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公民知识点精讲

篇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公民知识点精讲
1、《政治生活》在公民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⑵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⑶三大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⑷公民监督。
2、《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
⑵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⑶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⑸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经济生活》在公民(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⑵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
⑶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
⑷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存款储蓄、购买债券;
⑸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篇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公民知识点精讲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以下是公民的权利知识点,请考生认真学习。
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一时不强的表现。
(2)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透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意义:(1)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2)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3)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4)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决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地 政治责任感。
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5.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
16.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中华考试网
(1)利于消除****现象,克服官僚主义,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篇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公民知识点精讲
学习政治生活,有助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下面是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请考生认真学习。
一、重难点: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
(1)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它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
3.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具体内容:①公民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相统一
表现: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是不可分离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要求: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3)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为什么: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篇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公民知识点精讲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以下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知识点,请考生学习掌握。
1 是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就是合法的政治参与,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当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2 为什么(为什么要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创新民主形式,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4)能否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依法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5)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6)公民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使公民形成更为健康积极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从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采取理智的政治行为,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政治关系和稳定有序的政治局面。
3 怎么办(公民怎样依法有序进行政治参与)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5)提高政治素养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