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高二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2025-08-01
高二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篇1:高二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准线为x=﹣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y2=﹣8x B.y2=8x C.x2=8y D.x2=﹣8y

 

2.设x∈R,则x>e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x>1 B.x<1 C.x>3 D.x<3

 

3.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为 ,则实数a,b的值为(  )

A.a=﹣8,b=﹣10 B.a=﹣1,b=9 C.a=﹣4,b=﹣9 D.a=﹣1,b=2

 

4.已知函数f(x)=(x﹣3)ex,则f′(0)=(  )

A.2 B.﹣2 C.3 D.4

 

5.首项a1>0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5=S12,则Sn取得值时n的值为(  )

A.7 B.8或9 C.8 D.10

 

6.椭圆的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两个端点,恰好是含60°角的菱形的四个顶点,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或 D. 或

 

7.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5a6+a4a7=18,则log3a1+log3a2+…log3a10=(  )

A.12 B.10 C.8 D.2+log35

 

8.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已知x,y∈R,则 是 的充要条件

B.当0<x≤2时,函数y=x﹣ 无值

C.a,b∈R,

D.x∈R,sinx+cosx=

 

9.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 ,且 ,则下列关系一定不成立的是(  )

A.a=c B.b=c C.2a=c D.a2+b2=c2

 

10.已知函数f(x)=(1﹣ )ex,若同时满足条件:

①x0∈(0,+∞),x0为f(x)的一个极大值点;

②x∈(8,+∞),f(x)>0.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4,8] B.[8,+∞) C.(﹣∞,0)∪[8,+∞) D.(﹣∞,0)∪(4,8]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

11.命题“x∈N,x2≠x”的否定是      .

 

12.在△ABC中,若BC=3,∠A= ,AC= ,则∠C的大小为      .

 

13.曲线f(x)=xsin x在点( , )处的切线方程是      .

 

14.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且f(2)=f(4)=1,f′(x)是f(x)的导函数,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组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

 

15.以下几个命题中: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①设A,B为两个定点,k为非零常数,| |﹣| |=k,则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

②平面内,到定点(2,1)的距离与到定直线3x+4y﹣10=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③双曲线 与椭圆 有相同的焦点;

④若方程2x2﹣5x+a=0的两根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则0<a<3.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5分)

16.已知命题p:x0∈R,使得 成立;命题q:函数y=loga(x+1)在区间(0,+∞)上为减函数;

(1)若命题¬p为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命题“p或q”为真命题,且“p且q”为假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7.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比数列.

(Ⅰ)若 ,B=60°,求a,b,c的值;

(Ⅱ)求角B的取值范围.

 

18.已知椭圆 +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此椭圆上,且PF1⊥F1F2,|PF1|= ,|PF2|= .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l过圆x2+y2+4x﹣2y=0的圆心M且交椭圆于A,B两点,且A,B关于点M对称,求直线l的方程.

 

19.数列{an}满足a1=1且8an+1an﹣16an+1+2an+5=0(n≥1).记 .

(Ⅰ)求b1、b2、b3、b4的值;

(Ⅱ)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及数列{anbn}的前n项和Sn.

 

20.一个截面为抛物线形的旧河道(如图1),河口宽AB=4米,河深2米,现要将其截面改造为等腰梯形(如图2),要求河道深度不变,而且施工时只能挖土,不准向河道填土.

(1)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并求出抛物线弧AB的标准方程;

(2)试求当截面梯形的下底(较长的底边)长为多少米时,才能使挖出的土最少?

 

21.如图,动点M到两定点A(﹣1,0)、B(2,0)构成△MAB,且∠MBA=2∠MAB,设动点M的轨迹为C.

(Ⅰ)求轨迹C的方程;

(Ⅱ)设直线y=﹣2x+m与y轴交于点P,与轨迹C相交于点Q、R,且|PQ|<|PR|,求 的取值范围.

-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准线为x=﹣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y2=﹣8x B.y2=8x C.x2=8y D.x2=﹣8y

【考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专题】计算题;方程思想;综合法;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先根据准线求出p的值,然后可判断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进而可设抛物线的标准形式,将p的值代入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 =2,∴p=4且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

故可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2px

将p代入可得y2=8x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基础题.

 

2.设x∈R,则x>e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x>1 B.x<1 C.x>3 D.x<3

【考点】必要条件.

【专题】规律型.

【分析】根据必要不充分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当x>1时,满足条件.

x<1是x>e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x>3是x>e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x<3是x>e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利用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

 

3.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为 ,则实数a,b的值为(  )

A.a=﹣8,b=﹣10 B.a=﹣1,b=9 C.a=﹣4,b=﹣9 D.a=﹣1,b=2

【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由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为 ,可得 解出即可.

【解答】解:∵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为 ,

解得a=﹣4,b=﹣9.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

 

4.已知函数f(x)=(x﹣3)ex,则f′(0)=(  )

A.2 B.﹣2 C.3 D. 4

【考点】导数的运算.

【专题】导数的综合应用.

【分析】根据函数的导数公式直接进行求导,然后即可求f'(0)的值.

【解答】解:∵f(x)=(x﹣3)ex,

∴f'(x)=ex+(x﹣3)ex=(x﹣2)ex,

∴f'(0)=(0﹣2)e0=﹣2,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计算,要求熟练掌握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以及导数的运算法则,比较基础.

 

5.首项a1>0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5=S12,则Sn取得值时n的值为(  )

A.7 B.8或9 C.8 D.10

【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由已知条件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出a1=﹣8d,再结合题设条件推导出Sn= ,由此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能求出结果.

【解答】解:∵首项a1>0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5=S12,

∴ ,

解得a1=﹣8d,

∵a1>0,

∴d<0,

= ,

∵d<0,

∴Sn是一个关于n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S5=S12,

∴由二次函数的对称性知:

当 ,即n=8或n=9时,Sn取得值.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解题时要注意二次函数性质的合理运用,是中档题.

 

6.椭圆的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两个端点,恰好是含60°角的菱形的四个顶点,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或 D. 或

【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

【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法;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由题意可得tan30°= ,或tan60°= ,再由a,b,c的关系和离心率公式,计算即可得到所求值.

【解答】解:由于椭圆的两个焦点和短轴两个顶点,

是一个含60°角的菱形的四个顶点,

则tan30°= ,或tan60°= ,

当 = 时,即b= c,即有a= =2c,

由e= = ;

当 = 时,即b= c,即有a= = c,

由e= = .

可得离心率为 或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以及简单性质的应用,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7.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5a6+a4a7=18,则log3a1+log3a2+…log3a10=(  )

A.12 B.10 C.8 D.2+log35

【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对数的运算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根据等比中项的性质可知a5a6=a4a7,进而根据a5a6+a4a7=18,求得a5a6的值,最后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求得log3a1+log3a2+…log3a10=log3(a5a6)5答案可得.

【解答】解:∵a5a6=a4a7,

∴a5a6+a4a7=2a5a6=18

∴a5a6=9

∴log3a1+log3a2+…log3a10=log3(a5a6)5=5log39=10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利用了等比中项的性质.

 

8.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已知x,y∈R,则 是 的充要条件

B.当0<x≤2时,函数y=x﹣ 无值

C.a,b∈R,

D.x∈R,sinx+cosx=

【考点】特称命题.

【专题】证明题;整体思想;综合法;简易逻辑.

【分析】A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

B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判断

C根据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进行判断

D根据三角函数的有界性进行判断

【解答】解:A.当x=4,y=1,满足 ,但 不成立,即 不是 的充要条件,故A错误,

B.当0<x≤2时,函数y=x﹣ 为增函数,则当x=2时,函数取得值,故B错误,

C.当a,b<0时, 不成立,故C错误,

D.sinx+cosx= sin(x+ )∈[﹣ , ],

∵ ∈[﹣ , ],∴x∈R,sinx+cosx= ,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涉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函数单调性,基本不等式以及三角函数的真假判断,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

 

9.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 ,且 ,则下列关系一定不成立的是(  )

A.a=c B.b=c C.2a=c D.a2+b2=c2

【考点】余弦定理.

【专题】解三角形.

【分析】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cosA,将已知第一个等式代入求出cosA的值,确定出A度数,再利用正弦定理化简第二个等式,求出sinB的值,确定出B的度数,进而求出C的度数,确定出三角形ABC形状,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b2+c2﹣a2= bc,

∴cosA= = ,

∴A=30°,

由正弦定理化简b= a,得到sinB= sinA= ,

∴B=60°或120°,

当B=60°时,C=90°,此时△ABC为直角三角形,

得到a2+b2=c2,2a=c;

当B=120°时,C=30°,此时△ABC为等腰三角形,

得到a=c,

综上,b=c不一定成立,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弦、余弦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10.已知函数f(x)=(1﹣ )ex,若同时满足条件:

①x0∈(0,+∞),x0为f(x)的一个极大值点;

②x∈(8,+∞),f(x)>0.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4,8] B.[8,+∞) C.(﹣∞,0)∪[8,+∞) D.(﹣∞,0)∪(4,8]

【考点】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条件;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

【专题】导数的综合应用.

【分析】求导数,由①得到 ;

由②x∈(8,+∞),f(x)>0,故只需f(x)在(8,+∞)上的最小值大于0即可,

分别解出不等式即可得到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4<a≤8.

【解答】解:由于 ,则 =

令f′(x)=0,则 ,

故函数f(x)在(﹣∞,x1),(x2,+∞)上递增,在(x1,x2)上递减

由于x∈(8,+∞),f(x)>0,故只需f(x)在(8,+∞)上的最小值大于0即可,

当x2>8,即 时,函数f(x)在(8,+∞)上的最小值为 ,此时无解;

当x2≤8,即 时,函数f(x)在(8,+∞)上的最小值为 ,解得a≤8.

又由x0∈(0,+∞),x0为f(x)的一个极大值点,故 解得a>4;

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4<a≤8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条件,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

11.命题“x∈N,x2≠x”的否定是 x∈N,x2=x .

【考点】命题的否定.

【专题】简易逻辑.

【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命题的否定是:x∈N,x2=x.

故答案为:x∈N,x2=x.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比较基础.

 

12.在△ABC中,若BC=3,∠A= ,AC= ,则∠C的大小为   .

【考点】正弦定理.

【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法;解三角形.

【分析】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可得sinB= = ,由大边对大角可得0<B< ,即可解得B的值,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C的值.

【解答】解:∵BC=3,∠A= ,AC= ,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B= = = ,

∵AC<BC,由大边对大角可得:0<B< ,

∴B= ,

∴C=π﹣A﹣B= .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大边对大角,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求B的值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13.曲线f(x)=xsin x在点( , )处的切线方程是 x﹣y=0 .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专题】导数的概念及应用.

【分析】求导函数,求出切线的斜率,再求出切点的坐标,可得切线方程.

【解答】解:∵f(x)=xsinx,

∴f′(x)=sinx+xcosx,

∴f′( )=1,

∵f( )= ,

∴曲线f(x)=xsin x在点( , )处的切线方程是y﹣ =x﹣ ,即x﹣y=0.

故答案为:x﹣y=0.

【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考查切线方程,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4.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且f(2)=f(4)=1,f′(x)是f(x)的导函数,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组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3 .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

【专题】数形结合;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确定f(x)在[1,3)上是减函数,在[3,+∞)上是增函数,结合f(2)=f(4)=1,可得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画出满足条件的可行域,根据平面图形,由面积公式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图可知,f(x)在[1,3)上是减函数,在[3,+∞)上是增函数,

又f(2)=f(4)=1,f(2x+y)≤1,

所以2≤2x+y≤4,

从而不等式组为 ,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

其面积为S=×2×4﹣×1×2=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平面区域的面积问题是线性规划问题中一类重要题型,在解题时,关键是正确地画出平面区域,然后结合有关面积公式求解.

 

15.以下几个命题中: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③④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①设A,B为两个定点,k为非零常数,| |﹣| |=k,则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

②平面内,到定点(2,1)的距离与到定直线3x+4y﹣10=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③双曲线 与椭圆 有相同的焦点;

④若方程2x2﹣5x+a=0的两根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则0<a<3.

【考点】曲线与方程.

【专题】综合题;方程思想;综合法;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①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知①不正确;

②说明点(2,1)在直线3x+4y﹣10=0上,不满足抛物线的定义;

③双曲线的离心率大于1,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大于0,即可判定;

④求出双曲线的焦点与椭圆的焦点,即可判定.

【解答】解:①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k(k<|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当0<k<|AB|时是双曲线的一支,当k=|AB|时,表示射线,∴①不正确;

②在平面内,点(2,1)在直线3x+4y﹣10=0上,

∴到定点(2,1)的距离与到定直线3x+4y﹣10=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不是抛物线,∴②不正确;

③双曲线 与椭圆 的焦点都是(± ,0),有相同的焦点,正确;

④正确方程2x2﹣5x+a=0的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则 ,∴0<a<3,正确;

故答案为:③④.

【点评】本题通过命题真假的判定考查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性质和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等问题,是综合题目.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5分)

16.已知命题p:x0∈R,使得 成立;命题q:函数y=loga(x+1)在区间(0,+∞)上为减函数;

(1)若命题¬p为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命题“p或q”为真命题,且“p且q”为假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假.

【专题】简易逻辑.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合命题的真假判定,解决的办法是先判断组成复合命题的简单命题的真假,再根据真值表进行判断.

【解答】解:(1)∵命题p:x0∈R,使得 成立

∴¬p:x∈R,ax2﹣2x﹣1≤0成立

∴①a≥0时 ax2﹣2x﹣1≤0不恒成立

②由 得a≤﹣1

(2)∵命题q:函数y=loga(x+1)在区间(0,+∞)上为减函数

∴命题q为真,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0<a<1

∵命题“p或q”为真,且“p且q”为假,

∴命题p、q一真一假

①当p真q假时,则 ,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1<a≤0或a≥1

②当p假q真时,则 ,实数a的取值范围:无解

∴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a≤0或a≥1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合命题的真假判定,属于基础题目

 

17.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比数列.

(Ⅰ)若 ,B=60°,求a,b,c的值;

(Ⅱ)求角B的取值范围.

【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余弦定理.

【专题】综合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解三角形.

【分析】(Ⅰ)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b2=ac,再结合余弦定理,即可求a,b,c的值;

(Ⅱ)利用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角B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Ⅰ)∵a,b,c成等比数列,

∴b2=ac﹣﹣﹣﹣﹣﹣﹣﹣﹣﹣﹣﹣﹣﹣﹣﹣﹣﹣﹣﹣﹣﹣﹣(2分)

∵B=60°

∴ ﹣﹣﹣﹣﹣﹣﹣﹣﹣﹣﹣﹣﹣﹣﹣﹣﹣﹣﹣﹣﹣﹣﹣(4分)

联立方程组 ,

解得 ﹣﹣﹣﹣﹣﹣﹣﹣﹣﹣﹣﹣﹣﹣﹣﹣﹣﹣﹣﹣﹣﹣﹣(6分)

(Ⅱ) ﹣﹣﹣﹣﹣﹣﹣﹣﹣﹣﹣﹣﹣﹣﹣﹣﹣﹣﹣﹣﹣﹣﹣(8分)

∵a2+c2≥2ac,∴ ﹣﹣﹣﹣﹣﹣﹣﹣﹣﹣﹣﹣﹣﹣﹣﹣﹣﹣﹣﹣﹣﹣﹣(10分)

∴0°<B≤60°﹣﹣﹣﹣﹣﹣﹣﹣﹣﹣﹣﹣﹣﹣﹣﹣﹣﹣﹣﹣﹣﹣﹣(12分)

【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余弦定理的运用,考查基本不等式,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正确运用余弦定理是关键.

 

18.已知椭圆 +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此椭圆上,且PF1⊥F1F2,|PF1|= ,|PF2|= .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l过圆x2+y2+4x﹣2y=0的圆心M且交椭圆于A,B两点,且A,B关于点M对称,求直线l的方程.

【考点】椭圆的应用.

【专题】综合题;压轴题.

【分析】解:(Ⅰ)由题意可知2a=|PF1|+|PF2|=6,a=3, ,由此可求出椭圆C的方程.

(Ⅱ)解法一: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1,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4+9k2)x2+(36k2+18k)x+36k2+36k﹣27=0.因为A,B关于点M对称.所以 .解得 ,由此可求出直线l的方程.

(Ⅱ)解法二: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由题意x1≠x2且 ,① ,②

由①﹣②得 .③因为A、B关于点M对称,所以x1+x2=﹣4,y1+y2=2,代入③得直线l的斜率为 ,由此可求出直线l的方程.

【解答】解:(Ⅰ)因为点P在椭圆C上,所以2a=|PF1|+|PF2|=6,a=3.

在Rt△PF1F2中, ,

故椭圆的半焦距c= ,

从而b2=a2﹣c2=4,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 =1.

(Ⅱ)解法一: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已知圆的方程为(x+2)2+(y﹣1)2=5,

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2,1).

从而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

y=k(x+2)+1,

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

(4+9k2)x2+(36k2+18k)x+36k2+36k﹣27=0.

因为A,B关于点M对称.

所以 .

解得 ,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

即8x﹣9y+25=0.

(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

(Ⅱ)解法二:

已知圆的方程为(x+2)2+(y﹣1)2=5,

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2,1).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由题意x1≠x2且 ,① ,②

由①﹣②得 .③

因为A、B关于点M对称,

所以x1+x2=﹣4,y1+y2=2,

代入③得 = ,

即直线l的斜率为 ,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1= (x+2),

即8x﹣9y+25=0.

(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直线和圆、椭圆的位置关系,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题,避免错误.

 

19.数列{an}满足a1=1且8an+1an﹣16an+1+2an+5=0(n≥1).记 .

(Ⅰ)求b1、b2、b3、b4的值;

(Ⅱ)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及数列{anbn}的前n项和Sn.

【考点】数列的求和;数列递推式.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法一)(I)由a1结合递推公式可求a2,a3,a4,代入 求b1,b2,b3,b4

(II)先由(I)中求出的b1,b2,b3,b4的值,观察规律可猜想数列 为等比数列,进而可求bn,结合 ,从而猜想得以证明,代入求出anbn,进而求出前n和sn

(法二)(I) 代入递推公式可得 ,代入可求b1,b2,b3,b4

(II)利用(I)中的递推关系个构造数列 为等比数列,从而可求bn,sn

(法三)(I)同法一

(II)先由(I)中求出的b1,b2,b3,b4的值,观察规律可猜想数列bn+1﹣bn为等比数列,仿照法一再证明猜想,根据求通项的方法求bn,进一步求sn

【解答】解:法一:

(I)a1=1,故 ; ,

故 ; ,

故 ; ,

故 .

(II)因 ,

故猜想 是首项为 ,公比q=2的等比数列.

因an≠2,(否则将an=2代入递推公式会导致矛盾)故 .

因 ,

故 确是公比为q=2的等比数列.

因 ,故 , ,

由 得 ,

故Sn=a1b1+a2b2+…+anbn= = =

法二:

(Ⅰ)由 得 ,代入递推关系8an+1an﹣16an+1+2an+5=0,

整理得 ,即 ,

由a1=1,有b1=2,所以 .

(Ⅱ)由 ,

所以 是首项为 ,公比q=2的等比数列,

故 ,即 .

由 ,得 ,

故Sn=a1b1+a2b2+…+anbn= = = .

法三:

(Ⅰ)同解法一

(Ⅱ) 猜想{bn+1﹣bn}是首项为 ,

公比q=2的等比数列,

又因an≠2,故 .

因此 =

= .

因 是公比q=2的等比数列, ,

从而bn=(bn﹣bn﹣1)+(bn﹣1﹣bn﹣2)+…+(b2﹣b1)+b1=

=

= .

由 得 ,

故Sn=a1b1+a2b2+…+anbn= = = .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列的综合运用:递推关系的运用,构造等比求数列通项,累加求通项,归纳推理的运用,综合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运算能力.

 

20.一个截面为抛物线形的旧河道(如图1),河口宽AB=4米,河深2米,现要将其截面改造为等腰梯形(如图2),要求河道深度不变,而且施工时只能挖土,不准向河道填土.

(1)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并求出抛物线弧AB的标准方程;

(2)试求当截面梯形的下底(较长的底边)长为多少米时,才能使挖出的土最少?

【考点】抛物线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AB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一依题意可知A,B的坐标,设出抛物线的方程,把点B代入求得p,进而可求得抛物线的方程.

(2)设等腰梯形的腰与抛物线相切于P,则可利用导函数求得P的切线的斜率,表示直线l的方程,分别令y=0和2求得x,利用梯形面积求得面积的表达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三角形面积的小值.

【解答】解:(1)如图: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AB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A(﹣2,2),B(2,2)

设抛物线的方程为x2=2Py(P>0),

将点B(2,2)代入得P=1

所以抛物线弧AB方程为x2=2y(﹣2≤x≤2)

(2)设等腰梯形的腰与抛物线相切于 ,(不妨t>0)

则过 的切线l的斜率为y′|x=t=t

所以切线l的方程为: ,即

令y=0,得 ,

令y=2,得 ,

所以梯形面积

当仅当 ,即 时,“=”成立

此时下底边长为

答:当梯形的下底边长等于 米时,挖出的土最少.

【点评】考查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的知识;考查直线方程的知识;考查由函数导数或判别式法求曲线切线的知识;考查应用函数单调性或不等式求函数最值的知识;考查选择恰当参数建立数学式子研究几何图形的解析几何思维;考查根据实际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数学建模能力).

 

21.如图,动点M到两定点A(﹣1,0)、B(2,0)构成△MAB,且∠MBA=2∠MAB,设动点M的轨迹为C.

(Ⅰ)求轨迹C的方程;

(Ⅱ)设直线y=﹣2x+m与y轴交于点P,与轨迹C相交于点Q、R,且|PQ|<|PR|,求 的取值范围.

【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圆锥曲线的轨迹问题.

【专题】综合题;压轴题.

【分析】(Ⅰ)设出点M(x,y),分类讨论,根据∠MBA=2∠MAB,利用正切函数公式,建立方程化简即可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

(Ⅱ)直线y=﹣2x+m与3x2﹣y2﹣3=0(x>1)联立,消元可得x2﹣4mx+m2+3=0①,利用①有两根且均在(1,+∞)内

可知,m>1,m≠2设Q,R的坐标,求出xR,xQ,利用 ,即可确定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Ⅰ)设M的坐标为(x,y),显然有x>0,且y≠0

当∠MBA=90°时,点M的坐标为(2,±3)

当∠MBA≠90°时,x≠2,由∠MBA=2∠MAB有tan∠MBA= ,

化简可得3x2﹣y2﹣3=0

而点(2,±3)在曲线3x2﹣y2﹣3=0上

综上可知,轨迹C的方程为3x2﹣y2﹣3=0(x>1);

(Ⅱ)直线y=﹣2x+m与3x2﹣y2﹣3=0(x>1)联立,消元可得x2﹣4mx+m2+3=0①

∴①有两根且均在(1,+∞)内

设f(x)=x2﹣4mx+m2+3,∴ ,∴m>1,m≠2

设Q,R的坐标分别为(xQ,yQ),(xR,yR),

∵|PQ|<|PR|,∴xR=2m+ ,xQ=2m﹣ ,

∴ = =

∵m>1,且m≠2

∴ ,且

∴ ,且

∴ 的取值范围是(1,7)∪(7,7+4 )

【点评】本题以角的关系为载体,考查直线、双曲线、轨迹方程的求解,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考查思维的严谨性,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参数的范围.

篇2:高二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圆C:(x﹣2)2+(y+1)2=4,则圆C的圆心和半径分别为()

  A.(2,1),4B.(2,﹣1),2C.(﹣2,1),2D.(﹣2,﹣1),2

  2.当m∈N*,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

  A.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

  B.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

  C.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D.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3.已知命题p:x>0,x3>0,那么¬p是()

  A.x>0,x3≤0B.

  C.x<0,x3≤0D.

  4.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8πB.4πC.2πD.π

  5.已知变量x与y正相关,且由观测数据算得样本平均数=3,=3.5,则由该观测数据算得的线性回归方程可能是()

  A.=0.4x+2.3B.=2x﹣2.4C.=﹣2x+9.5D.=﹣0.3x+4.4

  6.在区间[0,3]上随机地取一个实数x,则事件“1≤2x﹣1≤3”发生的概率为()

  A.B.C.D.

  7.如图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a,b分别为6,4,则输出a的值为()

  A.0B.2C.4D.6

  8.在班级的演讲比赛中,将甲、乙两名同学的得分情况制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甲、乙两名同学所得分数的平均分分别为甲、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甲比乙成绩稳定B.甲>乙,甲比乙成绩稳定

  C.甲<乙,乙比甲成绩稳定D.甲>乙,乙比甲成绩稳定

  9.设m,n是空间两条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平面,则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当n⊥α时,“n⊥β”是“α∥β”成立的充要条件

  B.当mα时,“m⊥β”是“α⊥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当mα时,“n∥α”是“m∥n”必要不充分条件

  D.当mα时,“n⊥α”是“m⊥n”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10.如图,三棱锥A﹣BCD中,AB=AC=BD=CD=3,AD=BC=2,点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CM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B.C.D.

  11.已知命题p:函数f(x)=x2﹣2mx+4在[2,+∞)上单调递增;命题q:关于x的不等式mx2+2(m﹣2)x+1>0对任意x∈R恒成立.若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A.(1,4)B.[﹣2,4]C.(﹣∞,1]∪(2,4)D.(﹣∞,1)∪(2,4)

  12.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给出以下结论:

  ①直线A1B与B1C所成的角为60°;

  ②若M是线段AC1上的动点,则直线CM与平面BC1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是;

  ③若P,Q是线段AC上的动点,且PQ=1,则四面体B1D1PQ的体积恒为.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根据如图所示的算法语句,当输入的x为50时,输出的y的值为.

  14.某校高一年级有900名学生,其中女生400名,按男女比例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年级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5的样本,则应抽取的男生人数为.

  15.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4只球,其中1只白球、1只红球、2只黄球,从中一次随机摸出2只球,则这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

  16.若直线y=x+b与曲线y=3﹣有两个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命题p:x2﹣8x﹣20≤0,命题q:[x﹣(1+m)][x﹣(1﹣m)]≤0(m>0),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8.已知圆C过点A(1,4),B(3,2),且圆心在x轴上,求圆C的方程.

  19.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底面ABC等边三角形,E,F分别是BC,CC1的中点.求证:

  (Ⅰ)EF∥平面A1BC1;

  (Ⅱ)平面AEF⊥平面BCC1B1.

  20.某校高中一年级组织学生参加了环保知识竞赛,并抽取了2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如图是这20名学生竞赛成绩(单位: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分组为[100,110),[110,120),…,[130,140),[140,150].

  (Ⅰ)求图中a的值及成绩分别落在[100,110)与[110,120)中的学生人数;

  (Ⅱ)学校决定从成绩在[100,120)的学生中任选2名进行座谈,求此2人的成绩都在[110,120)中的概率.

  21.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AD=,AB=BC=1,AD=2,E是AD的中点,O是AC与BE的交点.将△ABE沿BE折起到图2中△A1BE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1﹣BCDE.

  (Ⅰ)证明:CD⊥平面A1OC;

  (Ⅱ)若平面A1BE⊥平面BCDE,求平面A1BC与平面A1CD夹角(锐角)的余弦值.

  22.已知圆C:x2﹣(1+a)x+y2﹣ay+a=0(a∈R).

  (Ⅰ)若a=1,求直线y=x被圆C所截得的弦长;

  (Ⅱ)若a>1,如图,圆C与x轴相交于两点M,N(点M在点N的左侧).过点M的动直线l与圆O:x2+y2=4相交于A,B两点.问: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对任意的直线l均有∠ANM=∠BNM?若存在,求出实数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4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口向左,准线方程为x=1B.开口向右,准线方程为x=﹣1

  C.开口向上,准线方程为y=﹣1D.开口向下,准线方程为y=1

  2.命题p:x0>1,lgx0>1,则¬p为()

  A.x0>1,lgx0≤1B.x0>1,lgx0<1C.x>1,lgx≤1D.x>1,lgx<1

  3.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化简++=()

  A.B.C.D.

  4.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事件A表示“2名学生全不是男生”,事件B表示“2名学生全是男生”,事件C表示“2名学生中至少有一名是男生”,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与B对立B.A与C对立

  C.B与C互斥D.任何两个事件均不互斥

  5.已知甲、乙两名同学在某项测试中得分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x1,x2分别表示知甲、乙两名同学这项测试成绩的众数,s12,s22分别表示知甲、乙两名同学这项测试成绩的方差,则有()

  A.x1>x2,s12<s22B.x1=x2,s12>s22

  C.x1=x2,s12=s22D.x1=x2,s12<s22

  6.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是=(﹣2,2,t),平面α的法向量=(6,﹣6,12),若直线l⊥平面α,则实数t等于()

  A.4B.﹣4C.2D.﹣2

  7.执行如图程序框图,若输出的S值为62,则判断框内为()

  A.i≤4?B.i≤5?C.i≤6?D.i≤7?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命题“若x≠2或y≠7,则x+y≠9”的逆命题为真命题

  B.命题“若x2=4,则x=2”的否命题是“若x2=4,则x≠2”

  C.命题“若x2<1,则﹣1<x<1”的逆否命题是“若x<﹣1或x>1,则x2>1”

  D.若命题p:x∈R,x2﹣x+1>0,q:x0∈(0,+∞),sinx0>1,则(¬p)∨q为真命题

  9.知点A,B分别为双曲线E:﹣=1(a>0,b>0)的两个顶点,点M在E上,△ABM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120°,则双曲线E的离心率为()

  A.B.2C.D.

  10.如图,MA⊥平面α,AB平面α,BN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60°,且AB⊥BN,MA=AB=BN=1,则MN的长为()

  A.B.2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若双曲线﹣=1的焦距为6,则m的值为.

  12.某公司在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分别有150个、120个、180个、150个销售点,公司为了调查产品销售的情况,需从这600个销售点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则应从丙地区中抽取个销售点.

  13.已知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x与y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x3456

  y

  m4

  根据上表数据所得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x+,则m=.

  14.在长为4cm的线段AB上任取一点C,现作一矩形,邻边长等于线段AC,CB的长,则矩形面积小于3cm2的概率为.

  15.已知圆E:(x+1)2+y2=16,点F(1,0),P是圆E上的任意一点,线段PF的垂直平分线和半径PE相交于点Q,则动点Q的轨迹方程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已知实数p:x2﹣4x﹣12≤0,q:(x﹣m)(x﹣m﹣1)≤0

  (Ⅰ)若m=2,那么p是q的什么条件;

  (Ⅱ)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7.一果农种植了1000棵果树,为估计其产量,从中随机选取20棵果树的产量(单位:kg)作为样本数据,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样本中产量在区间(45,50]上的果树棵数为8,.

  (Ⅰ)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b的值;

  (Ⅱ)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20棵果树产量的中位数;

  (Ⅲ)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1000棵果树的总产量.

  18.盒子中有5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黑色小球有3个,标号分别为1,2,3,白色小球有2个,标号分别为1,2.

  (Ⅰ)若从盒中任取两个小球,求取出的小球颜色相同且标号之和小于或等于4的概率;

  (Ⅱ)若盒子里再放入一个标号为4的红色小球,从中任取两个小球,求取出的两个小球颜色不同且标号之和大于3的概率.

  19.如图,等边三角形OAB的边长为8,且三个顶点均在抛物线E:y2=2px(p>0)上,O为坐标原点.

  (Ⅰ)证明:A、B两点关于x轴对称;

  (Ⅱ)求抛物线E的方程.

  20.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CC1⊥平面ABC,AB=5,BC=4,AC=CC1=3,D为AB的中点

  (Ⅰ)求证:AC⊥BC1;

  (Ⅱ)求异面直线AC1与CB1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求二面角D﹣CB1﹣B的余弦值.

  21.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2,0),F2(2,0),点M(﹣2,)在椭圆C上.

  (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已知斜率为k的直线l过椭圆C的右焦点F2,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

  ①若|AB|=,求直线l的方程;

  ②设点P(,0),证明:为定值,并求出该定值.

篇3:高二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共 12 题 ,共 48 分)

1、如图 所示,在河岸 ac 一侧测量河的宽度,测量以下四组数据,较适宜的是(  ).

a. c , α , γ b. c , b , α

c. c , a , β d. b , α , γ

2、从 a 处望 b 处的仰角为 α ,从 b 处望 a 处的俯角为 β ,则 α , β 的关系是(  ).

a. α > β b. α = β

c. α + β =90° d. α + β =180°

3、如图,已知两座灯塔 a 和 b 与海洋观测站 c 的距离都等于 a km,灯塔 a 在观测站 c 的北偏东20°,灯塔 b 在观测站 c 的南偏东40°,则灯塔 a 与灯塔 b 的距离为(  ).

a. a km b. km c. km d.2 a km

4、在高20 m的楼顶测得对面一塔顶的仰角 为60°,塔基的俯角为45°,则这座塔的高度为(  ).

a. m b. m

c. m d. m

5、在△ abc 中,若sin a ∶sin b =2∶5,则边 b ∶ a 等于(  ).

a.2∶5或4∶25 b.5∶2 c.25∶4 d.2∶5

6、在△ abc 中,sin 2 a -sin 2 c +sin 2 b =sin a sin b ,则∠ c 为(  ).

a.60° b.45° c.120° d.30°

7、在△ abc 中,已知 a =4, b =6,∠ c =120°,则sin a 的值为(  ).

a. b. c. d.

8、△ abc 的三个内角∠ 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 b , c , a sin a sin b + b cos 2 a = ,则 =(  ).

a. b. c. d.

9、根据下列条件,确定△ abc 有两解的是(  ).

a. a =18, b =20,∠ a =120°

b. a =60, c =48,∠ b =60°

c. a =3, b =6,∠ a =30°

d. a =14, b =16,∠ a =45°

10、在△ abc 中,∠ a ∶∠ b ∶∠ c =1∶2∶3,那么三边之比 a ∶ b ∶ c 等于(  ).

a.1∶2∶3 b.3∶2∶1

c.1∶ ∶2 d.2∶ ∶1

11、在△ abc 中, a =2,∠ a =30°,∠ c =45°,则 s △ abc =(  ).

a. b. c. d.

12、在△ abc 中,∠ a ,∠ b ,∠ c 的对边分别是 a , b , c . 若 a 2 - b 2 = ,sin c = sin b ,则∠ a =(  ).

a.30° b.60° c.120° d.150°

第II卷(非选择题)

试卷第二部分共有 10 道试题。

二、填空题( 共 4 题 ,共 12 分)

1、如图为曲柄连杆结构示意图,当曲柄 OA 在 OB 位置时,连杆端点 P 在 Q 的位置,当 OA 自 OB 按顺时针旋转 α 角时, P 和 Q 之间的距离为 x ,已知 OA =25 cm, AP =125 cm,若 OA ⊥ AP ,则 x 等于__________(精确到0.1 cm).

2、一船在海面 A 处望见两灯塔 P , Q 在北偏西15°的一条直线上,该船沿东北方向航 行4海里到达 B 处,望见灯塔 P 在正西方向,灯塔 Q 在西北方向,则两灯塔的距离为__________.

3、在△ ABC 中, , , ,则 b =________.

4、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 ,∠ BAC =45°,则 AD =________.

三、解答题( 共 6 题 ,共 51 分)

1、如图,为了解某海域海底构造,在海平面内一条直线上的 A , B , C 三点进行测量.已知 AB =50 m, BC =120 m,于 A 处测得水深 AD =80 m,于 B 处测得水深 BE =200 m,于 C 处测得水深 CF =110 m,求∠ DEF 的余弦值.

2、如图, A , B 两个小岛相距21海里, B 岛在 A 岛的正南方,现在甲船从 A 岛出发,以9海里/时的速度向 B 岛行驶,而乙船同时以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 B 岛向南偏东60°方向行驶,行驶多少时间后,两船相距最近?并求出两船的最近距离.

3、为了测定不能到达底部的铁塔的高 PO ,可以有哪些方法?

4、在△ ABC 中, a =8, b =7,∠ B =60°,求 c 及 S △ ABC .

5、在△ ABC 中,∠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已知 a 2 - c 2 =2 b ,且sin B =4cos A sin C ,求 B .

6、在△ ABC 中,已知( a 2 + b 2 )sin(∠ A -∠ B )=( a 2 - b 2 )sin(∠ A +∠ B ),试判断△ ABC 的形状.

∴ CE = AE tan 60°= m,

∴ CD = CE + ED = m.

5、B

6、A

7、A

解析: 由余弦定理可求得 ,再由正弦定理得 .

8、D

9、D

解析: ,又 b > a ,

∴∠ B 有两解.故△ ABC 有两解.

10、C

解析: 易知∠ A = ,∠ B = ,∠ C = ,

∴ a ∶ b ∶ c =sin A ∶sin B ∶sin C =1∶ ∶2.

11、C

解析: 由 得 ,∠ B =105°,

S △ ABC = ac sin B = .

12、A

解析: 利用正弦定理,sin C = sin B 可化为 .

又∵ ,

∴ ,

即 a 2 =7 b 2 , .

在△ ABC 中, ,∴∠ A =30°.

二、填空题

1、22.5 cm

解析: x = PQ = OA + AP - OP =25+125- ≈22.5(cm).

2、 海里

解析: 如图,

在△ ABP 中, AB =4,∠ BAP =60°,∠ ABP =45°,

∴∠ APB =75°.由正弦定理得 .

又在△ ABQ 中,∠ ABQ =45°+45°=90°,∠ PAB =60°,∴ AQ =2 AB =8,于是 PQ = AQ - AP = ,

∴两灯塔间距离为 海里.

3、

解析: ∵ ,∴ , S △ ABC = ab sin C = ,即 ,∴ .

4、

解析: BC 2 = AB 2 + AC 2 -2 AB AC cos∠ BAC =48,

∴ ,∴ .

三、解答题

1、 解: 如图,作 DM ∥ AC 交 BE 于 N ,交 CF 于 M .

(m),

(m),

(m).

在△ DEF 中,由余弦定理的变形形式,得

cos∠ DEF =

.

①当9 t <21,即 时, C 在线段 AB 上,

此时 BC =21-9 t .

在△ BCD 中, BC =21-9 t , BD =6 t ,

∠ CBD =180°-60°=120°,由余弦定理知 CD 2 = BC 2 + BD 2 -2 BC BD cos 120°=(21-9 t ) 2 +(6 t ) 2 -2×(21-9 t )6 t =63 t 2 -252 t +441=63( t -2) 2 +189.

∴当 t =2时, CD 取得最小值 .

②当 时, C 与 B 重合,

则 .

③当 时, BC =9 t -21,

则 CD 2 =(9 t -21) 2 +(6 t ) 2 -2(9 t -21)6 t cos 60°=63 t 2 -252 t +441=63( t -2) 2 +189>189.

综上可知,当 t =2时, CD 取最小值 .

答:行驶2 h后, 甲、乙两船相距最近为 海里.

3、 解 : 方法一:在地面上引一条基线 AB ,这条基线和塔底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延长后不过塔底,测出 AB 的长,用经纬仪测出角 β , γ 和 A 对塔顶 P 的仰角 α 的大小,则可求出铁塔 PO 的高.计算方法如下:

如图所示,在△ ABO 中,由正弦定理得

在Rt△ PAO 中, PO = AO tan α ,

∴ .

方法二:在地面上引一条基线 AB ,这一基线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上,且 AB 延长后不过点 O .测出 AB 的长、张角∠ AOB (设为 θ )及 A , B 对塔顶 P 的仰角 α , β ,则可求出铁塔 PO 的高,计算方法如下:

如图所示,在Rt△ POA 中, AO = PO cot α ,

在Rt△ POB 中, BO = PO cot β ,

在△ AOB 中,由余弦定理得 OA 2 + OB 2 -2 OA OB cos θ = AB 2 ,

∴ .

方法三:在地面上引一条基线 AB ,这一基线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使 A , B , O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测出 AB 的长和 A , B 对塔顶 P 的仰角 α , β ,则可求出铁塔 PO 的高.计算方法如下:

如图所示,在△ PAB 中,由正弦定理得

在Rt△ PAO 中, PO = PA sin α ,

∴ .

4、 解: 由余弦定理得8 2 + c 2 -2×8× c ×cos 60°=7 2 ,即 c 2 -8 c +15=0,∴ c =3或5.

当 c =3时, ;

当 c =5时, .

5、 解: 由余弦定理得 a 2 - c 2 = b 2 -2 bc cos A ,又 a 2 - c 2 =2 b , b ≠0,∴ b =2 c cos A +2.由正弦定理得 , 又由已知得 ,∴ b =4 c cos A ,由 可得 b =4.

6、 解: 由已知有 a 2 sin(∠ A -∠ B )+ b 2 sin(∠ A -∠ B )= a 2 sin(∠ A +∠ B )- b 2 sin(∠ A +∠ B ),即2 a 2 cos A sin B -2 b 2 cos B sin A =0,

∴ a 2 cos A sin B - b 2 sin A cos B =0.

由正弦定理,上式可化为sin 2 A cos A sin B -sin 2 B sin A cos B =0,

即sin A sin B (sin A cos A -sin B cos B )=0,

∵sin A ≠0,sin B ≠0,

∴sin A cos A -sin B cos B =0,即sin 2 A =sin 2 B ,

∴2∠ A =2∠ B 或2∠ A +2∠ B =π,

∴∠ A =∠ B 或∠ A + ∠ B = .

故△ 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最新推荐

高考政治备考:深入理解外交政策核心要点

高考政治备考中关于外交政策的核心要点。文章介绍了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中国政府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旨在帮助考生理解外交政策相关知识,提高备考效率。

英语必修一单元知识点

热门推荐

高一生物复习必修一

高一生物必修一的复习内容。首先介绍了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实验和知识点,包括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原则等。然后,阐述了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包括它们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以及生理功能等。通过复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猜你喜欢

高二上寒假历史答案

高二上寒假历史答案的相关内容,包括历史答案的题目及其解析,以及对于历史事件的讨论和思考。文章指出康有为背离了早年的政治思想向维护孔教方面倒退的情况,分析了儒家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还提到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汲取孔子儒家文明精髓可促进社会和谐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