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备考手册:重要知识点梳理(133)

高三生物复习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理解。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高考生物的核心内容,本文将对生物学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进行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实际应用,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 1. 钙(Ca)
钙是人体和植物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人体中,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如果人体缺乏钙,可能会引发骨软化病,导致骨骼变得脆弱易碎,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血液中的钙离子(Ca)含量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当血液中的Ca含量过低时,会引起抽搐;而过高则可能导致肌无力。
钙离子还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因此,在医疗实践中,常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去血液中的Ca,以防止血液凝固,这在输血等操作中尤为重要。
在植物体内,钙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不可再利用的元素,钙一旦缺乏,幼嫩组织会受到伤害,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畸形等症状。植物中的钙主要参与细胞壁的构建,维持细胞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钙还参与信号传导,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 2. 铁(Fe)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氧气的运输。人体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血红蛋白中的铁必须是二价铁(Fe),三价铁(Fe)无法被利用。因此,保持铁的化学形态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在植物中,铁同样是不可再利用的元素,缺乏时会影响幼嫩组织的发育。铁作为许多酶的辅因子,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多种代谢过程。例如,铁硫蛋白是电子传递链中的关键成分,缺乏铁会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 3. 镁(Mg)
镁是叶绿体的重要组成元素,参与叶绿素的合成,对光合作用至关重要。镁还是许多酶的激活剂,如ATP合酶等。植物缺镁时,老叶容易出现叶脉失绿的现象,这是因为镁可以自由移动,优先供应给新叶,导致老叶中的镁含量降低。长期缺镁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影响其整体生长发育。
# 4. 硼(B)
硼在植物的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硼缺乏会导致“花而不实”的现象,即植物虽然能开花,但不能结实。硼还参与细胞壁的构建,增强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此外,硼还与糖类的运输有关,缺乏硼会影响糖类从叶片向果实的运输,从而影响果实的发育。
# 5. 碘(I)
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幼儿缺碘会导致呆小症,表现为智力低下、生长迟缓等症状;成人缺碘则可能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影响甲状腺的功能。碘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海产品和加碘盐,因此,合理摄入碘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 6. 钾(K)
钾是人体和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元素,尤其在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钾还参与植物的渗透调节,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缺钾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导致叶片边缘枯黄、茎秆细弱等症状。
# 7. 氮(N)
氮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氮形成的化合物大多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因此可以自由移动。缺氮时,幼叶会向老叶吸收氮,导致老叶先黄。氮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也是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多的氮与磷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氮,实际上就是缺少氨基酸,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 8. 磷(P)
磷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广泛存在于细胞膜、DNA、RNA等生物大分子中。植物缺磷会影响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磷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缺磷时,植物的老叶会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磷同样也是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 9. 锌(Zn)
锌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例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锌,没有锌就无法合成吲哚乙酸。因此,缺锌会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锌还参与植物的抗逆性调节,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二、 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与调控
化学元素不仅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还在代谢过程中受到严格的调控。例如,钙、镁、钾等元素通过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进出细胞,维持细胞内外的浓度平衡;铁、锌等微量元素则通过螯合剂和转运蛋白进行调控,确保其在体内的合理分布和利用。
此外,化学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十分复杂。例如,钙和镁在细胞内竞争相同的离子通道,铁和锌在某些代谢途径中存在协同效应。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单个元素的功能,还对整个生物体的代谢网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 化学元素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化学元素不仅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还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例如,氮和磷是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过多的氮和磷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因此,合理控制氮和磷的排放对于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也对植物生长产生直接影响。例如,缺镁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缺硼会影响果实的发育,导致果实品质下降。因此,了解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助于科学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 结语
通过对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其作用的详细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调控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层次的生理过程。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理解生物体的运作机制,还能为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希望考生们能够在复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灵活运用,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
通过上述详细的梳理和扩展,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功能的理解,还探讨了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掌握高考生物的核心内容,为即将到来的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