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篇1:高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1.高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幸蒙其赏赐。(赏赐:古义:照顾。今义:奖赏物品。)
5.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
6.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8.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9.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3.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4.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5.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义:指灾祸)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后一年。)
2.高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4、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10、曝: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
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12、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13、省:湖北副省(shěng)长李**如能早些省(xǐng)悟,就不致于丢官弃职、气得不省(xǐng)人事了。
14、拗:这首诗写得太拗(ào)口了,但他执拗(niù)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ǎo)断了。
15、臭:臭气熏天的臭(chòu)是指气味难闻,无声无臭的臭(xiù)是泛指一般气味。
16、度:度(dù姓)老师宽宏大度(dù名词),一向度(duó动词)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ó动词)人。
17、哄: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āng)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òng)而散。
18、丧:他穿着丧(sāng)服,为丧(sā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sàng)、垂头丧(sàng)气。
19、差:他每次出差(chāi)差(chà)不多都要出点差(chā)错。
20、扎:鱼拼命挣扎(zhá),鱼刺扎(zhā)破了手,他随意包扎(zā)一下。
3.高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4.高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5.高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他)是沛公的护卫樊哙。)
7、此亡秦之续耳。(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
7、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
8、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我怎么会这样!)
9、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
10、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在哪里?)
篇2:高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1.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篇一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2.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篇二虚词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3.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篇三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4.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篇四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
(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点、顶点)
(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5.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篇五1、隔离
古:遮断,遮蔽
今: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趋向
今: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所、座
今: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
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6.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篇六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不要。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7.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篇七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
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作。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
婆娑: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枝叶纷披的样子。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人事沧桑:当事人和世事变化很大。
记忆犹新:对往事的记忆还像新的一样。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平凡的音乐。
8.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篇八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梦
1、卧而梦。(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
9.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篇九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10.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篇十“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话,言语,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动词。
语曰:唇亡齿寒。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独”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单独。
鳏寡孤独。独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唯独。
“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哀,形容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哀怜,哀叹,动词。
秦人不暇自哀。哀伤,悲哀,动词。
谁为哀者。悲伤,形容词。
“向”
独留青冢向黄昏。对着。
回车叱牛牵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为斯役。从前。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
篇3:高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1.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一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2.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二
“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话,言语,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动词。
语曰:唇亡齿寒。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独”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单独。
鳏寡孤独。独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唯独。
“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哀,形容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哀怜,哀叹,动词。
秦人不暇自哀。哀伤,悲哀,动词。
谁为哀者。悲伤,形容词。
“向”
独留青冢向黄昏。对着。
回车叱牛牵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为斯役。从前。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
3.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三
1、字词
符契、修禊、癸丑、流觞、激湍、彭殇、嗟悼、会稽、感慨系之、清流激湍、流觞曲水、静躁、虚诞
世殊事异
2、成语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4.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四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5.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五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0.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篇4:高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1.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一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2.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二
虚词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
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3.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三
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4.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四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5.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五
一词多义
“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话,言语,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动词。
语曰:唇亡齿寒。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独”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单独。
鳏寡孤独。独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唯独。
“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哀,形容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哀怜,哀叹,动词。
秦人不暇自哀。哀伤,悲哀,动词。
谁为哀者。悲伤,形容词。
“向”
独留青冢向黄昏。对着。
回车叱牛牵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为斯役。从前。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