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要点

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要点

2025-01-05
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要点

篇1: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要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

定义: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下(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包含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部分,即E=Ek+Ep。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公式:Ep=mgh;h――物体具参考面的竖直高度。

●参考面

①重力势能为零的平面称为参考面;

②选取:原则是任意选取,但通常以地面为参考面;

若参考面未定,重力势能无意义,不能说重力势能大小如何;

选取不同的参考面,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不同,但重力势能改变与参考面选取无关。

●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

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方;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下方;重力势能为零,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

●重力做功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之跟它的初、末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WG=Ep1-Ep2

【弹性势能】

●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弹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势能,称之为弹性势能。

●弹簧的弹性势能:

Ep=1/2kx2

影响弹簧弹性势能的因素有: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弹簧形变量x。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

WF=Ep1-Ep2

弹力做正功时,物体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时,物体弹性势能增加。

●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

E1=E2

Ek1+Ep1=Ek2+Ep2

ΔEk=-ΔEp

ΔE1=-ΔE2

机械能守恒条件:

做功角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无其它力做功;外力不做功或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系统内如摩擦阻力对系统不做功。

能量角度:首先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能量转化,无其它形式能量转化;只有系统内能量的交换,没有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当选取参考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始末状态的机械能;

④列方程、求解。

篇2: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要点

高考在即,为了方便考生们更好地复习高考物理知识,小编在这里整理了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供考生们参考学习,希望能对考生们有帮助!

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下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计算出瞬时速度,即可验证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实验目的】

学会用打点计时器验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低压电源、重物(附纸带夹子)、刻度尺、铁架台(附夹子)、导线。

【实验原理】

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下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计算出瞬时速度,即可验证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支架上,并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接在交流电源上;

2.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下端用夹子与重物相连,手提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4.重复实验几次,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5.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O,在纸带上选取方便的个连续点1,2,3,4,5,用刻度尺测出对应的下落高度h1,h2,...;

6.用公式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

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加量,进行比较。

篇3: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要点

篇3: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要点

【实验目的】

学会用打点计时器验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低压电源、重物(附纸带夹子)、刻度尺、铁架台(附夹子)、导线。

【实验原理】

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下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计算出瞬时速度,即可验证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支架上,并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接在交流电源上;

2.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下端用夹子与重物相连,手提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4.重复实验几次,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5.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O,在纸带上选取方便的个连续点1,2,3,4,5,用刻度尺测出对应的下落高度h1,h2,...;

6.用公式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

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加量,进行比较。

篇4: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要点

篇4: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要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有八大考点:

  考点1.功

  特别注意:

  ①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② F和S是对应同一个物体的;

  ③某力做的功仅由F、S和q决定,   与其它力是否存在以及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无关。

  2.重力的功:WG=mgh ——只跟物体的重力及物体移动的始终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跟移动的路径无关。

  3.摩擦力的功(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可以做负功,摩擦力可以做正功,摩擦力可以不做功 ,一对静摩擦力的总功一定等于0,一对滑动摩擦力的总功等于  - fΔS

  4.弹力的功

  (1)弹力对物体可以做正功可以不做功,也可以做负功。

  (2)弹簧的弹力的功——W= 1/2 kx12– 1/2 kx22(x1 、x2为弹簧的形变量)

  5.合力的功——有两种方法:

  (1)先求出合力,然后求总功,表达式为

  ΣW=ΣF×S ×cosθ

  (2)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所做功的代数和,即

  ΣW=W1 +W2+W3+……

  6.变力做功:基本原则——过程分割与代数累积

  (1)一般用动能定理 W合=ΔEK 求之 ;

  (2)也可用(微元法)无限分小法来求, 过程无限分小后, 可认为每小段是恒力做功

  (3)还可用F-S图线下的“面积”计算.

  考点4.动能定理

  1.定义:合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 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2.表达式:

  式中W合是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ΔEK是做功过程中始末两个状态动能的增量.

  3.推导:动能定理实际上是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对空间累积而得:

  在牛顿第二定律  F=ma 两端同乘以合外力方向上的位移s,即可得

  4.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①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则(1)式中的 W表示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即合外力所做的功.   W合=W1+W2+W3+……

  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特点:跟过程的细节无关.即不追究全过程中的运动性质和状态变化细节.

  ③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质点.

  ④动能定理对变力做功情况也适用.动能定理尽管是在恒力作用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的,但对变力做功情况亦适用. 动能定理可用于求变力的功、曲线运动中的功以及复杂过程中的功能转换问题.

  ⑤对合外力的功 (总功) 的理解

  ⑴可以是几个力在同一段位移中的功,也可以是一个力在几段位移中的功,还可以是几个力在几段位移中的功

  ⑵求总功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先求出合外力,然后求总功,表达式为

  ΣW=ΣF×S ×cos q    q为合外力与位移的夹角

  另一种是总功等于各力在各段位移中做功的代数和,即ΣW=W1 +W2+W3+……

  考点7.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机械能。而势能中除了重力势能外还有弹性势能。所谓弹性势能批量的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机械能守恒守律:只有重力做功和弹力做功时,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间相互转换,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所谓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1)对单个物体,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2)对某一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 机械能也没有转变成其它形式的能(如没有内能产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3)定律既适用于一个物体(实为一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又适用于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但前提必须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考点8: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⑴ 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

  ⑵ 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

  ⑶ 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

  ⑷ 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

  ⑸ 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⑹ 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力所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增加WF=E2-E1 = ΔE

  ⑺克服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净功等于机械能的减少ΔE = fΔS ( ΔS 为相对滑动的距离)

  ⑻ 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等于感应电能的增加

相关文章

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解题的九大要点

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解题的九大要点,包括认真审题、注意运用学科语言表达、化综合为单科、物理计算题需要注意的两点、减少学科思维转换中的干扰、考试时答题策略、答选择题的方法、解答主观性试题的方法以及对待考试中遇到问题的正确态度。文章强调了审题的重要性,提到了

最新推荐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掌握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特别是针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文章强调了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步骤进行。同时,也提到了材料出处中的时间、主题思想等信息的重要性。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读、找、思、答四个步骤的具体应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中的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法则,如并集、交集和差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子和说明。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