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汇总——地图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汇总——地图

2024-12-04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汇总——地图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图是至关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是地理学科的基础,更是理解地球空间分布、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关键媒介。本文将详细探讨与地图相关的各类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掌握这一领域的核心内容。

一、经度和纬度的递变规律

1. 经度的递变:

- 经度是指地球上某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0°经线)的东西位置。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E),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W)。具体来说,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至180°为东经度,向西至180°为西经度。东西经度的划分使得我们可以准确地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一点。

2. 纬度的递变:

- 纬度则是指地球上某点相对于赤道的南北位置。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N),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S)。赤道的纬度为0°,北极点为90°N,南极点为90°S。纬度的变化不仅帮助我们确定地理位置,还对气候、季节变化等有着重要影响。

二、纬线和经线的形状与长度

3.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 纬线是环绕地球的平行圆圈,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其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其周长约为40,075公里。随着纬度的增加,纬线逐渐缩短,直至极点处缩为一个点。纬线的长度变化直接影响到地球表面的距离计算和面积估算。

4.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 经线是连接南北极点的半圆弧,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约为20,000公里。经线在地球仪上表现为从北极到南极的直线,它们在两极交汇,形成一个完整的经线圈。经线的主要作用是确定东西方向的位置,并与其他纬线共同构成经纬网。

三、地图上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方法

5. 东西经的判断:

- 在地图上,沿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除了0°和180°经线外,其他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还是西经。例如,从伦敦出发向东行进,经度数值会逐渐增大,直到达到180°E;而向西行进时,经度数值则会逐渐减小,直到达到180°W。

6. 南北纬的判断:

-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通常使用0°、30°、60°纬线将地球划分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和高纬度(60°-90°)三个区域。这种划分有助于理解不同纬度带内的气候特征和生态系统。

四、东西半球的划分及其意义

7. 东西半球的划分:

-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由20°W和160°E两条...

-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由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简单来说,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从20°W到160°E,而西半球的经度范围则是从160°E到20°W。这一划分对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其他导航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五、东西方向的判断原则

8. 东西方向的判断:

- 判断两个地点之间的相对东西位置时,可以使用劣弧定律。如果两地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且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这一原则确保了我们在地图上能够准确判断出两个地点的相对方位。

六、比例尺的应用及图示范围的关系

9. 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 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实际距离的缩放比例,通常以“1:n”的形式表示。相同图幅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细节越丰富;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但细节较少。

例如,一张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可以详细展示一个小城市的具体布局,而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则更适合用于国家或大洲级别的宏观分析。

七、地图上方向的确定方法

10. 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 在一般情况下,地图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然而,有些地图可能带有指向标,此时应以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为准,箭头指向北方。对于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这些规则帮助我们在复杂地形图或航海图上快速找到正确方向。

八、等值线的疏密与地理特征

11. 等值线的疏密:

- 等值线图是一种常见的地理图表,用于表示某一属性(如高度、气压、温度等)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通过观察等值线的疏密程度,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形起伏、气压变化和气温差异等地貌特征。

九、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关系

12. 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 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反映了地形的高低变化。例如,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水流往往会沿着山谷流动;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山脊通常是分水岭。此外,等高线还可以用来识别鞍部、悬崖等地形特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形结构。

十、等高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

13. 等高线与河流流向:

- 河流的流向通常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这是因为河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指示了地形的上升趋势。因此,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形态,我们可以推断出河流的大致流向,这对于水资源管理和防洪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关系

14. 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

14. 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

- 洋流是海洋中的大规模水流运动,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等温线的凸向通常与洋流流向一致。例如,暖流会使沿岸地区的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冷流则使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这种关系揭示了海洋环流与气候之间的紧密联系。

十二、等值线凸向的一般规律

15. 等值线凸向规律:

- 等值线凸向的一般规律是“凸高则低”,即等值线向数值较高的方向凸出时,该区域的实际值较低。这一规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帮助我们快速解读图中的信息。

十三、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16. 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 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特别的大圆包括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根据两点的相对位置,最短航线的方向有所不同:

- ① 若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

- ② 若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 ③ 若两地处于同一纬线上,且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十四、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的方法

17. 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

- 纬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约111千米。在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Φ(Φ为纬度数)。这一公式帮助我们精确计算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尤其在航海和航空领域应用广泛。

十五、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18.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

-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就相差多少。例如,赤道上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由于没有地转偏向力,赤道地区不能形成台风。

十六、赤道的地理特征与经过的地区

19. 赤道的地理特征与经过的地区:

- 赤道是地球表面最长的纬线圈,全长约40,0...

- 赤道是地球表面最长的纬线圈,全长约40,075公里。它贯穿了多个大陆和海洋,包括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和亚洲。赤道经过的主要国家有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和马尔代夫。

新加坡虽然不在赤道上,但也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气候影响显著。

通过以上详细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地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更是理解地球空间分布和自然现象的关键媒介。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实用的导航和定位技能。

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地图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地图中的知识点总结,包括等值线的疏密与坡度、风力、温差的关系,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河流的关系,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关系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东西经、南北纬的判断,东西半球的划分,地图上方向的确定,经纬度的递变,以及纬线和经线的形状和长度等内容

最新推荐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练习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练习,主要介绍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受力情况以及加速度的变化等。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摘要如下:文章介绍了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关系,以及加速度的变化对物体运动状态

提高高二英语阅读能力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

必修一第二单元的检测结果。首先,文章提及了韩国歌曲《江南Style》的走红,其下载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引出了商品的概念和判断标准。接着,文章通过熊猫加字金银纪念币的发行,阐述了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最后,文章通过计算货币流通次数和实际发行量的差异,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