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下学期核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篇1:高一物理下学期核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1、功(A)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
注意: 时, ;但 时, ,力不做功; 时, .
2、功率(A)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 ;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3、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A)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
4、动能(A)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5、动能定理(A)
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或 。
6、机械能守恒定律(B)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k(动能)+E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式中 是物体处于状态1时的势能和动能, 是物体处于状态2时的势能和动能。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V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8、能量守恒定律(A)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能源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A)
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A)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
(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11、平抛运动的规律(B)
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0t y= gt2
12、匀速圆周运动(A)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13、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A)
线速度:物体在某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
表达式:
角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 ,其单位为弧度每秒, 。
周期: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频率: ,单位:赫兹(HZ)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有了上文梳理的高一物理下学期核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相信大家对考试充满了信心,同时预祝大家考试取得好成绩。
篇2:高一物理下学期核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4、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
5、不要把惯性概念与惯性定律相混淆。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保持原运动状态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则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定律。
●运动状态
1、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的速度
速度是是矢量,速度不变则运动状态不变,速度改变运动状态也就改变了,所以运动状态不断改变的物体总有加速度。
2、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二、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实验的基本思路
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砝码、低压交流电源、10g左右的等质量粗铁丝圈若干、刻度尺
(2)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粗铁丝圈的质量M和m把数值记录下来;
②按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先不挂上粗铁丝圈(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③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 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保持匀速运动状态(先接通电源,再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若在纸带上打出的点子的间隔基本上均匀才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则必须调整小木板的位置),这时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平衡。
④在细绳上挂1个粗铁丝圈 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取下纸带;
⑤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在细绳上挂2个、3个……粗铁丝圈,重复步骤④,取下纸带。
(3)实验数据的分析
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a-F图象,即在右图中描点、连线。通过连线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所描绘各点大致分布在同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上。
(4)实验结论
当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时,物体产生的加速度a与所受力F成正比。
●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1、实验的基本思路
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实验的操作步骤
如图,取小车(车上放砝码)研究,在拉力不变的情况下(钩码一定),改变小车上的砝码个数,打出几条不同的纸带。记录小车及车上的砝码的质量,求出其运动的加速度。
3、实验数据的分析
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力F不变时,a-m和a-1/m的图象。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由图甲可知,当F不变时,m越大,a越小,有可能成反比。因此,a-m图象不易反映出相应的规律。若与a与m成反比,则a与1/m成正比,故作出F不变时的a-1/m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4、实验结论
在受力F不变时,物体产生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或与1/m成正比)三、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5、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牛顿第二定律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同一性、瞬时性、矢量性、独立性、因果性、相对性等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1)同一性: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共涉及三个物理量,这三个物理量是所属同一个物体的物理量,其中F合是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的合力,a是该物体在这个合力作用下获得的加速度。我们把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和该物体所受合力的这种对应关系叫做同一性。
(2)瞬时性:根据F合知,对质量一定的物体,当它所受的合力增加时物体获得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加,合力减小时物体获得的加速度也随之减小,当合力等于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也等于零;合力为恒定不变的力时,加速度也恒定不变。 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力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变化关系叫做瞬时性。
(3)矢量性: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加速度的方向总是跟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一致 所以合力指向什么方向,加速度就跟着指向什么方向。这也是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的表现,或者说合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作用力F和加速度a是两个方向相 同的矢量。表达式F合=ma是一个矢量式。
(4) 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各自独立地产生一个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其他力无关。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也等于合力单独作用产生的加速度。
(5)因果性:由F合=ma知,只要物体受到的合力不等于零,无论合力多 小,物体就立即获得加速度。只要物体不受力作用或合力为零,物体立即没有加速度,也就是说力是物体获得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是物体受力产生的效果。
(6)相对性:牛顿第二定律针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才成立,对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不适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这种性质叫做相对性。
篇3:高一物理下学期核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超重和失重就是物体的重量增加和减小吗?】
答:不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 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解释。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变化的,自然重力不变。
篇4:高一物理下学期核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1、功(A)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
注意: 时, ;但 时, ,力不做功; 时, .
2、功率(A)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 ;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3、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A)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
4、动能(A)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5、动能定理(A)
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或 .
6、机械能守恒定律(B)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k(动能)+E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式中 是物体处于状态1时的势能和动能, 是物体处于状态2时的势能和动能.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V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8、能量守恒定律(A)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能源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A)
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