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策略:如何有效结合知识与提升能力

篇1:高考政治复习策略:如何有效结合知识与提升能力
为了能充分利用完整的时间,更有效地提高成绩,我觉得下面的方法还是值得大家去参考的:
一、夯实基础、以点带面
大家往往只关注那些知识点的表面现象,也就是只停留在能够背诵下黑体字或者一些纲领性的语言,而对书上的相关解释性的语言漠不关心。其实这正是高考(Q吧)出题,尤其是选择题经常选择的命题方向。因为高考政治科目只有11道选择题,面对上百个考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在深处做文章,而大家如果只是机械地背诵那么就只能望分兴叹了,而且还是很可观的分数。这些课本上的话并不需要大家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只要你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即可,下一步选择该知识点的相关高考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即可。
首先掌握各个知识模块内部的联系,比如经济常识部分我们就可以以市场主体为线索进行整理,也就是将国家、企业、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劳动者)的活动分门别类,然后按照谁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做了不该干的对他人有什么影响、谁会通过什么方式制约你这些原则填充知识点,最后你会发现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都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这样做不仅能够加深大家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可以在答主观题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二、精讲勤练、求真务实
目前,我们备战高考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了,这一时期在练习方面要做的首先就是最近几年的高考题,尤其以全国卷、天津卷、北京卷为主,可参考上海卷和广东卷。这些地区的高考题非常清晰地体现考纲中的能力要求外还融合了新课标的一些理念,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去研究一番。
此外,在时事复习中除了一些关键的词汇和语句以外基本上都无须背诵,那些材料只会作为试题的载体出现在卷面上,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分析它的内涵进而用课本上的知识点去解读它。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时事复习作为一次很好的练习主观题答题技巧的机会。锻炼我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我们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2:高考政治复习策略:如何有效结合知识与提升能力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提高质量,取得较好效果,必须选择正确的复习方法,做到纲举目张。“纲举目张”原指把鱼网的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它环节。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不是背一遍教材,就像打鱼,要想有更多的收获,不能拘泥于渔网的一个一个的目,背背零散的一个个知识点,而要抓住核心能力提升,这个“纲”应当是全面提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目”是提升能力的前提下巩固基础知识点。不能在第一轮复习时只盯住“目”,而没有“纲”。简而言之,第一轮复习要是以能力提升带动知识的落实。
一、落实基础要从知识点到归类连线,对主干知识进行深化、扩展和推移。
高中政治四大模块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高考试题往往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突出考查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北京高考政治试题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收入分配、汇率、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市场调节、宏观调控;《政治生活》的政府职能、中国共 产 党依法执政的表现、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的关系、国际组织的分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产业、民族精神;《生活与哲学》中的联系发展的观点、共性与个性关系、人生价值等主干知识。山东试题考察的基础知识有:《经济生活》中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收入分配问题、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市场和宏观调控;《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精神、价值判断与选择;《生活与哲学》中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辩证的否定观,等等。
这些常考的基础问题往往粗浅的理解不难,但如果没有深入思考,没有与实际结合,只记住了表面知识,还是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和简单记忆阶段,没有达到能力提升的复习目的。
因此,第一轮复习要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在深钻细研考试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序,牢固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把教材中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线,然后根据知识线设计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突出基础能力的提高。
第一轮复习时,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对题型进行归类训练,弄清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开拓思路,尽可能地把与本题目相关的内容列举出来,然后加以适当选择,这样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还要弄清题型变化特点,拓宽学生思路,提高灵活变通能力。
二、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将基础知识与新材料、新情景结合。
复习毕竟不同于新课程的学习,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化,把教材内容问题化,把问题答案明确化。在把教材内容问题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每一个具体问题,同时还要准确把握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材料和题目作答,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
高考试题往往涉及的基础知识面较广,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不能只记忆,不理解;不能只复习知识,不提升能力。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当今一些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搞好政治课复习的关键。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试题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来全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要实现这些能力提高,在政治课复习中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在老师指导下,抓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反复强调和训练重点和难,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深入透彻,真正理解掌握;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结合时事热点,做到学以致用。 在第一轮复习时,目标太高可能会使部分同学觉得可望不可及,产生自卑心理。要根据自身实际,确立适当的目标,在每一个课时、单元、章节的复习中,甚至在解答一道试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做最好的自己,不盲目与成绩突出的同学比,积累信心,提高攻关的勇气和进取意识。相信扎实的第一轮复习,能使政治学科成绩将面目一新。
篇3:高考政治复习策略:如何有效结合知识与提升能力
高考复习政治需提升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要提高政治学科的分析能力,必须把政治放到综合学科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因此,考生不仅要研究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加强与史、地、语、数等学科的联系,使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
关注时事,分析时事。考生们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为此,考生要注意平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大量的社会信息。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掌握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思考,又可以保证热点问题的覆盖面。同时,试题往往利用一些小切口,抓住一个主题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试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