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经典选择题汇编13:匀减速度直线运动

在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选择题是考生获取分数的重要部分。其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选择题不仅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实验分析能力。本文将围绕几道典型的选择题进行详细解析,并结合实际应用背景,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题目。
一、生物学选择题解析
题目2:下列做法在实际生活上应用不正确的是
A.用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制剂喂养蝌蚪可以促进蝌蚪的个体发育
B.作变性手术的男人需要口服雌性激素才可维持女性第二性征
C.糖尿病患者通过注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
D.消化不良口服肽酶糖衣丸时,若在口腔中溶解糖衣对肽酶疗效没有影响
这道题目主要考察了学生对激素作用的理解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 选项A:甲状腺激素能够加速蝌蚪的发育过程,使其更快地从幼体转变为成体。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分化,因此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 选项B:变性手术后,为了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如乳房发育、皮肤细腻等,确实需要补充雌性激素。这是因为雌性激素可以调节体内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脂肪分布和骨骼密度等。因此,这一说法也是正确的。
- 选项C: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通过注射外源性胰岛素,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这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所以这一说法同样正确。
- 选项D:肽酶是一种蛋白质水解酶,其作用是在胃肠道内分解蛋白质为小分子肽段,以便进一步被吸收。如果糖衣在口腔中提前溶解,肽酶可能会受到唾液中的其他成分影响,导致其活性下降,进而影响疗效。因此,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最终答案应选择D项,因为它描述了一种不正确的实际应用情况。
二、化学实验选择题解析
题目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进行解离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使用丙酮酸提取色素
C.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D.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第一次使用蒸馏水加速鸡血细胞破裂
这道题目涉及多个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细节,要求考生对相关实验有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每个选项:
- 选项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的解离液是由盐酸和酒精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这种混合液可以有效软化细胞壁,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变化。因此,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 选项B:提取叶绿体色素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或丙酮(而非丙酮酸)。丙酮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能有效地将叶绿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从叶片组织中提取出来。因此,这里的“丙酮酸”表述有误,应改为“丙酮”。
- 选项C:双缩脲试剂主要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它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从而可以通过颜色变化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因此,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 选项D:在DNA的粗提取实验中,第一次使用蒸馏水是为了稀释血液样本,降低细胞间的粘连度,使细胞更容易破裂释放出DNA。因此,这一说法也是正确的。
最终答案应选择B项,因为其中提到的“丙酮酸”并不适用于该实验。
三、食品保存选择题解析
题目6: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一般在包装袋中都放入一小包固体物质,用来防止食品受潮及富酯食品氧化变质,此小包内固体物质的化学成分应是
A.硅胶、硫酸亚铁
B.无水硫酸铜、硫酸亚铁
C.生石灰、苯酚
D.蔗糖、氯化钡
这道题目考察了食品保存技术中常见的干燥剂和抗氧化剂的选择。让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 选项A:硅胶是一种高效的干燥剂,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保持食品干燥;硫酸亚铁则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可以延缓油脂氧化,防止食品变质。因此,这一组合是非常合理的。
- 选项B:无水硫酸铜虽然也可以作为干燥剂,但它本身具有吸湿性较差且容易结块的特点,不如硅胶理想;此外,硫酸亚铁的作用已在前文提及,故这一组合并非最佳选择。
- 选项C:生石灰(氧化钙)也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遇水会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有助于去除湿气;然而,苯酚是一种有毒物质,不适合直接接触食品,更不用说用于食品包装中。因此,这一组合明显不合适。
- 选项D:蔗糖不具备明显的干燥效果,而氯化钡是有毒化学品,绝对不能用于食品保存。显然,这一组合也是错误的。
最终答案应选择A项,即硅胶和硫酸亚铁的组合最为合理。
四、离子化合物选择题解析
题目10: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
B.晶体中一定只有离子键而没有共价键
C.所含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第一周期
D.晶体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这道题目考察了离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其结构特点。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 选项A:在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量通常是相等的,以保证电荷平衡。因此,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 选项B:离子化合物主要由离子键组成,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存在少量共价键成分,特别是在过渡金属化合物中。因此,这一说法过于绝对,不够全面。
- 选项C:根据题目条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考虑到短周期元素的特性,可以推断出这两种元素分别位于不同的周期,但不排除它们可能同属某一周期的可能性。例如,Na(10个电子)和F(10个电子),二者均来自第二周期。因此,这一说法也是不完全正确的。
- 选项D:一般来说,阳离子的半径小于对应的原子半径,而阴离子的半径则大于对应的原子半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阳离子半径确实小于阴离子半径。但是,具体情况还需视具体元素而定。因此,这一说法相对较为准确。
最终答案应选择D项,因为它最符合题目给出的条件和实际情况。
通过对上述几道选择题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看出,每一道题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希望考生们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记住知识点,更要学会灵活运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题,积累经验,提高答题效率。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准备,就一定能够在高考理综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