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篇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一、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础知识特别典型。但是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概念进行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巩固一遍,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基础再度夯实。
建议:有一个简单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关注课本上的黑体字。将教材中的黑体字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抄写,做到无缺、无误。接下来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辨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做到能够将有关概念进行分类、总结。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间的差异。
二、模块分类、构建体系
一轮复习中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复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那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呢?
方法建议:通过概念梳理,考生们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三、注重实验、探究的练习
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综合型实验题将成为考卷中的常见题型。但是对于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头疼的。面对实验探究题,考生往往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答非所问。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同学们要加大此类题型的练习力度。
方法建议: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可对应考纲中17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防腐杀菌,高浓度的溶液能使细菌等微生物因失水而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等等。另外还可以与近几年的诺贝尔奖或者社会热点相结合,如二型糖尿病等等。多留心身边事,将生物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平时即锻炼个人的知识迁移、推理能力。
四、养成良好做题习惯
经过一轮复习的沉淀,考生应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做题量。但是很明显,不同的考生的题目积累量情况差异较大,其中很多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造成题目练习杂乱无章,不成体系。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做题习惯非常重要。同学们都知道养成良好做题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
方法建议:三色笔做题法。准备三支不同颜色的笔,蓝、黑、红。在作业时,以蓝笔审题、黑笔做题、红笔改错。然后将所做的试卷分类整理收集起来,在复习后期,可以以错题作为再次复习回顾的重点。以这种方法做题,呈现出来的试卷,对题目的理解度、修改知识点、错误答案等等一目了然,不仅能将考生有漏洞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补缺,还能指出考生曾经做错题的原因,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分析能力。
五、调整心态,轻松备考
高考复习是一个持久战,也许经历过了一轮复习之后,部分考生的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当然也还有一些考生,并没有充分利用一轮复习的时间,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开始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
篇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日前,全省有200多所学校参加了由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联合举办的第一次模拟考试。考生在答卷时常会出现什么失误?针对这些失误考生现阶段应采取哪些策略在有限时间里提高成绩?19日,本报记者对省内高三把关教师进行采访。
生物应由单科复习向综合复习转化
指导名师:哈师大附中生物高级教师、遗传学博士孙仲平一模考试考生暴露问题多
高三一模结束后,对首次参加理综(物理、化学、生物)考试的考生而言,暴露出的最大的问题是三科的时间分配问题,部分考生对三科的时间分配不佳,导致成绩不理想。其次是对理综的适应性问题。包括选择题的正确率;实验设计题解答思路不明晰、回答不全面等。进入综合复习阶段,生物试题的应用性、综合性增强,要求的能力水平也相应较高。另外,对实验及实验设计的考查比例加大。考生今后需要调整复习策略与方法,增强适应性。
复习策略一:增强针对性
冲刺阶段,最重要的是增强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有效的措施是研究高考真题,尤其是近三年全国理综ii生物科高考试题。首先,要研究试题难度,并适当地超越高考题的难度,但绝不能以难度来评价学习效果。其次,要研究高考命题视角的演变。研究高考命题视角,如知识重组法、信息转化法、实验开放法、逆向思维法、具体化运用法及信息给予法等,将成为决胜高考的关键因素。对该类命题视角从信息给予方式、潜在的演变方式、与生物学原理的切入点、应用价值等全方位进行分析,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复习策略二:精选习题
首先,所选用习题要与全国理综考试大纲要求相吻合,切忌多、杂、难。其次,进行典型例题分析。典例既可来自于近期的模拟题,也可来自于平时做错或积累的题。典例要具有典型性,要从中归纳出各种题型的特点,充分挖掘题干关键信息及隐含信息,选准与生物学原理的切入点,进行相关关系的分析。
复习策略三: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
在高考前的一段时间,要针对个人情况,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对各科的时间安排,既要有长期目标,也要有短期目标;既要考虑个人的基础,又要顾及各科的特点。生物科知识点多,可将生物第一册、第二册、选修模块的复习时段合理规划,分阶段复习。在距高考10天左右的时间内,还要安排三册书的通览时间。切不可因数、语、外等科的压力而排挤生物科的备考复习。制订计划对决战高考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生物学知识点很多,易于遗忘,必须反复浏览教材及复习笔记,尤其在高考临近的一段时间内,更要经常巩固、强化对细节知识的识记。
越是临近高考,越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每一道精选题的反思。通过反思,不断促使知识内化并科学建构于已有知识网络中,在运用时,才能达到触类旁通。同时,自我剖析也很重要,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我。
篇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与重点第二轮复习不是炒旧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以下是专题的划分方式:
1.体系专题:
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生物与环境系统。
2.实验专题:
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题型专题:
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热点专题:
生态和环境热点,如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如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如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国内大事、世界风云,如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
以上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但是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按知识体系复习,也会遇到实验、解题、热点问题。只是复习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专题复习要遵循以下原则: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