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习方法详解:掌握高中语文核心特点

篇1:高一语文学习方法详解:掌握高中语文核心特点
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三、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四、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面对新的学习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上应有哪些相应的准备呢?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
2、勤做读书笔记
3、勤查字词典等工具书
4、勤于朗读背诵
5、勤于独立思考
6、勤于求教探讨
7、勤于写日记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我们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生享用不尽。
二、提高语文学习的三种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2、学会快速书写
3、学会快速笔记
同时,巨人专门推出了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以期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首先,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教材本省知识体系的脱节问题。严格按照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入了对初高中教材脱节知识点的讲解、初高中对接知识点的点拨,让同学们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链接。
其次,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的衔接问题。初中是以获得知识为主,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高中则以探究性获取为主,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两者差别很大,很多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别,导致刚进高一不久就迅速"掉队".所以我们的课程不仅设有专讲对高中学习方法、高中课程设置进行介绍,更在具体知识点、具体例题讲解中融入了学习方法地渗透,帮助同学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篇2:高一语文学习方法详解:掌握高中语文核心特点
(1)知识量增大 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
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政治讲的是法律学这类联系事实的内容,高中则要求学习经济学,马克思理论这样哲学性的东西,比较之下更为抽象。
(3)系统性增强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语文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 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篇3:高一语文学习方法详解:掌握高中语文核心特点
高中语文轻松学学习语文三“不要”
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如果说幼儿园、小学、初中时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面对未来和前程,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可以轻松的学习,可以轻松的面对日常生活,而进入高中,就要面对残酷的考大学的竞争,所以会不自觉的加重心理的负担,如何正确的面对升入高中后的学习、生活环境,启儒教学搜集整理一部分资关于新高一学生如何学习、调节心理等方面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新高一的学生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高中的三年学习后都能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
学习语文三“不要”
“不要一头扎在课本内”读报刊、看小说、听诗歌、看话剧、分析范文等,也是在学习语文。当然,课本应当首先学好,因为“课本是经过精选的一课之本”。
“不要一头扎在题海中”怎样有效地使用这些材料呢?林老师表示,要做精选过的练习题,认真查找丢分点,总结经验,让自己每做一套习题都有新的收获。不要做很多重复又无效的练习,那是无用功。
“不要一头扎在课堂里”不要闭门读书,要有活跃的思维,开阔的眼界。比如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社会采访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看一些经典话剧可以多了解文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参加作文大赛、辩论大赛等能增强语文综合素质。
定计划,破难点
高中的语文学习不但要积累知识、掌握方法,还要训练思维、感悟哲理。林老师说,“高中的语文学习不能抱一切听从老师安排的想法,也不能恨不得上语文课就听笑话,‘高高兴兴听语文’,这样学语文是痴人说梦,实干加巧干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每位高一学生就要定好语文的学习计划。主要有以下内容:
1.高中三年内分阶段阅读9部名著和3部文化经典名著。
2.订阅一些有助于自己语文学习的课外书刊。
3.保存好作业本,三年内形成系统。
4.做好读书笔记,把自己平时看到的佳作精彩段积累下来。
5.永远把《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放在身边,有条件的还可以把《成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放在书桌里。
另外,同学们要注意以下难点的突破:对现代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不要厌烦,要掌握方法,在每一道习题中总结解题思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上课要积极参与讨论,课外要加强鉴赏能力的培养;议论文的写作,从高一开始就要多看多练,并注意搜集材料,“有的报纸上文摘与议论版面如《广闻博见》《今日时评》等,里头有很多新鲜的素材,大家可以多搜集。”
篇4:高一语文学习方法详解:掌握高中语文核心特点
新高一必读——高中语文学习重点及方法
考试的评价标准不一样
为什么从谈语文课堂转到讨论评价标准了呢?因为,任何事都是最终的评价标准决定了实施过程的具体操作。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验收,比较偏重知识性的考查。只要学生能听讲、会听讲,记住老师讲的基本知识,按照老师教的学法,学会了教材规定的内容就可以了。中考基本上比拼的是听话、认真、细致、落实。学习态度踏实认真的学生,一般都能考高分。而且,考生之间的分差也不会太大,所以才有“一分之差一操场人”的感叹。
高考是大学教育的选拔性考试,侧重能力的考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怕你差,绝不保底。所以我们会看到,高考考生间的分差特别大。单就语文学科来讲,考生之间拉开30-40分的差距,也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作文的分差极大。考题的语料绝不可能是课堂上讲过的,所有考生都同样面对陌生的文本去阅读、分析、答题,这样每个人真实的能力和水平就高下立见了。
教学的侧重点不一样
初中要求学生侧重记结论。比如,这篇课文到底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是写的什么内容,作品的主旨是什么,都有统一的、按照教参来的标准答案,学生要背下来。
高中主要是训练思维,注重思考的过程、讨论的过程,至于结论是什么,没有那么重要,学生只需要大致记住,不必精准到和老师描述的一模一样,别理解反了就可以了。重点是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你是不是会了。
课文的长度和深度不一样
同样是写人的文章,高中会选用鲁迅先生的《祝福》,9100多字;初中比较长的记人文章也就是杨绛先生的《老王》了,1700多字。如果看文言文,差距就更大了,《史记》选文《鸿门宴》是高一第二学期的课文,1800多字;初中最长的文章也不过就是《岳阳楼记》,全文516字。文字容量大了,涵盖的思想内容就更丰富,更难理解,差距也就是必然的了。
高中学段还出现了整本书阅读,不但读《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传统经典,还要读《乡土中国》这样的学术专著。对于一个高一的学生来讲,读这种学术专著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乡土中国》是20世纪代费孝通先生给自己的大学生讲课的讲义结集的教材。一本大学生需要在老师的讲解下学一个学期的教材,要求高中生课下自读其中的绝大多数章节,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教学实施策略不同
初中学段,老师会反复检查默写、听写;名著阅读中每一个人物性格的评价都要记得非常精准,换一个词都不可以;甚至要求学生把课文的分层、主旨、人物性格都背下来。老师会有计划、有步骤地追着学生抓落实。而高中学段,课堂上讲的所有东西都仅仅是例题而已,重在学习解题的方法。老师也不会盯着你去默写,落实要靠自己。所谓“讲什么考什么”是指能力上的讲什么考什么,而考试时用的语料都是课外的,不会用教材里出现过的。
写作要求不同
初中学段的写作侧重记叙文,要求学生把一件事情的过程描述得非常生动、形象、具体,鼓励学生写想象文,写小说。高中则要求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有逻辑性的表达。所以,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除了记录生活中身边的小事,更多的是要大量阅读,积累素材,积累犀利、睿智的思想火花,拓宽视野,提高认识水平,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深度。
同时,绝不能像小学和初中时那样,寄希望于反复修改几篇经典文章,考试时想方设法套用上。高中语文考试对宿构作文的打击力度非常大。阅卷时如果发现学生的作文文不对题,有背“成文”的嫌疑,一般就直接给不及格的分数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文需要考查考生真实的写作能力,考场的有限时间内(1小时左右),写700-800字的文章。一个短时间内凭直觉产生的思考和表达水平。如果你之前已经准备好了,且经过师长多次反复的修改,那么水平一定会比在考场上思考十分钟就必须落笔的紧张状态好很多。我们甚至无法确定考生是不是背了一篇别人写的文章来冒充自己的作品,那当然要给很低的分数了。都不必说关于诚信层面的考量,就算是纯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也只能认为你的写作水平差到超乎人们的想象,所以才不敢在考场上自己下手写,用别人的文章来冒名顶替自己的。这跟用枪手替考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