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一地理: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关键知识点

高一地理: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关键知识点

2025-08-22
高一地理: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关键知识点

篇1:高一地理: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关键知识点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篇2:高一地理: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关键知识点

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可以粗略分为两个较小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地形条件。地形是构成土地的重要基础,不同的地形具有不同的地势起伏和地面坡度、坡向特征,并通过对热量、水文的地表再分布影响着城市土地的空间布局状况;不同的地表起伏即相对高差,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措施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地质量、水分状况和水土流失程度不同,造成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地面坡度、坡向等地形条件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城址选择、用地选择、功能分区、绿地布局无一不受地形的影响。不同的建筑对坡度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坡度可以适宜不同的建设,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造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差异格局。

2.水分条件。主要包括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它是人类改造利用土地的重要条件,它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利用方式、作物结构和生产水平均有着重要影响。在城市建设方面,水资源状况的优劣显得尤为重要,充分的水资源条件为城市人们的生活及城市生产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推动了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则会制约诸多城市发展。

3.地基承载力。城市土地的地基承裁力主要由地基土堆积年代、地基土成因、地基土性质、地下水情况等诸多因素决定,域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受相应区域的地基承裁力的影响和制约。地基承载力大,则比较适宜建造高层建筑物,进行高密度、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

4.植被绿化条件。绿色植被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着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重要}明,如净化空气、减弱噤音、倜节和改善小气候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城市土地利用的提高必须在维持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前提下,保证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条件的相互协调发展。

总之,自然条件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发育的自然物质基质,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条件,是地球表层系统城市人地系统运动的自然动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区域自然条件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了城市诞生的客观性和可能性。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用地,对自然条件的客观要求存在较大差异。然而,自然条件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变化的,这种客观存在的地域自然属性,与相应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就决定了城市用地空间市局的变迁。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3:高一地理: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关键知识点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

3、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4、常见功能区比较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3、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

历史文化(北京市)、种族宗教(黑人区)、建筑设计(欧洲中世纪城市绕教堂布局)、自然条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

最新推荐

高一地理: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关键知识点

高一地理课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化及其特点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文章详细解释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4年物理高一运动描述

热门推荐

高一英语期末知识点

高一英语期末知识点,包括表示预见、猜测、相信的常见说法,请求对方帮助或请求对方许可的客气说法,以及肯定或不肯定的表达方式。文章详细列举了不同情境下的英语表达,对于学习和掌握英语期末知识点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包括曹操的《短歌行》、王维的《山居秋暝》、屈原的《离骚》、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刘禹锡的《石头城》、杜牧的《过华清宫》、陆游的《书愤》、李煜的《虞美人》以及柳永的《雨霖铃》等九篇经典诗词。这些诗词都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