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

2025-07-12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

篇1: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

  【一】

  1、客源地

  客源地是指游客的来源地。

  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西欧、北美、日本。

  一般情况下,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社会经济较发达,开发能力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

  2、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

  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讲,靠近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旅游资源所在地与客源所在地距离越远,旅游资源吸引力越小,客源数量相应减少。

  3、基础设施

  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服务设施(如交通、水电、电信、食宿)条件也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的顺序和规模。

  4、其他条件(要求较低)

  其他开发条件包括资金条件、施工条件、现有的开发条件和旅游服务设施条件等。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持续支持。

  其次,旅游资源的开发项目必须考虑工程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

  5、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容量状况、环境污染状况、社会经济环境等三方面进行评价。

  a、环境容量指单位时间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旅游资源所在地容纳旅游者数量的能力。

  b、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空气、水质等受到污染,噪声过大,就会影响到环境质量。

  c、社会经济环境是评价旅游特别是人文旅游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

  1、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原因

  (1)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我国地域辽阔,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地貌、气候复杂多样,生物种类繁多,多名山大川,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2)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和的古代建筑工程,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2、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三分之二的大陆国土都是山地或者低山丘陵)。

  (1)名山----地貌景观

  我国的名山通常可分为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和其他名山等几类。

  ①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③其他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武当山。

  (2)水景----水域景观

  桂林漓江、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新疆的天山天池、青海的青海湖等。

  3、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1)文物古迹与古代建筑

  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敦煌壁画。

  (2)风土民情

  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

  (3)其他

  的现代工程建筑、各具特色的小镇风光、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艺品、神奇的中医和养生之道、名扬世界的菜肴等。

  【三】

  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

  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积极作用

  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

  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消极影响

  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

  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

  (2).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文化的作用

  积极作用

  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消极影响

  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促进城市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对旅游区居民健康、生活的不良影响

  (3).减少旅游业负面影响的措施:

  ①使旅游业发展规模、增长速度与旅游区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

  ②加强管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4).旅游活动和景区建设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不利

  砍伐树木——影响生物多样性

  对动植物垃圾污染土壤——影响植物生长

  野生动植物捕食能力下降,繁衍规律破坏

  污染水体:旅游垃圾;酒店污水;游艇

  污染大气:交通工具;厨房油烟;寺庙香火

  磨损、破坏旅游吸引物:题刻、抚摸、践踏、呼吸、汗气

  破坏旅游景观不合理开发——破坏旅游景观和谐,如小卖部;

  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如开山辟路、乱填湖泊、围垦造田

  有利: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篇2: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

1.人教版高二地理考点选修一 篇一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2.人教版高二地理考点选修一 篇二

  工业区位指向类型

  (1)原料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原料产地。

  ③主要工业部门: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2)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消耗大量能源。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能源基地。

  ③主要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厂。

  (3)市场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产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产品的消费市场。

  ③主要工业部门: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4)劳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

  ③主要工业部门:普通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5)技术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技术要求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③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微电子)、精密仪器等。

3.人教版高二地理考点选修一 篇三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4.人教版高二地理考点选修一 篇四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爱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方便,但运量小,成本较高,运费较贵。适宜小量、近距离运输。

  3、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运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4、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投资大,运量小,运费。适宜运输急需,贵重且运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宜气态和液态运输。

5.人教版高二地理考点选修一 篇五

  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篇3: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

篇3: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

1.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 篇一

  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2.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 篇二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3.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 篇三

  能源的分类

  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

  (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

  (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4.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 篇四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5.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选修一 篇五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

  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

  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

  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

  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

  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O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导致CO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篇4: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

篇4: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

1.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一知识点 篇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2.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一知识点 篇二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3.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一知识点 篇三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4.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一知识点 篇四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

5.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一知识点 篇五

  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1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篇5: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

篇5: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三

1.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选修一 篇一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2.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选修一 篇二

  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选修一 篇三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4.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选修一 篇四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5.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选修一 篇五

  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最新推荐

专家提醒高考押题得不偿失易产生侥幸心理

高考临近时,一些考生和家长受到高考押题卷的诱惑,迷信能够通过购买押题卷提高考试成绩的现象。专家指出,网上宣称的高押题率不可信,能押上高考题几乎不可能。同时,教育专家提醒,不要去猜题、押题,因为这会导致得不偿失的风险,影响心理和命题随机性的考量。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热门推荐

生物复习知识点整理

生物复习知识点整理,包括细胞内的元素组成、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相关概念。内容涵盖了细胞中元素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细胞器的功能和蛋白质的相关概念。在生物复习中,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文章还涉及了蛋白质的功能和相关计算。

猜你喜欢

高二选修一物理笔记

高二选修一物理中的电势、功和电荷等相关内容。首先介绍了电势的概念、单位、性质和电势具有相对性等特点,并详细阐述了电势与电场线方向的关系。接着探讨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式,包括功的正负和标量的性质。最后介绍了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包括摩擦起电。文章内容丰富,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