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师说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师说原文及翻译

2025-02-06
高一语文必修一师说原文及翻译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注释 篇二

学者:求学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知,懂得。

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

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

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从师,跟从老师学习。

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做动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庸,发语词,难道。知,了解、知道。之,取独。

是故:因此,所以。

无:没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说哪里有道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

师道:从师的传统。即上文所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出人:超出一般人。

犹且:尚且,还。

众人:一般人。

下:不如,名作动。

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耻,以……为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

于其身:对于他自己。身,自身、自己。

惑矣:(真是)糊涂啊!

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习,使……学习。其,指书。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

句读之不知:不知断句风逗。与下文“惑之不解”结构相同。之,提宾标志。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从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不从师。不,通“否”。

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指“句读之不知”)却丢了大的(指“惑之不解”)。遗,丢弃,放弃。

巫医: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

百工:各种手艺。

相师:拜别人为师。

族:类。

曰师曰弟子云者: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

年相若:年岁相近。

复:恢复。

君子:即上文的“士大夫之族”。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乃:竟,竟然。

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难道,表反问。欤,语气词,表感叹。

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的。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省郯城县境)的国君,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

苌(cháng)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相传孔子曾向他学琴。

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周礼。聃是老子的字。

之徒:这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论语·述而》原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必:不一定。

术业有专攻:在业务上各有自己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

李氏子蟠(pán):李家的孩子名蟠。李蟠,韩愈的弟子,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进士。

3.翻译 篇三

3.翻译 篇三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

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XX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4.一词多义 篇四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从:

惑而不从师。跟从。动词。

乃大惊,问所从来。自,介词。

道:

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的问题。

惑而不从师。动词,有疑难问题。

则耻师焉,惑焉。形容词,糊涂。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它们,代“六艺经传”。

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疑难的问题”。

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前置的标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其可怪也欤。副词,表感叹语气,真的。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于:

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学于余。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受。

5.判断句 篇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6.介词结构后置 篇六

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后。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

7.判断句 篇七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判断句。

8.通假字 篇八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

9.古今异义 篇九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是故无贵无贱。无,古义:无论,不论;今义:没有。

句读之不知。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古义: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圣人无常师。常,古义:没有固定;今义:变化不定;鬼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余嘉其能行古道。古道,古义:古人从师的风尚;今义:旧路,厚道。

10.词类活用 篇十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不耻相师。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名词作动词,学习。

孔子师郯子。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位卑则足羞。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一个“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孰能无惑。惑:形容词作名词,疑难的问题。

惑而不从师。惑:形容词作代词,疑难问题。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愚人之所以为愚。愚:形容词作名词,愚人。

爱其子。其:第三人称代词作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耻师焉。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

或师焉。师:名词作代词,学习。

或师焉。师:名词作代词,学习。

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四中的一系列知识点,包括成语解释和词汇含义,如开柙出虎、虎兕出柙等,以及一些形容情感状态和行为举止的词汇如五十步笑百步等。此外,文章还涵盖了一些词汇背后的故事和象征意义,如安邦治国之策和名胜古迹的历史背景等。文章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帮助读者

最新推荐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掌握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特别是针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文章强调了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步骤进行。同时,也提到了材料出处中的时间、主题思想等信息的重要性。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读、找、思、答四个步骤的具体应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中的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法则,如并集、交集和差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子和说明。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