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2025-08-16
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1: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1.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或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2.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二

  甲烷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3.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三

  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4.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四

  合金

  1.合金的定义

  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性能

  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它的各成分金属。

  (1)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

  (2)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硬度。

  3.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材料包括。

  ①生铁与钢?生铁钢主要成分FeFe含碳量2%~4.3%0.03%~2%含硫、磷量少量极少或没有硅、锰含量少适量

  ②不锈钢普通钢中,加入、等多种元素,使其具有的特性。

  (2)有色金属材料

  除以外的其他金属材料及其合金。重要的有色金属有:镁、铝、金、银、铜、钛等。思考合金是混合物,还是化合物?能否用实验来验证?

  合金属于混合物,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形成合金时,一般认为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成分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如钢的电化学腐蚀中,镁作负极被氧化,而其中的碳作正极。

5.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五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6.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六

  硫和氮的氧化物

  1.硫单质俗称硫黄,易溶于CS2,所以可用于洗去试管内壁上沾的单质硫。

  2.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方程式为SO2+H2OH2SO3,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亚硫酸溶液有酸性也有漂白性。

  3.鉴定SO2气体主要用品红溶液,现象是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4.SO2和CO2混合气必先通过品红溶液(褪色),再通过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变浅),最后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同时证明二者都存在。

  5.SO2具有氧化性的方程为:2H2S+SO2=3S↓+2H2O,与Cl2、H2O反应失去漂白性的方程为Cl2+SO2+2H2O=2HCl+H2SO4。

  6.SO3标况下为无色晶体,遇水放出大量热,生成硫酸。

7.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七

  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8.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八

  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将盐卤()或石膏()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

  ②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明矾、溶液净水

  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⑧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⑨硅胶的制备:含水4%的叫硅胶

  ⑩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9.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九

  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的直径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10.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十

  离子反应

  1、电离(ionization)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HCl=H++Cl-HNO3=H++NO3-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_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_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HSO4、NaHCO3

  KCl==K++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篇2: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1.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上学期 篇一

  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2.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上学期 篇二

  离子反应

  1、电离(ionization)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HCl=H++Cl-HNO3=H++NO3-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_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_。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HSO4、NaHCO3

  KCl==K++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3.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上学期 篇三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4.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上学期 篇四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7、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5.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上学期 篇五

  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的直径<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1nm-100nm(粒子直径在10-9~10-7m)>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6.高一年级化学复习笔记上学期 篇六

  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篇3: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3: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1.高一年级化学考点笔记上学期 篇一

  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2.高一年级化学考点笔记上学期 篇二

  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4Na+O2=2Na2O(白色)2Na+O2△Na2O2(淡黄色)

  2Na+Cl2点燃2NaCl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浮、熔、游、响、红)

  氧化钠过氧化钠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Na2CO3和NaHCO3

  ①、与酸的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速率更快)

  ②、与碱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③、与盐的反应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④、相互转化

  2NaHCO3△Na2CO3+H2O+CO2↑(加热分解)

  Na2CO3+H2O+CO2=2NaHCO3(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3.高一年级化学考点笔记上学期 篇三

  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CH3COOH+HOC2H5CH3COOC2H5+H2O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4.高一年级化学考点笔记上学期 篇四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构成有机物的最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碳,硅是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2、SiO2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是光纤的基本原料。

  3、凡是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SiC、SiO2等)都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物理性质,且一般溶剂中都不溶解。

  4、SiO2和强碱、氢氟酸都能反应。前者解释碱溶液不能盛在玻璃塞试剂瓶中;后者解释雕刻玻璃的原因。

  5、硅酸是用水玻璃加盐酸得到的凝胶,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凝胶加热后的多孔状物质叫硅胶,能做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

  6、正长石KAlSi3O8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K2O?Al2O3?6SiO2

  7、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还可以制造光电池和芯片。

5.高一年级化学考点笔记上学期 篇五

  物质的分类

  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篇4: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4: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1.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上学期 篇一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

  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2.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上学期 篇二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3.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上学期 篇三

  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_、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4.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上学期 篇四

  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5.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上学期 篇五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常见氧化剂有:Cl2、O2、浓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

  常见还原剂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知道“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属离子还原性越弱)

  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越容易氧化或还原则对应能力越强)。

篇5: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篇5: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1.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笔记整理 篇一

  物质的分类

  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2.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笔记整理 篇二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笔记整理 篇三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4.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笔记整理 篇四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笔记整理 篇五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或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

  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篇6:高一年级化学笔记上学期

1.高一年级上学期化学复习笔记 篇一

  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_(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3)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2.高一年级上学期化学复习笔记 篇二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3.高一年级上学期化学复习笔记 篇三

  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4.高一年级上学期化学复习笔记 篇四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_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5.高一年级上学期化学复习笔记 篇五

  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将盐卤或石膏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

  ②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明矾、溶液净水

  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⑧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⑨硅胶的制备:含水4%的叫硅胶

  ⑩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最新推荐

高二历史期中复习要点:深入解析梭伦改革

高二历史期中复习的要点,重点解析了梭伦改革的背景、目的、性质、特点以及内容。改革是社会经济和阶级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旨在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并振兴城邦。改革具有中庸性和革命性,内容涵盖经济、政治等方面,旨在改善平民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同时保护

下学期数学复习知识点

热门推荐

高一英语知识点整理

高一英语中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知识点。直接引语是引用别人的原话,而间接引语则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需要进行时态、人称、指示代词等方面的改变,并使用陈述语序。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不同句式的直接引语如何转变为间接引语,如一般疑

猜你喜欢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包括曹操的《短歌行》、王维的《山居秋暝》、屈原的《离骚》、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刘禹锡的《石头城》、杜牧的《过华清宫》、陆游的《书愤》、李煜的《虞美人》以及柳永的《雨霖铃》等九篇经典诗词。这些诗词都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