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2025-01-08
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

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

一、【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

“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二、(·四川成都上学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1)~(2)题。(9分)

满江红·咏竹

陆 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①,名淇澳②。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①华胄:旧指贵族的后裔。②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

(2)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

【答案】竹的特点: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

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希望具有像竹一样的高洁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概括竹的特点,先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如“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性孤高似柏”“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等,然后加以概括即可。这首词是托物言志类的诗歌,作者一是表达对竹的喜爱,二是希望自己能具有像竹一样的品质。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送 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释:莫,莫非。

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概括形象特点)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解析】楼外杨柳垂下千万条如丝的枝条,好像要系住那春天,但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天空随风舞的柳絮,是否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

一片碧绿。远望着这炒旱纳揭埃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声,杜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吗。我只好举酒送春归去,春却没有回答。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细雨。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②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  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②啭:鸟鸣叫声。

诗人刻画“笼莺”这一形象,有何实际意义

【答案】 作者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黄莺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却受到雕笼的束缚以自比,表达了作者对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及怀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

【解析】这首词运用了借物(笼莺)抒怀(或:托物言志)、反衬(以“梁间臙”等乌的自由反衬“笼中莺”的苦闷)、对比(以美好愿望与残酷现实进行对比,想告诉人们春天的好消息却不能自由飞翔,想直冲云霄一展胸怀却囚禁鸟笼不得自由)的手法,表现了作者烦厌官场、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解析】月亮照在离家万里之遥的瞿唐峡的上空,是春天初六的上弦月。月光皎洁,时时照亮幽暗的居室,像往常一样洒满清幽幽的天空。这四句是写月的,表现的是环境的清幽。天气凉爽,衣襟下垂不动,月亮高悬,对着流满泪的脸。这里的“泪脸”很直接的表明了诗人的漂泊之苦,忧国之愁。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乌鹄向南飞,在这深深的夜里,它栖落在江边。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寒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诗人借寒菊表达了什么情怀?

【答案】①塑造了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菊花形象。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中可看出不随时俗、孤高傲世。从“枝头抱香死,北风不落”中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

②抒发了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操以及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可贵精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为两问,“寒菊”的形象分析,“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诗人借寒菊表达的情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本诗名有咏菊,但菊花实为自已的真实写照,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群鼠几空为赋

陆 游

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

昼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闻漏鼓长。

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①肠。

鱼铫谒浔≌嫖蘩ⅲ不向花间捕蝶忙。

(注)①胡:中国古代称北边或西域的民族。②:同“飧”。

4.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猫的形象。

【答案】4.陪伴作者,给人温暖;勇猛善战,功绩非凡;不求待遇,尽职尽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猫的形象”,然后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概括其特点。本题中,从“狸奴乃肯伴禅房”可见:陪伴作者,给人温暖;从“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能看出猫的勇猛善战,功绩非凡;

从“鱼锼浔≌嫖蘩ⅲ不向花间捕蝶忙”可见:不求待遇,尽职尽责。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素香丁香

【宋】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词中刻画的丁香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词中刻画的丁香具有高雅、香气素淡、与世无争、满怀愁绪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由“琉璃叶下琼葩吐”可以看出“高雅”的形象特征;由“素香”可以看出“香气素淡”的特征;由“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可以得出“与世无争”的形象特征;由“结愁千绪”可以得出“满怀愁绪”的形象特征。考生依此组织答案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西江月·红梅

【宋】王安石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①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②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③疑。惟有青枝不似。

【注】①真妃:唐朝贵妃杨玉环。琼姬:传说芙蓉城中仙女。②东阁:古代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③杏花:一种春花,枝直。

用四个词语归纳红梅的特点。

【答案】质朴、自然、清纯、妩媚

相关文章

备战:高考语文不同题型拿分方案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强调了围绕能力点进行语文复习的重要性。针对不同题型,如语言运用试题、诗歌鉴赏题型和文言文语句翻译题,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复习建议。对于语言运用试题,要重视新增考察内容并进行专门的拓展性提高性训练;对于诗歌鉴赏题型,要多读古诗并形成正确的

最新推荐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掌握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特别是针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文章强调了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步骤进行。同时,也提到了材料出处中的时间、主题思想等信息的重要性。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读、找、思、答四个步骤的具体应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中的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法则,如并集、交集和差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子和说明。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