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流域开发关键知识点精讲

篇1:高考地理:流域开发关键知识点精讲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河流域的开发
海河,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水系由海河干流和上游的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组成。海河干流,又称沽河,起自天津金钢桥,到大沽口入渤海湾。以卫河为源,全长1,050公里,其干流自金钢桥以下长76公里,河道狭窄多弯。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地跨京、津、冀、晋、鲁、豫、辽、内蒙古八省区,流域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3%,其中山区约占54.1%,平原占45.9%,人口7,000多万,耕地1.8亿亩。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河流域的开发
海河流域,公元3世纪人们就已开始利用漳河水发展灌溉,以后历代在引用河水和外水灌溉方面,在开辟人工运河通航方面都不断有所发展。到隋朝已开通了长达1000公里的水济渠,成为后来形成的中国京杭运河的主要组成部分。至明、清时,流域治理侧重十维持漕运。为分泄大运河洪水,使漕运畅通,从德州附近向北,先后开辟有四女寺减河,哨马营减河、捷地减河、兴济减河、马厂减河、青龙湾减河和筐几港减河等。
新中国成立后,代首先整修加固了各河堤防,恢复原有河道泄洪能力;开始修建山谷水库和分洪道;大水后,重新安排了各河的防治措施,除继续修建山谷水库外,侧重于中、下游河道的治理,开挖了4条新的大型入海洪道,并将原有几条排洪河道进行了扩挖,基本上改变了海河子水系的5大河系集中从天津入海的被动局面;1965午后,流域内少雨偏旱,而工农业用水又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在吸取和克眼代后期引黄灌溉出现次生盐碱化的教训后,又恢复和扩大门(黄灌区;兴建了引滦入津、入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河流域的开发
流域内已建大中小型水库1900多座,总库容约30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0座,总库容24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48亿立方米。这些水库已控制山区面积的83%。此外,在建和拟建水库还有4座。
这些水库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供水、发电等作用。新辟和整治的主要排洪排涝河道有30多条。新辟的大型排洪排涝河道有;永定新河、独流减河、滏阳新河、子牙新河、潮白新河等;扩挖和整治的大型河道有卫河、卫运河、漳卫新河、滹沱河等,使各河系的排洪入海能达到24680立方米/秒,为整治前的10倍。但是这些河道因淤积等原因,现有泄量比设计泄量降低了28%~79.2%,需要再进行整治。被纳入防洪体系的蓄洪区有30处,总蓄水量191.5亿立方米,总面积8788平方公里。这些蓄洪区都是一些自然蓄滞洪水和沥水的洼淀,绝大部分已得到初步整治。
在乎原低洼易涝地区先后开挖、疏浚了黑龙港、运东地区的南排河、北排河,鲁北地区的徒骇河、马颊河,修建和加固堤防。新建堤防4000多公里,使现有堤防达到约0公里。修建提引工程1.83万座,机电井118.5万眼,调水工程2处(引滦入津,引滦入唐),抽水蓄能工程4处。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河流域的开发
经多年开发治理,海河子水系南区各河可防御型洪水(一遇),北区各河可防御洪水(20~一遇),滦河可防御洪水(一遇)。据统计各水库共拦蓄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100多次,有效地控制了洪水对卜游广大平原的危害,特别是战胜了特大洪水,保住了天津市及津浦铁路。平原低洼易涝地区的排涝标准,大部分地区已达到3-5年一遇,个别地区达l0~一遇。
流域内有效灌溉面积达680.2万公顷,城市供水能力每年为100亿立方米。海河流域总供水量为410.2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已超过地下资源量,造成严重超采;地表水利用率达75%,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流域内已建水电站约200座,总装机容量66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约18亿千瓦·时,其中有4座水电站装有抽水蓄能机组,总容量107.2万千瓦。流域内已初步治理的水土流失区面积为6万平方公里。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河流域的开发
目前海河沿岸的绿化带每天可以吸收70吨二氧化碳,释放出近52吨氧气。海河贯穿市区,河流流向与市区的季风风向完全一致,借季风可以把海河两岸绿化带产生的新鲜空气输送到市中心,使得海河沿岸成为市区的一个天然‘氧吧’。”本市环保专家介绍,“海河沿岸的绿化带比无绿化地区滞尘效果高出13.6%至31.4%,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声6至8分贝,这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很有利。
篇2:高考地理:流域开发关键知识点精讲
辽河,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河流。汉代以前称句骊河,汉代称大辽河,五代以后称辽河。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自治区),全长1345公里,注入渤海,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
由于气候影响,辽河流域内洪水频繁,平均每隔7~8年发生一次较大的洪水,一般的洪水,平均2-3年即发生一次。辽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贫乏地区之一,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由于大量人为因素,辽河已成为中国江河中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辽河流域开发较晚,后建设了一些水利工程,全流域较大蓄水发电工程有:红山水库、二龙山大型水库等。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辽河流域的开发
防洪蓄水工程
辽河流域开发较晚,水利工程很少,到前,全流域只有一座二龙山大型水库,一座三台子中型水库和柳河上游的闹德海大型拦沙堰。在东辽河、辽河干流和浑太河下游两岸有断面瘦小、防洪能力很低的民堤;在东辽河二龙山水库下游的梨树和辽河干流下游的盘山、营口一带,有少量的水田灌溉工程。由于流域内水利基础薄弱,历史上水旱灾害频仍。1886~的1间,流域内共发生洪涝灾害50余次,平均2~3年就有一次。西辽河地区几乎年年都有旱灾,特别是春旱严重,辽河干流右侧支流的上中游地区,大面积的旱灾平均3~4年一次。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辽河流域的开发
水电工程
到,流域已建5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22座,总装机容量12.08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48.8%,年总发电量2.73亿千瓦时。水电站建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建设大型综合利用枢纽的同时建设电站,如大伙房水库、参窝、二龙山水库、清河水库、汤河水库等。其中参窝水库,总库容7.9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3.72万千瓦;观音阁水库,总库容21.68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95万千瓦。另一种是结合水利建设中小型水电站,已建成的电站中,西辽河地区有7座,东辽河地区1座,辽河下游地区有14座。这些已建成的中、小型水电站,对地方的工、农、牧业生产起着很大的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辽河流域的开发
区域调水
辽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贫乏地区之一,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辽河已建工程的供水能力已占水资源量的50%以上,中、下游开发程度更高。根据分析,一般年份供需可接近平衡,遇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必须削减农业用水,才能维持工业生产。有些工程如太子河的汤河水库原以农业用水为主,由于工业用水不断增加,已不得不改为向工业供水为主。流域内将出现严重缺水现象。
在辽河流域规划中根据不同水平年工农业发展情况预测,进行全流域水量供需平衡的结果,1980、1990和全流域分别缺水9.544亿、10.31亿立方米和36.4亿立方米。东北诸河的缺水主要集中在辽河流域,尤其是辽河中下游地区。解决的基本对策是:在各缺水区进一步采用开源和节流措施的同时,应实现北水南调工程,即从嫩江和第二松花江调水到辽河,如果北水南调工程在满足沿途用水要求后,能供给辽河中下游地区34亿立方米水量,东北诸河水资源供需关系可以达到基本平衡。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辽河流域的开发
水土保持
治理水土流失和开展水土保持也是辽河流域的一个主要问题,代初辽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约1220万公顷,占流域面积的55.7%。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951万公顷,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45.2%,对各水土流失地区进行农、林、水、牧等综合治理,已建水平梯田25.5万公顷,造林228万公顷,种草20万公顷,修建谷坊42576座,沟坝地275万公顷。这些综合措施对拦泥缓水,促进农、林、牧业和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保持水土有一定功效,目前又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治理进度与效果更为显著。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辽河流域的开发
航道航运
作为中国七大江河之一,辽河素是沟通东北与中原的重要水道。其水上大规模航运早在魏晋之际就频有发生,辽金元以后,史载辽河运输已屡见不鲜。到明代,中央及盐引商人等为辽东驻军输送粮饷等军需以及辽东往关内回运军士遗骸等,亦均以海河联运来实现。清以前,往来辽河的船只绝大多数是为着救济东北军民而来,且往往是受着政府之命的不得已之举;清以后,东北移民逐渐增多,东北大地得到渐深渐广的持续开发,使之有能力做了一个相当漂亮的转身——由仰食于内地,转而互补于内地;由单向输入,转而为双向对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逆转事件,使源自民间的、纯粹出于商业目的的辽河航事,受到了客观条件的积极支持与鼓励,从而取得了亘古未有的长足进展。
21世纪初,辽河整治、生态修复和城市景观建设,部分辽河河段复航,形成了位于沈阳七星山-石佛寺10公里、铁岭新调桥-双安桥回水区33公里、新民巨流河-毓宝台20公里、鞍山红庙桥-大张桥23公里和盘锦曙光桥-盘山闸19公里等五段旅游航道,总里程为105公里。另外,通过新建的牛庄港完成了1000吨级内河驳船水运航道的试航。牛庄港位于鞍山海城市西四镇北海村,从牛庄港出发,船只沿大辽河途经鞍山、营口、盘锦三市进入渤海,全长86公里,航道水深2.5米以上,宽120米至200米,将来能够通航3000吨级至5000吨级的海洋货船,具有河海联运的潜力。
篇3:高考地理:流域开发关键知识点精讲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珠江流域
珠江是我国南方的大河,流域覆盖滇、黔、桂、粤、湘、赣等省区、港澳地区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东北部,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我国境内面积442100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北靠南岭,南临南海,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丘陵、盆地相间,东南部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流域土地资源共66300万亩,其中耕地7200万亩,林地18900万亩,耕地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域人均拥有土地仅有9.31亩,约为全国人均拥有土地的五分之三。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珠江流域的开发利用
水电开发
至底止,全流域建成大小水电站13657座,总装机容量358.8万kW,其中单站装机25万kW以上大型水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69.25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30.85亿kW·h;2.5~25万kW中型水电站14座,总装机103.68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47.77亿kW·h。至底,流域内有单站装机25万kW以上大型水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458.25万kW;2.5万~25万kW中型水电站33座,总装机容量200.49万kW。
到20世纪代,南盘江最大支流黄泥河梯级中,大寨和鲁布革两电站分别于和建成。红水河规划10级开发,即天生桥一级(坝盘120万kW)、天生桥二级(坝索132万kW)、平斑(32万kW)、龙滩(400万kW)、岩滩(120万kW)、大化(60万kW)、百龙滩(18万kW)、恶滩(56万kW)、桥巩(50万kW)、大藤(120万kW)。已建成的有岩滩、百龙滩、大化、恶滩、天生桥二级。西江中下游支流柳江上建成麻石电站,竣工。
郁江建成西津和桂平电站。桂江昭平水电站建成。贺江已建成合面狮、白垢和都平电站。北江建有孟洲坝、白石窑和飞来峡3座电站。飞来峡电站为北江干流重点工程,是防洪、航运、发电综合利用枢纽。东江干流梯级中枕头寨和枫树坝已建成。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珠江流域的开发利用
防洪工程
珠江流域受洪潮威胁的耕地有92.66万hm,受影响的人口万,珠江洪水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浔江、柳扛与黔江的汇流地带。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虽大部分有堤防保护,但防洪标准不高,除广州的北扛大堤防御一遇洪水外,其余大多只防御;~l0年一遇洪水。根据“堤库结合、泄蓄兼施、以泄为主”的方针,代重点规划了3个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
(1)西、北江中下游堤库结合防洪工程。在北江中下游修建飞来峡水库,可控制流域面积34097km,占北扛流域面积的73%,主要防护广州市和北江下游三角洲,受益区耕地10.66万hm,人口338万。飞来峡水库配合加固北江大堤,可防御百年一遇洪水,使广州市可抵御来自北江的300—5一遇洪水。在西江上游红水河兴建龙滩水库,可控制流域面积98500km,防洪库容70亿m。在黔扛兴建大藤峡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97755km,防洪库容20亿m。龙滩和大藤峡两库联合调度,可有效控制西江干流洪水。以上述三库和相应的堤围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可确保广州和三角洲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
(2)郁江中下游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在郁江兴建百色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9600km,通过水库调节可使南宁市防洪标准提高到一遇,远景再建老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3344km,占南宁以上流域面积的99.5%.两库联合运用,可使南宁市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
(3)东扛中下游堤库结合防洪工程体系,已建的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水库的控制面积11740km,占流域面积的43.5%。三库联合运用,结合加固堤防,可把东江中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珠江流域易捞地区主要有:珠江下游及三角洲、西江沿岸和浔江沿岸。以上3个易涝区面积为34.2万hm,其中20%尚未治理,80%已得到初步治理。规划配套,更新电排装机容量17.6万kw,重点治理后可使治涝耕地面积达32.4万hm,占应治涝面积的94.7%。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珠江流域的开发利用
航运情况
统计,珠江流域有通航河道1088条,通航里程计14156km,其中主要航道79条,通航里程7154km。通航1000t级船舶的航道长757km,通航300~500t级航道948km,通航100~300t级航道1546km。广州至黄浦通航3000~5000t级海轮,黄浦至珠江出海航道通航10000~25000t级远洋轮船。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珠江流域的开发利用
灌溉供水
全流域有耕地465.6万hm,有效灌溉面积285.6万hm,耕地灌溉率为61%,其中保灌面积229.2万hm,保灌率为49%。至规划保灌面积351万hm,保灌率75%。
为解决香港地区的供水问题,建成深圳水库,每年向香港供水1899万立方米;兴建东江水经石马河到深圳水库工程,每年向香港供水增至6800万立方米,完成第——期扩建工程,供水增至1.44亿立方米;完成二期扩建,年供水量增至4.3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