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创新

第二十五课 文化创新
在当今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文化不仅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本文将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出发,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实践推动文化创新,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课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启示我们:
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 书本是知识的源泉
C. 文化的创新需要想象
D. 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
解析:
苏轼的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不仅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更体现了他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来创作诗歌的过程。
这说明,任何优秀的文艺作品都离不开作者的社会实践,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从而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因此,正确答案是A,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2.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9月24日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五学曹禺为文艺工作者立标杆,包括学习曹禺忠于党和祖国、关注民族命运、投身进步事业的坚定信仰,反映人民心声、赞颂人民奋斗、为人民写作的宝贵精神。这是因为:
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 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所有的文学作品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解析:
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心声。刘云山部长的讲话强调了文艺工作者应该向曹禺学习,关注人民的需求,反映人民的心声。这不仅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成为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
同时,社会实践本身就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它推动着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①②③。
# 3. 离开实践,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能有今天的成就,源于他始终对农村、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从黑土地上获得了丰富营养。这说明:
A. 离开实践,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B.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D. 精神文明创建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广泛参与
解析:
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正是因为他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农村生活为背景,以农民的生活为素材。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创作出了许多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农民的真实生活,也传递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使观众产生共鸣。
这充分说明,离开实践,人们就无法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作品。因此,正确答案是A,即离开实践,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二、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又反过来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贯穿于整个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文化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学技术,它们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都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些发明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样,在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也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探索。比如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正是基于人们对信息交流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的支撑,文化创新就无从谈起。
# 2.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不仅仅是对已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超越。通过文化创新,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思想家们通过对古典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创新,打破了中世纪教会的束缚,开启了近代科学和人文主义的新纪元。
这一时期的创新思想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再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不断推陈出新,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是这些文化创新成果,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繁荣。
三、文化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文化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既需要创作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也需要他们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以下几点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有效路径:
# 1.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正如赵本山的成功所证明的那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前提。创作者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才能创作出真正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作品。无论是文学、音乐还是影视作品,都应该以人民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反映人民的心声,展现人民的精神风貌。
# 2.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承载着无数代人的智慧和情感。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创造出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
例如,近年来兴起的国潮文化,就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 3. 开放包容,吸收外来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例如,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对中国科幻题材的突破,更在于它借鉴了好莱坞大片的制作经验和叙事手法,实现了本土文化的国际化表达。
四
文化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创新的本质和规律,为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重视社会实践,注重文化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