特征、用途等。
- 事理说明文:解释事情的道理、因果关系等。
- 程序说明文:按照步骤详细说明操作过程。
- 科技性说明文:涉及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文章。
- 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以文学形式介绍科学知识,语言优美易懂。
4. 说明顺序:
- 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如历史发展、四季变化等。
-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方位顺序。
- 逻辑顺序: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说明,如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等。
5. 说明方法:
-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使内容更加准确可信。
- 作比较: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
- 举例子:用具体的实例说明抽象的概念。
-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式使说明更生动形象。
- 分类别:将事物按类别进行划分,便于理解和记忆。
6. 记叙的顺序:
- 顺叙: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 倒叙:从结局或高潮开始,再回溯到事件的起因和发展。
- 插叙(追叙):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回忆或补充说明的内容。
7. 人物描写的方法:
- 肖像(外貌)描写: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 动作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表现其性格和心理。
- 神态描写:通过面部表情、眼神等反映人物的情绪。
- 语言描写: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 心理活动描写:直接或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直接描写人物的同时,通过其他人物或环境来衬托主要人物。
8.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 联想: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
- 想象:虚构场景或情节,丰富文章内容。
- 象征:用具体事物代表抽象概念。
- 比较: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不同点。
-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不同点。
- 衬托:通过次要事物突出主要事物。
- 烘托: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 反衬:通过相反的事物衬托主要事物。
- 先抑后扬:先贬低后赞扬,形成强烈反差。
- 以小见大:通过小事反映大道理。
- 托物言志: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 借物喻理:通过具体事物阐明哲理。
- 寓理于物:将道理融入具体事物中。
- 借物喻人:通过具体事物比喻人物。
- 状物抒情:描写景物时表达情感。
-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色表达情感。
- 情景交融:景物与情感相互映衬,融为一体。
9.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 总起全文:开篇点明主题,统领全文。
- 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出后续内容。
- 打下伏笔:提前埋下线索,为后文做准备。
- 作铺垫:为重要情节或观点做准备。
- 承上启下(过渡):连接上下文,使文章连贯。
- 前后照应:前文提到的内容在后文得到呼应。
- 首尾呼应: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 总结全文:概括全文内容,点明主旨。
- 点题:紧扣题目,揭示主题。
- 推动情节发展: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10.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 渲染气氛:通过描写环境或氛围,增强文章的情感色彩。
-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通过环境或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或情感。
-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直接或间接表明文章的主题。
- 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强化文章的核心思想,使主题更加深刻。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在实际考试中,考生不仅需要掌握上述理论知识,还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答各种类型的题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题型及其解题技巧:
1. 词曲小知识:
-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例如,《补算子·咏梅》中,“补算子”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式;“咏梅”是题目,限定了词的内容。
2. 引号的作用:
- 表引用:用于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 表特定称谓:用于表示特殊含义的词语或短语。
- 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用于表达否定、反语或讽刺的语气。
- 表强调:用于强调某些词语或短语。
3.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 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方面的区别。
- 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确保选择的词语最符合语境。
4.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 关联词分析: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 关键词分析: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 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 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三、金牌备考:高考语文130分夺分方案
要在高考语文中取得高分,除了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外,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夯实基础知识:
- 熟练掌握常用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
- 多读经典文学作品,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
- 练习各类题型,熟悉考试形式和要求。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注重细节,抓住关键信息。
- 学会归纳总结,把握文章主旨。
- 培养批判性思维,深入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
3. 加强写作训练:
- 多写多改,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 注意文章结构,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 注重语言表达,力求简洁明了、生动形象。
4. 模拟考试:
-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 分析错题原因,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 提高应试技巧,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相信每位考生都能在高考语文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帮助,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