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三历史核心考点:三民主义精要解析

高三历史核心考点:三民主义精要解析

2025-05-20
高三历史核心考点:三民主义精要解析

篇1:高三历史核心考点:三民主义精要解析

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看一下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

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

1.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 原因 :(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 十月革命 的胜利和中共的影响。

(3)改组了 国民党 。

(4)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

2.提出标志:,地点: 广州 ,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实行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 平民 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改善农民与工人的生活状态。

4.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1)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推动了 国民大革命 运动的发展。

(2)是孙中山在 民族民主革命 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是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转变。

【疑点2】 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点 拨】 新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都主张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但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享有的范围很空洞,新三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享有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中都主张平均地权,但三民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使民生主义更多地关注了民众的生存问题。

1.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价三民主义。

(1)从理论上讲,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这也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从实践上来讲,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但是由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一系列斗争都失败了。

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同学们的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篇2:高三历史核心考点:三民主义精要解析

知识点概述

主要知识点是三民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注意比较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不同之处.

知识点总结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

(1),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

(1),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援助。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2)孙中山本身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3)当时革命斗争形式的需要。

2、过程: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基本内容: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影响及评价: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但是,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常见误区提醒

(1)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

(3)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比较。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好习惯。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历史学科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3:高三历史核心考点:三民主义精要解析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知识点介绍了旧三民主义。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知识点:旧三民主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族危机 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3)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走上了 资产阶级革命 的道路。

2.提出:,孙中山明确提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的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民主义。

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清王朝封建 统治。

(2)民权主义: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 地价 ,现在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 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积极性:是比较完备的 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 政治 、 经济 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 的愿望,是 辛亥革命 的指导思想。

(2)局限性:没有明确 反对帝国主义 ,没有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 。

5.实践及结果:

(1) 辛亥 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2)建立 中华民国 ,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反对 封建专制 制度具有进步意义。但并没有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

(3)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先后发动 二次革命 、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但都先后失败。

【疑点1】 如何理解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

【点 拨】 ①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②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③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思想特色的部分。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重点归纳:中国通史专项考点

高中历史中国通史专项考点,包括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封建王朝的统治制度、农业生产方式和手工业经营形态等方面的重点内容。文章详细阐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以及重要事件,对于准备高中历史考试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新推荐

高考政治:一带一路知识要点精讲

中国高考政治中关于一带一路的知识要点。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背景材料包括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和开创地区新型合作等。在政治知识点方面,文章介绍了共建原则,包括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总结

热门推荐

古代科技思想与实践

古代科技思想与实践的辉煌成就及其原因。文章详细列举了四大发明、天文学、数学、农书、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并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高度发达的原因。摘要为:本文阐述了古代科技思想与实践的辉煌成就,涉及四大发明、天文学等多个领域,并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的内容,涵盖了小说三要素、议论文三要素等基础知识点的归纳,以及五种表达方式、六种说明方法等说明文的要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等内容。同时,文章还涉及语文学法的归类,如课文预习六步法和学生课堂听讲五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