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2025-05-15
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篇1: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人口与环境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世界人口自然变化()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

中国人口自然变化()出生率(1.34%)、死亡率(0.64%)、自然增长率(0.7%)

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拉美

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迁入-迁出)

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地方病)次生环境因素(污染、食品、疾病)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力)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

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务工和经商为主。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下册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2: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选修一人口与环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快慢的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

(1)工业革命以前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高高低 原始社会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高高较低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工业革命时特点 高低高(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

(20世纪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3)近现代 特点 三低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

3人口零增长国家: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人口负增长国家;英国,比利时,芬兰等

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 社会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3计划生育因素 P8

5世界人口达到50亿:1987 7 11 达到60亿:1999 达到65亿: 2 28

年龄结构014岁65岁(中国60岁)以上

年轻型大于等于40%小于4%

成年型30%40%

老年型小于30%大于7%|60以上大于10%

自然增长率小于等于1.0%为低增长,出生率小于等于1.5%为较低增长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1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

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 无限性资源(一定时间内超越技术水平以上的)和有限性资源

有限性资源又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即可再生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注:科技开发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 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

4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5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佳人口数量)

注:重点阅读P14页,区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了解三者的联系即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6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

(2)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3)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4)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

7分析地区人口容量需要考虑的因素:

(1)气候的两要素 气温影响农作物的热量,降水影响其水分(2)地形(3)经济,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一般不提及文化消费水平)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低的原因:(1)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且多高原山地地形,耕底面积小(2)深居内陆,对外开放程度低(3)经济和科技水平低,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人口容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状况良好(2)科技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受教育水平高(3)地区开放程度高

我国南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气候适宜,热量降雨多,农作物成熟快(2)经济科技水平高

第三节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1)必须改变定居地(2)改变定居地须持取一段较长时间(3)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2人口流动:短期离开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形式)

3分类(1)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划分: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省际迁移和县际迁移(2)按人口迁移方向的不同来划分: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排斥力与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地,水源,地形,资源,植被,矿产等)1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2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经济因素1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2经济布局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三政治因素1战争2政策(经济政策,人口政策如接纳移民)

四社会文化因素 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5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20世纪代以前人口意愿性迁移较少 20世纪代的人口迁移均以行政调动为主 20世纪代以来自发性人口迁移较多

(城乡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

6人口迁移的影响P16

7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P21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1婚俗中包含着许多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如初婚年龄的大小、混赢得俄稳定程度2宗教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鼓励生育)

3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一是从早婚早育(为了增加劳动力)到晚婚晚育二是从多子多育到少生优生三是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四是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选修一人口与环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3: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人口素质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以下是第一单元人口素质与环境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1、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发生在二战以后阶段;原因是(1)科技进步,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2)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高增长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这是由死亡率下降引起的。

人口增长减缓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这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原因是(1)国家人口政策;(2)社会、家庭生育观念转变;(3)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完善; 低增长阶段,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严重。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高低高)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尤其是非洲国家。

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2)少年儿童比重大;(3)资源、环境压力大;(4)就业压力大,经济生活水平难以提高;(5)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6)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发达国家的人口模式是现代型(低低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尤其是欧洲国家, 人口问题:(1)人口老龄化;(2)人口增长缓慢;(3)劳动力不足;(4)影响经济增长;(5)社会养老负担重。

解决措施(1)鼓励生育,推迟退休;(2)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3)建立养老机构;(4)完善养老体系。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有关。自然增长率为正则数量增加,等于零时人口数量达到极值。

5、人口迁移特点及流向的变化:

二战前:(1)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2)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即:亚、非、欧为迁出区;北美、拉美、大洋洲为迁入区。

二战后:(1)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2)永久性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3)迁移形式多样化。

故二战前后迁移方向发生变化的是欧洲、拉美。 7、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等 (2)社会经济原因:

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劳动力、就业、生活条件等) ②两地间距离; ③国家政策;④其他,如交通、婚姻等。

应用:※我国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西部到东部(民工流形成)的原因: (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 (2)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城市化需要大量劳动力 (3)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4)改革开放政策,放宽户籍管理

※美国、加拿大成为外籍劳工最大的聚集地的原因: (1)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优越 (2)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美国五大湖地区老人往西部和南部迁: (1)西部和南部气候适宜,自然环境好。

(2)五大湖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环境污染重。 8、人口移动产生的影响:

对迁入地:利:(1)提供大量劳动力,节约教育培训费用 (2) 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不利:(1)就业压力加大 (2)对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3)社会治安、交通、住房等增大

对迁出地:利:(1)缓解人地矛盾,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加强与外界联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不利:造成人才外流。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

社会经济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 (2)交通 (3)文化教育(科技) (4)政治中心 (5)开发历史 应用:※东亚、南亚为人口稠密区:

(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2)开发历史悠久。

9、环境人口容量远大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10、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资源的丰富程度(首要因素) (2)科技发展水平 (3)经济发达程度 (4)对外开放程度 (5)人口受教育水平 (6)消费水平(负相关)

应用:※总体上看,我国西部人口稀疏,东部稠密,从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角度看,你对这种现象的评价是基本合理。理由:东部较西部地区(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2)科技发展水平高;(3)经济发达;(4)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5)人口素质较高;故环境承载力高。

篇4: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

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

※难点解析二:

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

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

①.生育率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

②.死亡率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

※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

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表现:

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

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

☆例题分析:判断对错

①.人口数量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答: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数量只是原因之一

②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往也高

答:正确,死亡率高,往往说明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都较低,在此情况下,生育率会偏高。当然上述说法同时用往往二字避免了绝对化,因为有些时候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也会在一些特定的时段出现死亡率升高的情况。

篇5: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高二地理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人口素质与环境

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人口素质与环境,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一、概念

1.人口素质的概念

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他们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和相互制约,各自反映了人口素质的某个侧面,共同构成了人口素质的整体。

2.人口身体素质

人口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人口素质的好坏,一方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即使是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的长期影响。其中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人类创造并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如果说早期人类的身体素质较多的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话,那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身体素质就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

(师生活动举例说明)例如由于某些人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丧失,致使世界上吸毒人数、感染艾滋病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死亡人数也与日俱增等。

2.自然环境因素

(1)原生环境

主要指地形、气温、降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这些环境要素与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例如,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所需的某些化学元素,或过多的含有某种人体所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种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从而导致某些地方病的发生。

(师生共同活动)列举一些常见的地方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缺碘);甲亢(多碘);氟骨病(氟的含量过多);克山病、大骨节病(缺硒);还有某些地方,由于自然放射线较高,容易引起畸形胎儿出生率较高等现象。

这些疾病都会导致人口身体素质的下降。进而影响死亡率。

(2)次生环境

主要指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因素。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地球上无处不存在人类影响的环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环境污染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这种环境污染主要分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学生看课本13~14页)看完后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并列举事例说明环境污染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物理性污染:主要指放射性污染、微波辐射和噪声污染等。

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源,主要指原子能企业、医用和工农业用放射性废气物处理不当、核武器爆炸产物及原子能企业事故等。放射性污染通过空气、水体、土壤、食品等作用于人体,从而对人体形成损害或直接造成死亡。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

环境中的微波辐射和噪声污染,主要是现代交通和电信发展造成的,特别是以交通和工业噪声为主的城市噪声污染,目前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噪声不仅对人的听力产生危害,同时,对人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噪声污染是当前城市的一大公害。

化学性污染:主要指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燃料燃烧排放的有害气体、工农业生产中的废液等污染物及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污染。化学污染是环境污染中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有害物质往往通过呼吸和食品进入人体,产生急慢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据有关研究表明:某些食品化学添加剂对人体有致畸、致癌作用。其中黄曲霉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其次,亚硝基化合物及防腐剂、抗氧化剂等也有一定的致畸、致癌作用。

生物性污染:主要指由于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污水和粪便,以及生物制品厂、食品厂、医院等的垃圾和废弃物,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而造成的水、土污染。生物性污染往往通过饮食传播疾病,对人口身体素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师生活动):列举生活中有关这三方面的事例,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转承)以上是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那么,人口素质的高低对环境又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部分,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三、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14-15页,并联系身边实际及以前学过的有关人口、资源、环境及其之间的关系,谈谈人口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结果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差别?

(在学生看后的基础上,开始结组讨论,然后各派代表把讨论的结果说出来。在学生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总结性发言,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同时总结性指出,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类是主动的,既可以以自身的行动改善和保护环境,也可以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增长的快慢并不是最主要的,而人口素质,尤其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只有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才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最后,概括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3.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

4.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最新推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与技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的策略与技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点记忆困难和解题能力差、得分率低。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历史知识点记忆困难的多个原因,并强调学生需改变对历史的看法,重视知识积累。同时,结合私播课,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解题能力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反思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中的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法则,如并集、交集和差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子和说明。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