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高效复习曲线运动专题

篇1:高考物理:高效复习曲线运动专题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篇2:高考物理:高效复习曲线运动专题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以下是曲线运动的复习方法,希望对考生复习物理有帮助。
1.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在某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性质
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一定存在加速度。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①如果这个合外力是大小和方向都恒定的,即所受的力为恒力,物体就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②如果这个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与速度垂直,物体就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根据曲线运动的轨迹,可以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
说明: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速率将增大,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征
①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所用时间相等。
②等效性:合运动跟几个分运动共同叠加的效果相同。
③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各个分运动独立进行,互不影响。
(2)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①两分运动在同一直线上时,先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取正值,相反的取负值,合运动为各分运动的代数和。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曲线运动的复习方法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物理复习指导栏目!
篇3:高考物理:高效复习曲线运动专题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与的关系为tg=2tg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r/T 2.角速度=/t=2f
3.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 4.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复习辅导的知识点就是这些,希望考生可以全部掌握,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4:高考物理:高效复习曲线运动专题
高三二轮复习正当时,根据自我总结和学生反馈,将二轮复习主讲内容(方法和易错或常考知识)共11讲进行罗列优化,以备后用。
一、曲线运动
关注F、v、轨迹:
1、F指向轨迹弯曲内侧;
2、v在轨迹的切线上
3、F、v夹角大于90o时减速,小于90o时加速度。
二、平抛运动
1、条件:v0⊥mg;
2、处理方法
(1)分运动规律:
沿v0方向:匀速直x=v0t线;
沿mg方向:
(2)分合运动规律:
构建速度矢量△、位移矢量△,应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tanθ(速度方向角)=2tanα(位移方向角)(即速度方向反射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三、圆周运动
1、物理量间关系:
(1)
(2)T=2π/ω=1/f=1/n;
2、匀速圆周:
(1)合力提供向心力(列举生活中匀速圆周、天体圆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
(2)需(通常通过调节v,打破供需平衡,出现离心或向心运动(趋势),常求极值状态)。
3、变速圆周:
(1)某一位置:向心力方程(严格写成形式)
(2)两位置间:动能定理;
(3)临界状态:重力方向所在的直径两端,最低点存在vmax,最高点存在vmin(绳杆模型有不同)。
篇5:高考物理:高效复习曲线运动专题
1.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等时性;②独立性;③等效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3.平抛运动
(1)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
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如右图)。
4.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①线速度: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ω=φ/t(单位rad/s),φ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
③周期T,频率f---------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
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大小
[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
(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
①如右上图情景中,小球恰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v临 v临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得v临
②如右下图情景中,小球恰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