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1: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1.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一
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
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淋巴因子、XX等。
④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
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2.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二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树不落叶,蛇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
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如右图所示),还能调节气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藻类植物迅速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3.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三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名词:
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
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①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的97%。
②有的参与生物体的组成。
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4.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四
1、群落中物种越多,丰富度越高。
2、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冻原的丰富度很低。
3、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4、寄生只对寄生者一方有利,对寄主有害。
5、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至少有一方不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6、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是因为与光的利用有关。
7、动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与食物有关。
8、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以及动物和人的影响有关。
9、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0、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12、互利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即使分开,都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5.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五
1、遗传病是指因遗传物质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2、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3、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常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例如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5、优生学: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的遗传素质。让每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6、直系血亲”指由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等。
7、“旁系血亲”指由兄弟姐妹关系形成的亲属。
8、“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有共同父母的亲兄弟姐妹、有共同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有共同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
6.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六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7.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七
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息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①供体: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②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神经递质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
③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
④释放:其方式为胞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在突触小体中与该过程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较多。
⑤作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
⑥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次兴奋做好准备。
篇2: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1.高二年级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一
1、什么是生物群落?
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什么是丰富度?
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什么是种间关系?
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互利共栖、寄生、竞争、捕食。
4、什么是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5、什么是竞争?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互相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
6、什么是寄生?
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维持生活。
7、什么是互利共生?
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彼此有利。
8、什么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9、什么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带现象。
2.高二年级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二
1、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3、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4、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_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5、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高二年级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三
1.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4.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5.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6.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7.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8.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9.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4.高二年级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四
1、群落中物种越多,丰富度越高。
2、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冻原的丰富度很低。
3、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4、寄生只对寄生者一方有利,对寄主有害。
5、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至少有一方不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6、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是因为与光的利用有关。
7、动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与食物有关。
8、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以及动物和人的影响有关。
9、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0、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12、互利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即使分开,都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5.高二年级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篇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4、反射弧: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
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
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
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电性。
9、静息电位:
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
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
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
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篇3: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1.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篇一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直接原因:血红蛋白的一条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颉氨酸。
2.根本原因:基因突变
无丝XX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有丝XX只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发生基因重组;减数XX三种变异都有。
DNA分子的结构
5种元素:C、H、O、N、
4种脱氧核苷酸
3个小分子: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2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1种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
双螺旋结构
(1)由两条反向平行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得双螺旋结构
(2)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3)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氢键相连,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个氢键)G=C(3个氢键)G、C含量丰富,DNA结构越稳定。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磷酸数=含氮碱基数(1个磷酸可连接1个或2个脱氧核糖)
2.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篇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3.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篇三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F1减数XX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XX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篇四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情况: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胚芽鞘弯曲方向与生长素少的方向一致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芽>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5.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篇五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XX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XX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XX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篇4: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1.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篇一
无机物
1、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3、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4、新陈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的含量会越高。
5、自由水的生理功能:
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
③调节体温
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
⑤为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提供液体环境
6、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7、无机盐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血液中缺Ca会发生抽搐现象。
③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Ca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2.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篇二
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含少量的DNA、RNA。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供能
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3、内质网:由膜连接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同时还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
4、核糖体:无膜的结构,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有水生成)。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5、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XX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及周围物质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XX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篇三
种群概念和种群数量特征的理解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
(3)两个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
4.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篇四
动物体细胞克隆
动物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是通过核移植生产遗传结构与细胞核供体相同动物个体的技术,就叫做动物克隆、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1)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干细胞的分类:
①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
②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
③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
5.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篇五
纤维素,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的天然产物,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2)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土壤采集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
(2)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步骤倒平板操作、制备菌悬液、涂布平板
(3)刚果红染色法种类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6.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篇六
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①临时保藏方法
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以后每3~6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
②缺点: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在3mL的甘油瓶中,装入1mL甘油后灭菌。将1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