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必修一第三章复习要点

必修一第三章复习要点

2025-07-02
必修一第三章复习要点

篇1:必修一第三章复习要点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时参照白皮书)

第一节钠和钠的化合物

一、钠

1.物理性质:银白色、固态、质软(可用小刀切)、密度比水小、熔沸点低、导电导热性好。

2.化学性质

(1)和非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现象:生成白色固体,方程式,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产生黄色火焰,生成黄色固体,方程式

②和卤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2)和水的反应:现象①浮(Na的密度比水小)、熔(Na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且Na的熔点低)、游和响(Na与水反应放出气体,且产生气体的速度很快,反应很剧烈)、红(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

(3)和酸反应:现象比与水反应剧烈。

(4)和盐溶液作用时,一般金属钠首先和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沉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3.钠应置于煤油中保存,其原因是Na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和煤油反应,可以隔绝氧气。

4.钠的重要用途

(1)利用钠的强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2)钾钠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利用钠在高温下发出黄光的特性可作高压钠灯。

二、碱金属

碱金属包括(按核电荷数增大顺序填写元素符号)Li、Na、K、Rb、Cs。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故化学性质和钠相似。一般说来,按上述顺序,金属性越来越强,反应得越来越激烈。需指出的是:单质在空气中点燃,锂只能生成Li2O,钠可形成Na2O、Na2O2,钾可形成K2O、K2O2、KO2,而铷形成的氧化物就更复杂了。

焰色反应是许多金属或者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的时候是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是物理变化。是元素的性质。Na的焰色:黄色

K的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紫色

三、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

氢氧化钠是白色固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溶解时放热,有腐蚀性,溶液呈强碱性,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2.化学性质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碱的一切通性。

碱的通性:①遇酸碱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③与酸性氧化物(如CO2、SO2等)发生反应④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3.保存:NaOH应密封保存,试剂瓶用橡胶塞,原因NaOH易吸水,与CO2、SiO2反应。

四、钠的氧化物比较

氧化钠过氧化钠

化学式Na2ONa2O2

电子式

氧元素的化合价-2-1

色、态白色固态淡黄色固态

稳定性不稳定不稳定

与水反应方程式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4H2

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氧化性、漂白性--强氧化性质、漂白性

用途--氧化剂、供氧剂、漂白剂、杀菌剂

保存隔绝空气,密封保存隔绝空气,远离易燃物,密封保存

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校

Na2CO3NaHCO3

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固体细小的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

热稳定性受热不分解2NaHCO3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与二氧化碳反应

--

用途制玻璃、造纸、制肥皂、洗涤剂发酵粉、医药、灭火器

第二节铝和铝的化合物

一、单质铝

1.化学性质

铝及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1)和氧气反应。铝极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保护里边的金属不易和氧气反应而被腐蚀。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铝箔实验时,融化的铝并不滴落,原因是Al2O3薄膜将熔化的Al承接住了,这个实验也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铝也能和其他非金属反应,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铝在氯气中燃烧;②铝粉和硫粉混合加热。

(2)和酸反应。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Cl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②H2SO4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3)和NaOH溶液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等质量的铝粉分别和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相等,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和足量的铝粉反应,产生的氢气NaOH的多。

(4)铝和盐溶液的反应。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铝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5)铝热剂的反应。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铝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混合加热;

②铝粉和三氧化二铬粉末混合加热。

3.用途:写出下列关于铝的用途是利用了铝的什么性质:

铝制导线、电线:良好的导电性;包装铝箔:良好的延展性;

铝合金用于制门窗:美观、硬度大;铝制炊具:良好的导热性

二、铝的化合物

氧化铝既可和酸反应还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它是两性氧化物。

实验室制取Al(OH)3的方法:

。用氨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主要原因是Al(OH)3能与NaOH反应生成对应的盐。氢氧化铝是两性的氢氧化物。加热时,Al(OH)3易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复盐: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形成的盐叫复盐,如KAl(SO4)2。明矾是一种重要的复盐。它是离子晶体,溶于水生成Al(OH)3胶体,它可以吸附水里面的杂质,使水澄清,所以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第三节铁和铁的化合物

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一、单质铁

1化学性质:

(1)铁和非金属反应。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

②在氯气中燃烧;

③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

(2)铁和酸反应。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铁和HCl: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②铁和H2SO4: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3)铁和水反应:

铁不和冷、热水反应,但在高温下能和水蒸气反应,下图是铁粉和水蒸气反应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在装置的空白处填上对应的试剂或用品名称。

②写出此图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二、铁的氧化物(参照白皮书)

三、铁的氢氧化物Fe(OH)2和Fe(OH)3(参照白皮书)

四、Fe2+和Fe3+的性质

1.Fe3+的检验:

滴入KSCN溶液

FeCl3溶液现象:溶液变成血红色;离子方程式:

FeCl2溶液无现象

2.Fe3+的氧化性。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FeCl3溶液和铁粉反应:,

FeCl3溶液和铜片反应:,

3.Fe2+的还原性。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FeCl2溶液中加入氯水:,

第四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金属与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熔合而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高,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低。

2.铜合金是用途广泛的合金。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常见的铜合金还有黄铜,商代后期制作的司母戊鼎是青铜制品。

3.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按其成分可分为两大类:碳素钢和合金钢。碳素钢有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含碳量生铁低。合金钢是在碳素钢中加入Cr、Ni、Mn等合金元素制得。

篇2:必修一第三章复习要点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 金属活动性

KNaAlFePb)CuAgAu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 Al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2—+H+= H CO3—

H CO3—+H+= 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 NaHCO3+NaOH =Na2CO3+H2O

反应实质:H CO3—+OH-= 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

CO32—+H2O+CO2 =H 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2++CO32—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篇3:必修一第三章复习要点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

(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 胞 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 胞 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最新推荐

高考数学难点攻坚:常见立体几何题型和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题型的常见考点和解题方法。文章介绍了立体几何试题的类型和分值分布,并详细阐述了平行与垂直问题、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和性质、空间角和距离等核心知识点。通过分析和概括,文章旨在提高学生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高一化学上册考点总结

热门推荐

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

物理中的直线运动知识点,包括机械运动、质点、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以及运动图像等方面的内容。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的定义、特性和相互关系,并强调了参照物的重要性。摘要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物理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猜你喜欢

高二选修一物理笔记

高二选修一物理中的电势、功和电荷等相关内容。首先介绍了电势的概念、单位、性质和电势具有相对性等特点,并详细阐述了电势与电场线方向的关系。接着探讨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式,包括功的正负和标量的性质。最后介绍了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包括摩擦起电。文章内容丰富,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