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思想解放训练

篇1:高三历史思想解放训练
(北京卷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天津卷文综历史4)右图为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D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天津卷文综历史5)《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安徽卷文综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C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安徽卷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浙江卷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B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浙江卷文综2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B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江苏省单科历史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上海市单科历史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戋发醒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上海市单科历史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菲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D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三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专项训练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2:高三历史思想解放训练
1、(全国新课标文综T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思路点拨】本题以董仲舒言论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西周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
【精讲精析】选C。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2、(海南单科T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精讲精析】选C。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选项A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子弟,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选项B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C。
3、(上海单科T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思路点拨】本题通过历史教训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精讲精析】选A。本题解题关键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而导致新问题的产生,秦朝灭亡后,汉代统治者认为秦短期而亡是因为郡县制,实行了结果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的产生。B、C、D三项,都使新王朝初期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并没有产生新的问题。
4、(广东文综T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篇3:高三历史思想解放训练
1、(北京文综T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
【精讲精析】选A。近代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资政新篇》是洪仁闹鳎逑至讼冉闹泄俗钤缣岢鲅白时局饕宓姆桨浮!侗浞ㄍㄒ椤纷髡呶浩舫犊鬃痈闹瓶肌肥强涤形闹鳎侵髡盼卤浞ā
2、(海南单科T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从《海国图志》成书的大体时间入手,结合备选各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
【精讲精析】选A。《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成书的,BCD三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或走上资本主义到了都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此,从时间上就可以排除这三项。结合题干中合议公举等信息,结合美国共和制的特点,可以确定A为正确选项。
3.(安徽文综T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特别是对学习西方的态度、内容及对中国政治制度、文化的态度。
【精讲精析】选C。A项是洋务派的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项是顽固派的观点抵制西方文明,自高自大;C项是维新派严复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障碍,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的观点,强调西方民主政治和科学的重要性。所以判断C项准确。
4、(上海单科3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