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二知识点马来西亚的气候与资源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一个充满自然美景与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东马来西亚则包括沙捞越州和沙巴州,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马来西亚总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拥有4,192千米的海岸线,多天然良港,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人口约为2,500多万,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土著民族占62.1%,华人占25.3%,印度人占7.4%。沙捞越州的主要居民是伊班族,而沙巴州则以卡达山族为主。
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广泛使用,华语也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斯兰教为国教,但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也在这里和谐共存。
地形地貌
马来西亚的地形多样,既有雄伟的山脉,也有广袤的平原。西马来西亚中部为山地,最高峰是汉都亚山(Gunung Tahan),海拔2,187米。东部和西部沿岸则为冲积平原,东北部为广阔的丁加奴高地,南部为丘陵地带。
东马来西亚的地势从内地向沿海逐渐降低,最高峰基纳巴卢山(Mount Kinabalu)海拔4,101米,是东南亚最高的山峰之一。主要河流有霹雳河、拉让河、基纳巴唐岸河等,这些河流不仅滋养了两岸的土地,也为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气候特征
马来西亚属于典型的赤道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6-30℃之间。内地山区的年均气温略低,为22-28℃,而沿海平原则维持在25-30℃。年降水量约为3,000毫米左右,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为雨季,东北季风为西马来西亚东海岸、沙巴及沙捞越各州带来大量的雨水,甚至造成一些地方泛滥成灾。
这种丰富的降水为热带雨林的繁茂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同时也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
自然资源
马来西亚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种类繁多。重要的矿产包括锡、石油、铁、铝土、金、铜等。其中,锡矿曾是马来西亚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锡产量和出口量一度居世界前列。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矿业逐渐让位于能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马来西亚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国森林覆盖率高达三分之二,木材蓄积量极为丰富。这不仅为木材加工产业提供了原料,也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在马来西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橡胶、油棕、可可、椰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广阔,产量高,质量好。橡胶是马来西亚的传统优势产品,其产量和出口量长期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油棕种植业迅速崛起,棕榈油已成为马来西亚的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
此外,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尽管自给率不高,但在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业发展
马来西亚的工业部门多样化,涵盖了采矿、电力、机械、冶金、船舶修造、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在电子、电器、汽车制造等行业表现突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技术进步,马来西亚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产业升级,逐步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
文化与风俗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元且丰富多彩。马来族人普遍穿着蜡染花布做的长袖上衣,被称为国服。男子穿无领长袖衣,下身围一纱笼,女子则穿无领长袖连衣裙。在公共场合,男女衣着一般不露出胳膊和腿部,体现了当地文化的保守性。
此外,马来西亚人非常重视礼仪,任何人不得触摸他人的头部和背部,因为那被认为会给对方带来厄运,是对他人严重的侵犯。
首都吉隆坡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与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三面环山,巴生河穿城而过,城市景观独具特色。如今,吉隆坡已发展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是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主要名胜如阿卜杜勒萨马德建筑、双子塔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槟城被誉为“东方花园”,以其迷人的海滩、独特的美食和别具韵味的风土人情,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来西亚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工业基础以及多元的文化背景,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无论是热带雨林的神秘美丽,还是现代化城市的繁华景象,马来西亚都在不断展现出其独特魅力。未来,马来西亚将继续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