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篇1: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一、基本概念:
1、减数分裂
2、受精作用
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 前期:(n)
中期:(n) 中期:(n)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
4个精细胞:(n) 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变形
4个精子(n)
4、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受精作用
2、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恒定有重要意义。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篇2: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概念
(1)条件: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2)主要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4)理解如下表: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场所有性生殖器官
2、减数分裂的过程
(1)间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
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点拨:细胞的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的渐变过程,每一个时期的转变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判断不同时期时要根据该时期的主要特征。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核DNA随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半,但质DNA不一定平分,因此质DNA不一定减半。
二、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1)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2)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3)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5、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三、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步骤
(1)低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根据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利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识别不同时期的细胞。
(3)根据观察结果绘制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3: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1、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B、有四个DNA分子
C、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D、有四条染色体
2、人的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所进行的分裂为:( D )
①有丝分裂 ②无丝分裂 ③减数分裂
A、① B、③ C、①②③ D、①③
3、下列减数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A、复制--联会--四分体 B、复制--四分体--联会
C、联会--四分体--复制 D、联会--复制--四分体
4、一条复制过的染色体,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依次为( B )
A、2、2、4 B、1、2、2 C、1、4、4 D、2、2、2
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B )
A、减1后期 B、减2后期 C、减2前期 D、分裂间期
6、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C )
A、染色体自我复制 B、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C、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分开 D、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细丝
7 下图表示某高等生物在配子生成和融合的过程中,细胞内的核DNA分子的相对数量随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Ⅰ过程表示的是 ,核DNA分子数发生A→B变化的原因是 。
(2)图中Ⅱ过程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核DNA分子数量发生C→D变化的原因是 。
(3)图中Ⅲ过程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核DNA分子数量发生E→F变化的原因是 。
(4)图中Ⅳ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核DNA分子数量发生G→H变化的原因是 。
解析:该题图解呈现了减数分裂(图中Ⅰ→Ⅲ)和受精作用(图中的Ⅳ)的完整过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判断图中Ⅰ、Ⅱ、 Ⅲ、Ⅳ代表的不同分裂时期或生理过程,可分析纵坐标所代表的一个细胞内的核DNA相对数量的变化。A→B表示DNA的复制;B→C表示此时细胞内既含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 C→D表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E表示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染色单体;E→F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F→G表示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G→H表示卵核和精核的融合,细胞中的染色体又成对存在了。
答案:
(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NA分子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再彼此分离
(3)减数第二次分裂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受精作用 精核和卵核相融合
篇4: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小编准备了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基本概念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有性生殖器官、卵巢、睾丸、精巢;原始的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卵)细胞、精子、极体;联会、四分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受精作用
(二)知识网络
(三)疑难解析
减数分裂
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才有进行减数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原始生殖细胞(性原细胞)的器官称为生殖腺,雌性动物是卵巢,雄性动物是睾丸。减数分裂是一种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却连续分裂2次的分裂方式,分裂的结果是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性原细胞(或体细胞)减少了一半。对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染色体的复制时间在性原细胞发育成性母细胞的过程中,即在同源染色体联会之前早就已经复制完成了;二是联会发生在染色体缩短变粗的早期,发生联会的过程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所以教材中的减数分裂图解表示联会的图中一个染色体中未画出2条染色单体;三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要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还要发生交叉互换,这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四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着丝点分裂,实现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所以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未变,但DNA分子数减少一半;五是第二次分裂程的次级性母细胞的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但与有丝分裂过程不同的是一般已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重点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①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比较: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同源染色体,而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区分同源染色体的依据在高中生物阶段有两点:一是染色体的大小,同源染色体一般形成和大小相似或相同;二是着丝点位置,着丝点的位置有端着丝点,也有中间着丝点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应是相同的。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特征是:染色体数目一般是偶数,染色体两两相同,每个染色体中有2个染色单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图像特征是:染色体数目有奇数,也有偶数,但找不到两两相同的染色体,即不是大小不同,就是着丝点位置不同,说明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每个染色体中还有2个染色单体,如图所示。②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分裂图像的比较,如图所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共同特征是:着丝点分裂,每个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成为2条染色体,在纺缍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但不同之处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应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一般没有同源染色体。在识图中应对移向同一方向的一组染色体进行分析,如图中,向上移动的一组染色体中,大的2个染色体是一样的,可看作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而小的2个染色体也是一样的,可看作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图中,向上移动的一组染色体中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所以就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图看作是有丝分裂后期,图看作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的过程是一样的,但细胞质的分配情况不同。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2次分裂细胞质均是均等分裂;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2次分裂细胞质均是不均等分裂,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主要分配在次级卵母细胞中,第二次分裂细胞质主要分配在卵细胞中,极体中几乎没有分到细胞质。
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是精子细胞,精子细胞必须经过变形后才能形成精子,变形的过程中细胞质大量丢失,只保留细胞核和一个蛋白质构成的尾部。卵细胞的形成没有变形过程,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贮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这是为受精卵的发育准备的。
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DNA含量的变化可用图所示的两条曲线表示。
受精的过程是指精子细胞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故在受精卵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在受精卵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则全部来自母方。通过受精作用把染色体减半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染色体数目恢复原状时使双亲的遗传物质综合到子代个体中,即保证了同种生物亲、子两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对遗传有重要意义,又使后代获得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对生物的变异也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
学习减数分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整个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与有丝分裂完全相同,它完全是一次普通的有丝分裂。
辨析:有丝分裂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在这一点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果与有丝分裂是相同的。但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细胞内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后,同源染色体就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所以次级精(卵)母细胞不存在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因此,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和产生的子细胞中是没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的,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有丝分裂,只能说是一次特殊的有丝分裂。
问题二:生殖细胞的产生必须通过减数分裂。
辨析:生殖细胞是指生物繁殖下一代的细胞,如精子、卵细胞、孢子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大多是经过减数分裂;但也有例外的,如高等植物的精子、卵细胞的形成都是有丝分裂,还有,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如根霉、青霉等,它们产生的孢子,也属于生殖细胞的一种,但它无性别之分,叫无性生殖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不需经过两两结合,就可直接形成新个体。可见,生物的生殖细胞有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也有通过有丝分裂产生。
问题三: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以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存在,而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以非同源染色体存在。
辨析:在一般情况下,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以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存在,而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以非同源染色体存在。但也有例外的,如蜜蜂、蚂蚁等,它们的雄性个体(雄蜂、雄蚁)都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通过孤雌生殖产生的单倍体生物,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存在,所以,它们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也无同源染色体存在。而多倍体生物,同源的染色体就有多个,如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就有四个,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