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寒假复习要点

篇1:上学期寒假复习要点
1.电流
(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由低电势点流向高电势点(由负极流向正极)。
2.电流强度
(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I=q/t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1mA=10-3A,1A=10-6A
(3)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中,如果是正、负离子同时定向移动,q应为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和。
3.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R=U/I,单位: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4.电阻定律
(1)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2)公式:R=L/S。
(3)适用条件:①粗细均匀的导线;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5.电阻率
电阻率: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金属);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如锰铜和康铜)。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特性。
(3)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
6.电功和电热
(1)电功和电功率:
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UI,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2)焦耳定律:Q=I2Rt,式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J。焦耳定律无论是对纯电阻电路还是对非纯电阻电路都是适用的。
(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①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和电热是相等的。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成立),
②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不成立)。
7.串并联电路
8.电动势
(1)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例如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15V,物理意义是指:电路闭合后,电流通过电源,每通过1C的电荷,干电池就把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大小:等于电路中通过1C电荷量时电源所提供的电能的数值,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在闭合电路中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E=U外+U内。
9.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强度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闭合电路总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E/(R+r)
(3)总电流I和路端电压U随外电阻R的变化规律
当R增大时,I变小,又据U=E-Ir知,U变大。当R增大到时,I=0,U=E(断路)。
当R减小时,I变大,又据U=E-Ir知,U变小。当R减小到零时,I=Er,U=0(短路)。
10.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关系图像
U端=E-Ir。上式的函数图像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纵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电动势的大小;横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短路电流I短;图线的斜率值等于电源内阻的大小。
11.闭合电路中的三个功率
(1)电源的总功率:就是电源提供的总功率,即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功率,也叫电源消耗的功率P总=EI。
(2)电源输出功率:整个外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
P出=I2R=[E/(R+r)]2R,当R=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Pmax=E2/4r
(3)电源内耗功率:内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P内=U内I=I2r
(4)电源的效率: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功率之比,即=P出/P总=IU/IE=U/E。
12.电阻的测量
原理是欧姆定律。因此只要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安培表测出通过电流,用R=U/I即可得到阻值。
①内、外接的判断方法:若Rx大大大于RA,采用内接法;Rx小小小于RV,采用外接法。
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分压法的优势是电压变化范围大;限流接法的优势在于电路连接简便,附加功率损耗小。当两种接法均能满足实验要求时,一般选限流接法。当负载RL较小、变阻器总阻值较大时(RL的几倍),一般用限流接法。
但以下三种情况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
a.要使某部分电路的电压或电流从零开始连接调节,只有分压电路才能满足。
b.如果实验所提供的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最大电流较小,采用限流接法时,无论怎样调节,电路中实际电流(压)都会超过电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的最大电流(压),为了保护电表或电阻元件免受损坏,必须要采用分压接法电路。
c.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所用的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采用限流接法时,即使变阻器触头从一端滑至另一端,待测电阻上的电流(压)变化也很小,这不利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在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的情况下能大范围地调节待测电阻上的电流(压),应选择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物理上学期寒假复习要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2:上学期寒假复习要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小编准备了高一政治上学期寒假复习要点,希望你喜欢。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五种职能
l 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
l 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
l 贮藏手段
l 支付手段: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l 世界货币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2)通货紧缩:货币升值,物价下跌。
4.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将会使进口上升,出口下降,外向型企业失业率上升,外汇储备下降。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l 买方市场:价格低。
l 卖方市场:价格高。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l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越大;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价值量越小。
l 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该商品价值量越低;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该商品价值量越高。
l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需求量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2)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也有影响。
l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l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l 调节生产规模
l 提高劳动生产率
l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影响消费的最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越大,消费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水平越高。
3.正确的消费心理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摒弃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要坚持求实心理。
4.正确的消费行为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一政治上学期寒假复习要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3:上学期寒假复习要点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历史上学期寒假复习要点,希望你喜欢。
经典力学的建立:
奠基: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建立:,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历史原理》,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和以历史为表达形式(实验和历史为该体系的两大特点)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相对论: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者统称为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论:,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则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
进化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他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瓦特对蒸汽机作了进一步改进,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这一时期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电视。
,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0世纪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代以后,它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WWW 万维网)。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
高二年级历史上学期寒假复习要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