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

篇1:高一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
人口的变化知识点1、(1)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2)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原因:生产力发展,近一百年尤其近五十年增长速度最快。
(3)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家还出现了人口减少的现象。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原因是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口死亡率下降,20世纪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趋缓。
(4)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变化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现在,欧洲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进入现代型,
2、(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二战后的新特点是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2)我国人口迁移:从新中国成立到代中期,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要方向是由东部迁向西北、东北、内地。
代中期以后,人口流动主要是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自发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较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潮。
(3)古代人口迁移主要由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的。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它们跟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是正比、正比、反比。)
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大值、人口合理容量是合理值。
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篇2:高一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学科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5、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高一地理学科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3:高一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
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可以粗略分为两个较小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下册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世界人口日50亿(1987/7/11);中国13亿人口(/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模式
特
点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下册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4:高一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总体趋势:不断增长
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①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②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
③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多数发达国家(以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篇5:高一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练习题:
1、~间,关于中、美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增长率高于美国
B.鼓励中国男性移民美国是解决两国性别构成不合理的可行措施C.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美国
D.中、美两国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都很高,劳动力都很富余
2、老龄化是中、美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中、美两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相同
C.相对于美国,我国老龄化水平还很低,老龄化的压力还不大
D.我国“未富先老”,应提高青少年的比重,从而降低老年人的比重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15~16题。
3、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4、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
篇6:高一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总体趋势:不断增长
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①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②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
③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多数发达国家(以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三、知识扩展
1、人口的数量变化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并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可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基本类型。
2、人口的数量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它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两种差异形式。目前发达国家和地 区多处于现代型增长模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处于传统型增长模式;全世界的增长模式总趋势是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3、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差异性是由于各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各国、各地区人口的数量增长幅度不同,且各自具有不同特点。
四、本节考点分析
较多涉及的内容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确定和各种类型的特征;运用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在学习过程中一是要重视对人口概念的学习和理解,而不能简单地记忆;二是应抓住人口增长模式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 平相适应这一内在联系的主线,注意对数据图表的分析与运用,理解和掌握人口增长模式存在着地区差异的成因。
篇7:高一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
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可以粗略分为两个较小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模式
历史时期
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
分布
原始型
高高低
古代农业社会时期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且波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低速增长阶段
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
传统型
高低高
古代近代工业化时期
出生率保持较高水平,死亡率迅速下降,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人口急剧增长
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
现代型
低低低
后工业化时期
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和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英、德、法等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