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复习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复习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2025-01-01
高考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复习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小编准备了高考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复习专项训练题,希望你喜欢。

1.中国政府开始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最早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 B.《告台湾同胞书》中

C.叶剑英提出的“九条方针”中 D.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

思路解析:19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答案:B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核心内容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祖国统一 D.人民生活方式

思路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属于“两制”的含义,人民生活方式属于尊重香港、澳门现实的表现之一。

答案:C

3.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思路解析: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非完全的自治。特别行政区必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仍是中国的行政区域。

答案:A

4.邓小平在19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

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③“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④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思路解析:③的表述明显错误,因为“一国两...

思路解析:③的表述明显错误,因为“一国两制”同样适用于港澳;④在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出来。

答案:A

5.“一国两制”构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体现在( )

A.都是伟大历史人物提出的 B.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C.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D.都是为解决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

思路解析:解答时应特别注意题干强调的是“内在一致性”。“工农武装割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国两制”的构想尊重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现实和现行制度”,两者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答案:B

6.20世纪代末,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历史条件是( )

①新中国拥有独立的国家主权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得到极大发展 ③邓小平提出切实灵活的“一国两制”构想 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①是前提,②是基础,③是正确的策略,④是人心向背方面的因素,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7.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发表( )

①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②标志着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③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④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运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思路解析:①错在“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应为“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②表述不符合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标志应当是政权交接仪式的举行。故排除带①或②的选项。

答案:D

8.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的权限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的权限不同

思路解析:四个选项都属于不同点,但社会制度的不同才是最根本的。

答案:B

9.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有(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 ③台湾当局被迫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题干的含义具有双向性,这就决定了主要原因的分析应从海峡两岸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但要注意的是台湾当局的做法是被迫的。

答案:D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月,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19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的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材料二:1983牟6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大学教授杨力宇,说:“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的,有关政策是逐渐完备起来的,我们将坚持不变。”

材料三:192月,邓小平会见美国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

——以上材料均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完成: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收回香港的形势、立场、方针、政策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思路解析:首先阅读需要回答的问题,明确立场、方针、政策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其中形势应从世界和中国两个角度思考;立场属于坚持的原则;方针是方式、方法的原则等;政策则是具体的方法;意义应从对中国和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形势: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立场:19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3)方针:和平统一。

(4)政策:“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4)政策:“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5)意义:洗刷了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并为解决国际上的类似争端提供成功的范例。

高考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复习专项训练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代罗马的法律

古代罗马法律的发展和影响。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并在经济社会纠纷增多的背景下不断完善。罗马法具有系统完备、与时俱进等特征,并影响了现代欧洲大陆法系、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最新推荐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掌握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特别是针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文章强调了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步骤进行。同时,也提到了材料出处中的时间、主题思想等信息的重要性。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读、找、思、答四个步骤的具体应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中的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法则,如并集、交集和差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子和说明。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