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工业革命专题训练

篇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工业革命专题训练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以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拓展训练,请大家仔细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嘉兴高一检测)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题干材料中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是指推动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海外市场的扩大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机器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表现,而不是条件。
答案:A
2.(太原高一检测)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A.动力问题 B.资金问题
C.市场问题 D.劳动力问题
解析:蒸汽机问世之前,工厂的设置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水力、风力等。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
答案:A
3.18世纪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至19世纪中期,一系列工具机(机械制造装置)不仅被发明应用,而且能进行配套生产。这表明()
A.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展开
B.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展开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解析: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材料反映的就是用机器制造机器这一现象,故D项正确。
答案:D
4.有人认为: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解析:向下是指挖煤,因为蒸汽机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煤的用量;向外指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市场和财富,故选A项。
答案:A
5.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使工厂的设置摆脱了对自然条件的限制,为工厂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出现提供了可能。故选C项。
答案:C
6.(浏阳高一检测)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
A.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
B.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C.它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D.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解析: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使工厂的设置摆脱了对河流的依赖,使工业城市的出现成为可能。
答案:C
7.(西安高一质检)美国的制造业之父塞缪尔斯莱特在熟记英国新式纺纱机的每一个部件后乔装离开英国。当时英国政府严禁本国工匠出国及机器出口。底,新式纺纱机在美国新建的工厂内开始运转,打响了美国工业革命的第一枪。由此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美国的制造业之父是工业间谍
B.英国政府不应该禁止机器出口
C.工业发展需要学习先进的技术
D.当时美国的工业水平已经超越英国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工业的发展。由乔装离开英国当时英国政府严禁本国工匠出国可知塞缪尔斯莱特原国籍为英国,A项错误;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其在工业领域的领先地位,严禁本国工匠出国及机器出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项错误;塞缪尔斯莱特将英国新式纺纱机的技术带到美国,打响了美国工业革命的第一枪,由此可知,学习先进技术可以推动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当时美国的工业水平不可能超过英国,D项错误。
答案:C
8.(四川学业水平测试)以下内容是粗心的小明上历史课做的笔记,其记录有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并且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故④错误。
答案:D
9.(福州高一检测)工业革命密切了当时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基本的媒介是()
A.先进的政治制度 B.先进的通讯手段
C.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D.价格低廉的商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工业革命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美工业化国家生产出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产品,并以此为媒介,积极向海外扩张,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D项正确。A项与经济活动无关,B项只是进一步刺激了国际贸易的增长,C项是经济手段的辅助和补充,均不正确。
答案:D
10.(邯郸高一检测)法国拿破仑三世全面大幅度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法国还与英国签署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
A.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B.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加速了欧洲一体化
D.促进了资本输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兴起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从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此时的法国工业革命已经如火如荼,正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法国要求自由贸易。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兴衰说明了一个道理:一国的振兴和强大靠的是制度性创新,英国从5前开始崛起,就是因为它在许多关键时刻站在历史的前沿,创造了历史的未来。
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二 游行队伍中有来自帝国各地的部队:新南威尔士的骑兵加拿大的轻骑兵驻纳塔尔的皇家苏格兰龙骑兵卫队比卡内尔的骆驼骑兵北婆罗洲割取敌人首级做战利品的迪雅克人中国香港的警察
《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材料三 挪罗齐在担任(印度)国大党主席时致辞说,从宪政改革走向代议制这新的一课我们是仅仅靠自由的英国文明之光在亚洲专制主义的黑暗中学到的。
马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崛起与哪些制度性创新有关?英国历史上是如何进行这些制度性创新的?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发展的哪一历史阶段?推动英国走入这一历史阶段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英国的崛起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答案:(1)君主立宪制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大工厂制、灵活的经济制度。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经过议会制改革使代议制日趋成熟;通过工业革命建立大工厂制;16世纪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建立东印度公司;19世纪宣布自由贸易是英国国策等。
(2)日不落帝国阶段。决定性因素是工业革命。
(3)英国崛起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活动,将亚、非、拉美等许多地区纳入世界市场,使其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世界格局为之改变;英国的崛起也把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与制度带向了世界。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开凿了第一条内陆运河,从沃斯利到曼彻斯特,直接目的是把它领地上的煤运送到工业区。到18世纪末,英国已经有1000英里的内陆水道,运河连通了全国几乎所有的重要河流,显然对开通全国性市场起了重大作用。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任何公共水源。,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供水、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又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依据材料,归纳运河的开凿对英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出现水污染问题的原因。依据材料,概括英国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方式。
答案:(1)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2)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
方式:立法;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工程建设。
篇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工业革命专题训练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以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拓展训练,请大家仔细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计算机的诞生
C.相对论的提出 D.电力的广泛应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项标志性成就,使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答案:D
2.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始于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使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以电力作为主要能源
解析: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电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以电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相继问世。两次人类文明的里程碑都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答案:B
3.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
B.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转化为技术的时间越来越短,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加强,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答案:B
4.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首届奥运会于在雅典举行,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 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 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 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人分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研制了飞机,所以首届奥运会时各国代表团还不能够乘坐飞机到雅典参赛。因此排除③。①②④都出现在之前。
答案:C
5.(四川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
A.雇佣关系出现 B.手工工场出现
C.自由资本主义产生 D.垄断组织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答案:D
6.,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资产阶级的垄断则是自然的,即合理的。下列符合这一预言的史实是()
A.重商主义思想 B.工厂制的产生
C.自由主义政策 D.大企业的出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依据时间信息和材料中的垄断是合理的预言,可知D项符合题意。垄断意味着大企业的出现,从时间信息即可排除A、B、C三项。
答案:D
7.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导致自由主义大大地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组织的产生
解析:19世纪末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逐渐被各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所取代,自由主义逐渐衰落,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D
8.(宁波高一模拟)下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
A.地主 B.资本家
C.工人 D.农民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从时间轴上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逐步实现工业化,出现城市化现象,因此,D项正确;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地主阶层分化,资本家和工人应呈现增长趋势,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是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答案:D
9.(福州高一检测)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C.城市化的进程
D.社会生活的变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需要更多的市场,而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两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最终得以形成,而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又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
答案:B
10.有历史学家说:在以后大约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解析:解答本题应从题干中的时间入手,再现有关史实分析。在英、德、法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出现了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史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快速扩张,A、B、C三项是对外扩张的具体手段。
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广大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不发达状况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状况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对象,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这样一个世界处于工业革命的哪一阶段?
(2)材料一中提及的电车、汽车等出现的先决发明是什么?
(3)材料一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是通过哪些条件连成一体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通过材料中的汽车电车飞机等有效信息即可以判断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问的先决发明主要是指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第(3)问实际上是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3)殖民活动、商品与资本输出、市场扩展、交通与通讯发展等。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所经营的生产已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停止了。
材料二 马克思说:垄断是好东西,因为它是经济范畴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是经济范畴。
材料三 列宁说:垄断尽管解决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矛盾,但从另一个意义上看,垄断也是资本主义走向反动的标志,必然加剧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垄断也为世界革命创造着条件。
请回答:
(1)垄断是怎样形成的?垄断组织形式除材料一所说的外,还有哪些?
(2)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垄断组织的评价有何相同之处?
(3)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垄断必然加剧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为什么会为世界革命创造条件?
答案:(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如卡特尔、辛迪加等。
(2)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理解:随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各国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纷纷加强了对外扩张和掠夺,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最终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条件:帝国主义矛盾和大战的爆发,为掀起世界性的革命高潮创造了条件,十月革命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篇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工业革命专题训练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小编准备了两次工业革命专题训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有学者把18世纪西方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重大变革称为二元革命。下列现象属于二元革命的是()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D.殖民扩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 B
解析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的思想文化运动,A项排除;从时间上看,B项符合,而从范畴上看,法国大革命是政治变革,英国工业革命是经济的变革,B项正确;从时间上看,C项符合,但从范畴上看,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C项排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D项排除。
2.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B.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市场的需求
答案 D
解析 A、B、C、D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但市场的需求才是根源所在,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
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
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
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项正确。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项不正确。同时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项不正确。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珍妮纺纱机车的发明,而飞梭是在发明,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项不正确。故选A。
4.从文明演讲的角度看,继畜牧和农耕之后,人类物质生产史上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飞跃始于()
A.中国汉代的造纸术发明
B.15、16世纪商业革命的出现
C.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
D.20世纪兴起的生物工程技术
答案 C
解析 把握材料的物质生产史,人类文明在物质生产上可分为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故选择C项。
5.11月16~21日第十四届高交会在深圳举办,该次展会倡导从节电、节气、回收等几环节改变生产、生活细节。低碳针对的现象不包括()
A.工业革命―煤
B.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
C.现代交通―汽车
D.当代航天―太阳能
答案 D
解析 紧扣低碳环保内涵思考,太阳能属于绿色新能源,不可能成为低碳针对的目标。
6.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答案 A
解析 由重工业成为当时社会生产最主要的部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可知工业生产结构最大变化应为A项。
7.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注意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
8.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材料作者的意图是()
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B.用手工工场代替家庭手工业
C.用垄断组织代替机器工厂
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分析和概念理解。资本数额的巨大消除竞争有计划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表达了一种新的组织要代替当时无政府经济。A项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是自由主义,与计划的生产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政权作用,排除D项。所以答案应该是C项。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10.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把西方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其中的起飞阶段指()
A.手工工场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国家干预经济阶段 D.福利国家阶段
答案 B
解析 传统社会指传统农业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指资产阶级革命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起飞阶段指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故B项正确。
11.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举起自由贸易的大旗;19世纪末,美国成为该政策最积极的倡导者。两国倡导贸易自由化都是基于()
A.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确立起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盛行切入,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生活、生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A项并不是两者的共同点,也不是倡导贸易自由化的共同原因;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因此有利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B项正确;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可以排除D项,这并不是根本原因。
12.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罗斯福新政
C.中国改革开放 D.二战后苏联改革
答案 A
解析 采用排除法。注意提取信息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可以排除B、D,掺杂着罪恶排除C。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材料二 代至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
下表是对和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
单位:蒲式耳/英亩
年份小麦稞麦大麦燕麦
166012.814.113.913.1
176025.525.030.938.3
摘编自《历史研究》第3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
(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 (1)圈地运动。新贵族。
(2)大土地所有制。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3)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农场的形成有利于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更能适应现代化需要。
解析 第(1)问,注意时间16世纪初,牧场较多可知是由于圈地运动。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说明是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第(2)问,四区轮作制实行的前提条件是有大面积的土地,才能够轮作。因此其土地关系是大土地所有制。四区轮作制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并结合图表可知,粮食产量大增。第(3)问,结合工业革命的背景可知,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影响可从技术革命和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促进城市化等角度回答。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在于我国农业要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14.(山东高考)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 初创
,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发展
,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 转型
,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3)据片断三,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答案 (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①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
原因: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②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
原因: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解析 本题以美国杜邦公司的发展为线索,系统考查了自工业革命以来至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第(1)问从材料中能够分析出杜邦公司的初期发展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军队的支持。第(2)问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第(3)问杜邦公司本为军事企业,但在20世纪代实现了转型,由生产军事产品转向生产民用产品,军工技术逐渐的民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两次工业革命专题训练相关试题的解析也为大家分享,希望考生可以对照学习,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