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三必读: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高三必读: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2025-04-01
高三必读: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常识甚至哲学常识的知识来回答;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来回答。

2、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等等。

3、盲目调用知识,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

4、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5、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主观题失分的原因

1、直接原因。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

2、根本原因。知识结构的欠缺。

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2、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写答案(我把它称之为书写答案的四个现代化)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特别提示: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

(特别提示: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

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总结】:高三必读: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相信看过的各位一定都受益匪浅。

相关文章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策略与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文章分别从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思想文化意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针对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对于经济意义部分,文章介绍了国内经济和对外的经济意义;对于政治意义部分,文章从国内活动和对外交往活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最新推荐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掌握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特别是针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文章强调了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步骤进行。同时,也提到了材料出处中的时间、主题思想等信息的重要性。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读、找、思、答四个步骤的具体应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中的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法则,如并集、交集和差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子和说明。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