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基础问题总结

篇1:高一历史必修一基础问题总结
专题一
1、 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从什么到什么的演变?
2、 牛耕技术最早开始于何时?普及到全国又是什么时候?什么叫耦犁?
3、 都江堰、郑国渠、井渠分别由谁开凿?主要用途是什么?在什么位置?
4、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 汉朝丝织业的最主要成就是哪两个?
6、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是什么?主要用途又是什么?
7、 汉代冶铁用什么作为燃料?供风形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8、 “越青刑白”指什么?赞美他们的诗有哪些?
9、 买卖商品必须明码标价是什么朝代?草市形成于什么朝代?他有怎样的特点?
10、哪个朝代的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了商业街?
1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实行的目的和影响分别有哪些?
12、重农抑商政策发展明清时期,表现为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极大地阻碍了什么的发展。
专题二
1、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是什么?他的解体对劳动力因素和市场因素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什么时候?途径有哪两条?企业是哪两个?
3、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于什么时候?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5、 张謇和荣氏兄弟创办的企业有哪些?荣氏兄弟是哪两位人物?
6、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表现在哪里?
7、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专题三
1、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上什么?哪一年?
2、 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出现了哪两次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3、 文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5、 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哪两个?
6、 开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又增添了哪一个?
7、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8、 中共xx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篇2:高一历史必修一基础问题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
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名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二
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代到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有远见的措施。
失败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
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三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产生的时间及地点: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外商企业中。注意:中国无产阶级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有优点,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
他们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
他们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联盟。
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四
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是由于日本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战争爆发时间:7月
第一阶段: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第二阶段: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
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五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篇3:高一历史必修一基础问题总结
【篇一】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
(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
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篇二】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后又增加了新品种金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