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工业地域知识点

篇1:高一地理工业地域知识点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工业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即两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纺织厂和印刷厂之间的工业联系)
②空间利用上的关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
2、工业集聚
3、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
工业分散,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二是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工业地域的分类比较:
知识扩展
1、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分散,并学会通过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区域的原料、能源、交通条件、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的分布和有机组合。基于对社会协作条件的考虑,社会分工日益复杂和精细,相关专业部门和企业尽可能地 聚集在一起,以充分利用资源和公共设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而工业集聚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本节各部分内容联系密切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出现工业地域,工业地域发展为工业城市。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应联系实际,理解几个概念及内在联系。
工业地域的形成地理知识点关于集聚。可分为两种情况:传统工业的集聚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便于生产和技术的协作,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的信息交流和 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现代工业的集聚往往为控制某一类或几类产品的国际市场。这些区域具有发达的专业化分工、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产业文化,有利于技术的快速创新。
关于分散。也可分为传统工业的分散和现代工业的分散两种情况。传统工业的分散是因为老工业区达到饱和后出现一系列问题,而向发展 中国家、国内的资源地或条件适宜的地区、城市郊区分散。这种分散不是工业联系的结果。现代工业的分散是工业联系的结果,它产生的前提是科技的进步,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而超高压输电技术和核电技术、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使得工业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和动力的依赖程度。这种 分散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运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小;二是接近顾客和原料地。另外,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也是分散布局的原因。从总体上说,跨国公司将其下属企业在全球分散布局,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品市场。
2、本节的主要考点有: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工业集聚及效益;工业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分类。工业联系、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这三部分内容紧密联系,逐步递进,历年高考都比较注重工业区域知识和工业的生产联系、产业结构的转化等内容的考查,重视用工业联系的观点分析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及工厂转 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知识,重视人地关系理念的确立。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2:高一地理工业地域知识点
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提高经济效益)
(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① 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 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③ 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④ 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区位)。
(2)工业分散的条件:①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廉价;
②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
篇3:高一地理工业地域知识点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小编准备了高一下册地理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工业联系
①生产上的联系:有投入产出的关系
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②非生产上的联系:如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建立在这种工业联系基础上的。
2、工业集聚
(1)形成: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2)工业集聚可获得效应:
①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②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例如,为了充分利用运输设备,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集聚;为了共同利用廉价的能源,减少能源成本,耗电最大的冶金工业,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等等。
3、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之为工业地域。
(1)工业地域形成的两种情况
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如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A、把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B、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建成的。
(2)两类不同性质的工业地域
两种工业地域的比较
工业区域
工业部门
发展条件
区域特点
举例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区域
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工业区等
工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工厂多、工厂设备大、管线厂、占地多
面积广、发展程度高、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众多、往往形成工业城市
鞍山钢铁城
大庆石油城
十堰汽车城
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区域
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
主要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
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势力较小
很少有糖果城、糕点城
篇4:高一地理工业地域知识点
1、工业的分散的原因
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要求工业集聚。如: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
②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
如: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如美国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
玻璃、收音机
(加拿大)
车身底板、齿轮
(瑞士)
阀门、螺母
(美国)
轮胎、内胎
(比利时)
风扇、皮带
(丹麦)
加、散热器
(奥地利)
油漆、轮胎
(荷兰)
灯管、汽缸头
(意大利)
启动器
(日本)
金属构件
(瑞典)
发电机
(法国)
配电器
(德国)
点火器、油泵
(英国)
电气配线
(西班牙)
工业地域联系的两种常见方式: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工业的地域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更使工业的地域联系如虎添翼。
今天,一个跨国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但是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座办公楼里样方便。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下册地理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5:高一地理工业地域知识点
地理知识点高一1、(1)下列各种工业根据主导因素不同将序号填入相应的导向型工业:
A.家具制造业 B.啤酒厂 C.制糖业 D.罐头加工厂 E.有色冶金业
F.电子装配厂 G飞机制造业 H集成电路工业 I普通服装工业
原料导向型C , D、市场导向型A, B、动力导向型E、 廉价劳动力导向型F,I 、技术导向型G, H 。
(2)鞍钢区位选择考虑的主导因素 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宝钢考虑的主导因素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参考课本P59图4.3)
这种变化说明由于科技和交通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的工业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的依赖程度。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煤炭铁矿沿海。
(3)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方向。
污染水源工业:布局在河流下游,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1)工业集聚的好处是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大型工业形成的工业地域往往发展为工业城市,如我国著名的石油城大庆、钢铁城鞍山、汽车城十堰。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往往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可以有生产工序或空间上的联系。
(2)工业分散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
3、(1)传统工业区,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2) 鲁尔区(参考课本P65图4.9)
区位条件: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距铁矿区近、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水源充足。
衰落的原因: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钢铁相对过剩,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
综合整治措施: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3)新工业区,出现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
(4)意大利新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以轻工业为主。萨索洛以瓷砖生产为骨干企业。(参考课本P69图4.18)
(5)美国硅谷的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微电子工业是高技术工业的核心。
硅谷的几次创新:代半导体 、代个人电脑、代互联网。
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稳定(军事订货);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参考课本P71图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