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2025-03-30
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篇1: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5)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6)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篇2: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什么是总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

3、科学发展观

(1)含义:xx届xx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2)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3)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

A.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提高;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统筹城乡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

5、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消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6、产业格局: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7、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8、“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1)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2)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3)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8、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1)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2)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3)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4)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5)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6)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9、为什么要统筹区域发展?

(1)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2)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着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

10、怎样统筹区域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篇3: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篇3: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什么是总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

  3、科学发展观

  (1)含义:xx届xx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2)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3)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

  A.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提高;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统筹城乡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

篇4: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1. 我国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力争比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怎样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①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五个统筹)、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a.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c.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d.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③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篇5: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篇5: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摘要】:高三是充满挑战且紧张的一年,希望同学们在此期间认真复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全,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大家好好利用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全。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代末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考点点击

考点1.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考点2. 经济建设的目标;考点3. 树立科学发展观;考点4.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二、联系热点点拨

1. 中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既定目标

[热点材料]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部分代表时表示,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有广阔和潜力巨大的市场,有丰富的和素质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源,有相当高的国民储蓄率,有几十年来积累的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在实践中积累了解决各种矛盾和困难的宝贵经验。

[热点点拨] (1)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分析中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既定目标。

(2)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既定目标的特点。

(3)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既定目标的正确性和特点。

2. 反哺农业是一个长期过程

[热点材料] 5月14日《经济日报》报道,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日前召开的首届新时期农业发展高层论坛提出,工业反哺农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各项支农政策与措施都应当在这一前提下科学安排。

[热点点拨] (1)结合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反哺农业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结合财政的相关知识,说明财政支农对于调节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3)结合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说明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材料] 5月26日《经济日报》报道,“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八个方面出台政策措施,以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到,力争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十一五”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从八个方面着手。

[热点点拨] (1)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说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3)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正确性。

三、典型例题解析

北京市节能工作目标:全市能源利用效率由的36.5%提高到40%;万元GDP能耗由的1.21吨标煤下降到0.93吨标煤,年均下降6%以上;万元工业产值能耗由目前的0.67吨标准煤下降到0.32吨标煤,年均下降10%;高效照明产品普及率由目前的37%提高到95%,基本消灭白炽灯;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由目前的1.1%提高到4%。回答1~2题。

1. 材料表明北京市

A. 不再重视GDP的增长

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D.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解析] 第1题应选C。本题考查对科学发展观内容的掌握,北京市节能工作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D应入选。A观点错误。BD观点正确,但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

6月10日《经济日报》报道,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必将日益深入人心。据此回答3~4题。

3. 上述材料说明

A. 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B. 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C.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D. 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

4.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

①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

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③重视采用先进技术

④重视环境保护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 第3题应选A。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材料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是在说自主创新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系。A符合材料的中心思想,因此应入选。BCD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中心思想,不能入选。

第4题应选D。①②③④均符合新型工业化的特征,故应入选。

四、相关训练

(一)选择题

5月30日温家宝说,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矛盾和问题较多的阶段,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阶段。据此回答1~2题。

1. 全面小康比总体小康

①经济更加发展

②民主更加健全

③科教更加进步

④文化更加繁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 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

A. 只重视经济发展

B. 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 实现东、中、西部的同时富裕

D. 坚持科学发展观

6月15日《经济日报》报道,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说,目前,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台阶上,但是我们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我们发展的速度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已经出现严重的矛盾,老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据此回答3~4题。

3. 材料表明,深圳市以前的发展

A. 没有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没有重视GDP的增长

C. 重视生态建设

D. 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的关系

4. 老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深圳市必须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发展循环经济

④更加重视GDP的增长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D. ②③④

6月15日《经济日报》报道,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据此回答5~6题。

5. 材料表明,城镇化进程加快

A. 能增加农民收入

B. 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 可能引导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D. 可能会引起资源、能源更加紧张

6. 材料要求我们

A. 必须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B. 统筹区域发展

C.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 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二)非选择题

7. 材料一: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笼罩在供求紧张的阴影之下,油价一度出现的螺旋式大幅攀升牵动了世界各国经济决策层的神经。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6月2日主持召开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他指出,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面对世界石油形势,我国应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总结】: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全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高三复习阶段不要紧张,认真复习,成功是属于你们的。

篇6: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怎样认识总体小康?

(1)表现: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2)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P86--87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比翻两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P87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内涵: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四个统筹P88)

(2)原因: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③片面追求GDP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拉大等。

注意:GDP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什么:①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②存在问题: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关系不合理;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高等。

措施: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措施: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措施:继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篇7: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篇7: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原因:

(1)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3、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消费与投资、出口相协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加大环保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篇8:小康社会建设知识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最新推荐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掌握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特别是针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文章强调了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步骤进行。同时,也提到了材料出处中的时间、主题思想等信息的重要性。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读、找、思、答四个步骤的具体应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中的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法则,如并集、交集和差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子和说明。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