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单元强化练习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单元强化练习

2025-07-21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单元强化练习

篇1: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单元强化练习

小编寄语: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单元强化练习题,希望对大家学习有帮助。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单元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 生活中 ,哲学无处不在、无事不有。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

①哲学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②哲学总是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③哲学总是不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④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需要哲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4.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由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

5.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所谓方法论是指 ()

A.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共同原则和共同方法

B.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原则和关键方法

C.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具体原则和具体方法

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A、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D、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8.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可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9.我国明代后期的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依也。朱熹认为:理生万物。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

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后者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11.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宣称,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对此,现代科学和政府都无能为力,只有李洪志及其法轮功才能拯救人类。从哲学上看,这些言论( )

①是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 ②是与无神论根本对立的有神论③否认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④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14.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 ②唯心主义的态度 ③客观的看待事物 ④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产生了一大批哲学家。对这些哲学家的作用,我们应这样认识( )

A. 他们都是真理的发现者

B. 他们都是谬误的发现者

C. 他们的思想都正确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内容

D. 他们的思想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16、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17.哲学伴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变化,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其原因是( )

①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他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③他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④他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9.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A、哲学在世界之内

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学习哲学可使人更聪明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21.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成果。上述论断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④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22、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

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二、不定项选择题

2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

B.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的学说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

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25、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26.下列对马克思主义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

2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结晶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人生的根本指南

D.可以使我们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28:胡锦涛指出: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这是因为( )

A:人类进行活动需要精神文化资源,需要真正哲学资源

B: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

C:坚强精神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D: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三、辨析题

29.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四、问答题:

30.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有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有没落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的矛盾,有新兴地主和农民的矛盾,也有新兴地主阶级中不同阶层和集团之间的矛盾。由于经济地位、政治态度不同,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新的封建制度、如何建立封建制度、如何对待各国的变法和改革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思想流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的思想繁荣局面。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为世界所瞩目,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出现了一大批为世人所景仰的启蒙大师。他们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正是这场伟大的启蒙运动,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材料三 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

请用哲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选择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CDACDDDDCBD

题号121314151617181922

答案CCADCDBBAAC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题号232425262728

答案BDABCDACDABCDABCDAD

三、29.(1)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就不是唯心主义。

四、30.答:(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我国的战国时期与18世纪的法国分别出现了百家争鸣与启蒙运动,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时代社会变革在哲学思想上的反映。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法国和德国的哲学思想,动员和发动了群众,打击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对社会变革起了先导作用。

篇2: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单元强化练习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试 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篇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单元强化练习

篇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单元强化练习

本文题目:高二政治下哲学生活第一二单元单元综合测试题

哲学生活第一、二单元周末训练案

编制人: 审核人: 领导签字:

第一卷(选择题 共60分)

1、哲学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是( )

①哲学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不大 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③人人都懂哲学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有关世界观与哲学联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哲学和世界观都可以自发形成 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 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说明( )

A.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

B.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

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上述材料体现了( )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 哲学是人类对其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6.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分别代表了下列哪些哲学派别(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7.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心外无物动恒动,静恒静这些观点依次是( )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④形而上学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8、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的紧急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本次地震是青藏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的映秀北川断裂发生错动的结果,破裂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这说明( )

A.存在决定思维 B.思维与存在不可分离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9、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

A、是又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

D、是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的上的伟大变革,他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庄子与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鱼在水里游动,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 ,固不知子之乐矣;子非鱼,固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属于()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12.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 )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是它坚持( )

A.科学的观点 B.唯物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4.下列关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B.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C.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哲学不是

15.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

A.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B.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

16、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①阶级和阶级斗争 ②路线、方针、政策 ③公式定理 ④生产关系 ⑤法律

A、①④ B、③ C、①③④ D、①③⑤

17、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是( )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18、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 )

A.意识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B.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19、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 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20、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1、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22.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和李四。这表明了( )

A.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3.宗教观念、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梦境奇遇等都是( )

A.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B.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了人脑的结果

C.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现实生活中完全找不到

24、上海新建成的长江大桥、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都是先由工程师设计图纸,后由建筑工人按图纸施工建设。这说明( )

A.人的意识能够决定客观事物产生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D.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先于物质产生

25.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之所以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因为 ()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人脑的机能 B.意识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D.只有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决定作用

2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①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③说明意识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④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⑤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27、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意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有一天会超过物质的决定作用

B、人类总有一天会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

C、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

D、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作为自然界奴隶的命运

29、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时有时无

②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

③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0.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对这件事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富人之子和邻人之父想问题是从实际出发的

②邻人之父大亡其财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③富人凭个人好恶而智子疑邻,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④富人的做法是唯心主义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一卷 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试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性。(8分)

答案:(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与升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与要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4分)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科学发展观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推动社会变革,推动时代的步伐。(4分)

32、明月何皎皎。几千年前,中国人根据对月亮形象的观察给月亮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上面有月宫,琼楼玉宇;有仙子,美丽的广寒宫主嫦娥;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那里是一个天上人间。

(1)请简要分析人们能够给月亮编织出美丽故事所说明的唯物论道理。(8分)

(1)①根据对月亮形象的观察和现实生活给月亮编织故事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4分)②人们对月亮编织故事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4分)

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四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三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两百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2)有人说,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说明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种观点予以评价。(10分)

(2)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认为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4分)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是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结果。(3分)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人们只是利用了物体运行规律,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3分)

33、材料一:经济大省山东力求率先突破低碳经济发展瓶颈,加大了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共筹资6.23亿元财政资金,通过采取补贴、奖励等方式,有效支持了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发展。如筹资1.75亿元资金.支持金太阳工程和光伏发电项目;投入6000多万元,支持学校、宾馆使用太阳能集热系统;筹资7320万元资金支持济南市购置混合动力、电动以及燃料电动等新能源和节能汽车400辆。

材料二:3月3日,九三学社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会议一号提案。截至3月3日,政协提案组共收到来自多个民主党派的提案300余件。提案内容涉及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区域振兴规划以及港、澳、台和大陆联合发展等热点话题。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做法所体现的唯物论道理。(14分)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的做法既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本质要求的体现。同时对今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分)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山东省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措施、各民主党派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提案都体现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利用。(6分)

第一卷 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A C A B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A C A D B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C B C A C C B D

31、答案:(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与升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与要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4分)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科学发展观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推动社会变革,推动时代的步伐。(4分)

32、(1)①根据对月亮形象的观察和现实生活给月亮编织故事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4分)②人们对月亮编织故事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4分)

(2)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认为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4分)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是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结果。(3分)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人们只是利用了物体运行规律,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3分)

33、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的做法既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本质要求的体现。同时对今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分)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山东省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措施、各民主党派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提案都体现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利用。(6分)

最新推荐

高二政治教案: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的相关观点,包括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以及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的“理”一元论等。这些观点将客观精神视为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宗教与唯心主义的关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信教增多的社会根源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

热门推荐

化学解题方法及技巧

高考化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题目的表达要求并抓住关键以新联旧,利用规律逐步推理。同时,保证课堂效率,抓住重点,审清题型和关键字,这些都是提高化学成绩的关键。

猜你喜欢

高一英语知识点复习

高一英语知识点复习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形容词的特殊用法和情感形容词的用法。文中列举了多个实例,涉及不同情境下的词汇运用。通过复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