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高考生物试题解析

北京高考生物试题解析

2025-09-03
北京高考生物试题解析

篇1:北京高考生物试题解析

北京理综试题中的生物部分整个考项相对来说比较平稳、侧重于基础,与之前的-考题相比,尤其是跟近三年的高考中,这套试题真的是比较简单。相信早晨刚考过高考北京卷生物这场试的同学们心中一定大大长舒了一口气。

从北京地区理科综合试卷的考生平均得分来看,-理综300分的试卷,北京地区考生的平均得分大概都在200分。平均分比却较偏低,试题难度相对偏难。但自从和开始,它的难度比较适中。而这套试题中的生物试题和、相比较起来,难度仍然有所下降。

这套试卷中单选题的5道题,跟、相比既有传承又有变化。传承在于,今年延续往年惯例,单选题中仍有一道关于生态系统物种关系的问题。变化在于,单选题中有关实验设计思维的题型比重有所下降。这套试卷中除了第三、四题需要同学们进行稍复杂的逻辑分析,其他题目都是比较基础:

第1题:非常基础,主要考察免疫部分里头关于抗体实质的认识,考生只需要知道在免疫调节过程中抗体的实质功能以及抗体由什么细胞产生就能答对。这样一道开卷题让同学们心态平和地进入这场理综大战。

我们都知道抗体当然它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另外抗体是和抗原发生专一性结合而不是和多种抗原结合。抗体作用的形式是和抗原在一起,将抗原集结成团,而非直接裂解病毒。最后一个选项,抗体实质是蛋白,它当然可以被蛋白酶水解。

第2题:考察必修一里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即有机物是由什么细胞器合成,不同细胞器功能的区别。这里A选项中大家可以看到“合成”这个词,我们都知道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而内质网是对代蛋白质进行运输机和加工,高尔基体是进行深度的加工。B答案说细胞核中合成mRNA,mRNA,mRNA它的转路当然是在细胞核内完成的,这个信息实际上考得非常浅显。像C答案中,我们都知道细菌没有细胞核,那D答案中我们也知道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的薄膜,而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机制,不存在外膜的问题,所以这道题答案非常直白。

第3题:这是这套理综生物选择题中的亮点。这道题牵扯到对曲线分析和判断的水平,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我们看到这两个曲线是两组对照实验,横轴是DNA的相对含量,而纵轴是用来计数之后含有这种DNA含量的细胞相对数量。整个这道题突出了一个实验设计的思路,就是我们以往咱们生物课堂上经常要讲到的问题,要想做实验题,首先要理清命题,找到这道题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先看它的命题,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接着我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也就是说这个实验的变量在于有没有经过抗癌药物的处理,这个实验的结果应变量是不同DNA含量的细胞数量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这两组的曲线来判断,两组曲线都出现了两个峰值,一个峰值DNA的含量大概在40左右,不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DNA含量的第一个峰值数量区别不是很大。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到做了实验之后的实验组,用药物处理过的组二峰降低了,相当于第一个峰DNA含量的两倍,意味着此时细胞已经处于了分裂期,也就是说实际上这个药物起作用的是抑制DNA分子的复制,抗癌药物主要是在这个角度起作用,然后我们进行实验结果的方向,找到其中不正确的选项。

这道题虽然思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其实四个选项想要找到对的也不难。我们看A答案说.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这是很直白摆在这个座标上的。B答案,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DNA的含量从2N到4N含量加倍的过程中此时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再来看第三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大家看A峰是DNA含量尚未加倍的时候,所以A峰的细胞主要指的是一期的细胞,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应该被计数在B峰之内。最后一个说这个抗癌药物明显的抑制了二峰,也就是抑制了DNA含量加倍的细胞数量,也就意味着这个抗癌药物抑制的是DNA的复制。这道题从答案上看比较清晰能够得出正确结论。

第4题:大蚂蚁和小蚂蚁,这是两个不同的生物,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生活在相邻的两个地区。从题干上可以看出来这道题考察了哪几个信息点?这个考察了生态系统里面,第一,样方法计数的问题,第二,我们在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这道题中一定要理清楚何为自变量、何为应变量。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题最后给出的数据图表,这个数据图表中一共统计四组不同的数据,如果对比第一组和第二组数据的话,它的变量在于是否驱走了大蚂蚁。也就是说在定时灌溉的前提条件下,也就是说水份充足的情况下,驱走或不驱走之间的区别,明显可以得出结论,看来驱走大蚂蚁能够明显让小蚂蚁的数量提高。同理,我们再来看第三组和第四组,第三组和第四组不灌溉,意味着在干旱的情况下,同样,这里的变量是是否驱走大蚂蚁。也就是说第一组、第二组构成的对照和第三组、第四组构成的对照,变量都在是否驱走大蚂蚁这个问题上,而应变量则是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我们都能看出,不管是在不缺水时还是在缺水的时候,驱走了大蚂蚁,小蚂蚁的数量都会增加,或者减少的量没有那么强。由此可见,看来大蚂蚁能够影响小蚂蚁的生存。只有这一个变量吗?实际不是。第一组和第三组同样也能构成对照,如果一、三组在一起对照的话都是不驱走大蚂蚁,这个时候变量就变成了是否缺水。我们看一下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区别,在不驱走大蚂蚁的情况下灌溉和不灌溉又有区别,由此可见水份对小蚂蚁也是有影响的。同理,二、四组也能够进行对照。

这道题在这四个实验中实际是考察一个能力,就是如何去寻找不同的对照组之间它的变量,找到了自变量,然后再去看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对应的逻辑关系。如果我们的自变量是大蚂蚁,实际上它的逻辑关系是大蚂蚁存在与否对小蚂蚁的影响。而我们的自变量如果变成了水份,那这个命题就变成了水份的充足与否对小蚂蚁的影响。总之,在这道题中应变量是小蚂蚁。

我们来看一看这道题的A选项,这道题的A选项说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明显的把错误全盘脱出,告诉大家这个实际上谁为因、谁为果,自变量是大蚂蚁,小蚂蚁才是应变量,也就是说是大蚂蚁在抑制小蚂蚁的生长,我们并没有去统计大蚂蚁的数量,所以明显看出错误在A选项上。

第5题:考察选修教材中基因工程的问题,同学们只要认真的知道了选修教材中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那这道题对大家也不构成难度。这道题考的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中转基因的方法,基因工程的具体步骤,比如说筛选这个步骤你要知道,我们还要知道聚乙二醇诱导属于植物的细胞工程,所以这道题信息也是非常非常明显的,显然C不属于应该有的步骤。

提到简答题部分,我相信之前做过、高考题的同学,一定非常有印象,北京卷的简答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北京卷的29、30、31中经常频出亮点。比如、连续两年都曾经考了在遗传分析类里,考到关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基因交叉互换的问题,这在遗传类题属于非常难的判断分析类题。

但总体来说,简答题难度大大下降。

第29题:今年29、30、31三道题中相对来说最为考察实验思维的是29题,从难点上来讲它不偏、不怪、不难,但是它非常好的考察了一个理科学生对于实验设计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如何设置变量、如何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寻找自变量和应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将它处理清楚。

这道题的占比在17分左右,为探索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简而言之,就是大鼠如果按那个装置灯就亮,给它注射药物,大鼠就变得很兴奋。大鼠要是不按的话灯就不亮,药泵就不给药,这时候光就不会刺激到大鼠。接下来我们看这个第一题,前面几个空依然是给大家送分的,说引起神经细胞产生什么,这是课本里非常概念的题,细胞产生什么?传至末梢,释放什么?当然是产生兴奋,然后传至末梢释放的物质肯定是递质。这是一直以来课堂上强调的一个问题:简答题做每一个空的时候一定要看清空前空后的语言,结合上下文明白这个空是让我们从哪个角度去作答,读题一定要读到句号。传至末梢释放,既然有“释放”这个词当然是神经递质,作用于哪里?递质当然作用于后膜上的。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与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实际上这个大老鼠被我们训练成一种具有条件反射型的依赖型的大鼠,我们称之为D鼠。

接下来开始考实验思路了,这道题的第二、三小题就开始考实验思路。在我们生物课堂上,每次听到老师讲实验设计的时候,大家应该记忆犹新常规的实验设计对照方法有哪几种,比如空白对照,比如条件对照,比如自身对照,比如相互对照。今年的这道题非常好的考察了如何设置对照,并且如何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在课堂上给大家强调的问题。我们看第二小题,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我们为了探讨什么什么。讲实验题的时候老师一直以来在生物课堂上给大家强调一个问题,就是找出命题,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自变量是什么?自变量是酶A是否具有活性或者存在与否,应变量是什么?应变量是对小鼠药物依赖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依赖或不依赖。

我们来看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也就是说在它的大脑中酶A的含量已经增加了,这个时候我们注射抑制剂,听过生物课堂的同学一定记得,将某某物质抑制剂这叫什么对照?条件对照,条件对照和空白对照不同之处不是不做处理,而是做一个破坏了处理的处理,将这个酶A抑制了。

咱们再看或者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意思是不抑制,也就是说酶A含量依旧维持高水平。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的什么?记录什么,这道题的应变量是用什么来衡量的?这道题的应变量当然是从题干中去寻找,小鼠按压药杆的次数来衡量,这个空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的“到题目中去寻找答案”,不要自己编,答案一定在题干里。

与对照组相比,抑制剂的小鼠会怎么样?我们来推理一下它的逻辑关系,如果注射抑制剂的小鼠酶A的含量降低,那么小鼠的依赖成瘾的情况就会缓解,也就是说它压按杆的次数会下降,所以注射抑制的这个小鼠按压杆的次数应该下降。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也就最终得出这个结论:酶A活性高对药物的依赖就强,当我们把酶A抑制了对药物的依赖就降低了,从而得出结论酶A能够影响小鼠对药物的依赖。实际上整个第二小题考察的就是这样一个实验设计思路。

再看第三小题,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补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也就是说这个RNA是一种反抑上的RNA,也就是说它是和我们酶A的mRNA互补的RNA。这样一种RNA被设计出来以后当和酶A的RNA一结合,抑制的是酶A的mRNA的翻译(音),把它称之为反RNA。接下来它能够进入细胞,促进这个酶A的mRNA的降解,总之是不让它翻译甚至还让它降解。我们把这种小RNA用容积M溶解了。

我相信北京地区的同学,如果做过之前朝阳海淀区的考卷尤其的同学,应该有印象有一道实验设计题,用一种含糖的磷酸缓冲溶液溶解植物激素,问你对照组应该怎么设计。对照组依然是同样的磷酸缓冲液去配置,也就是说我们的变量不是这个溶液,我们的变量是是否含有这种反抑RNA。

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的含量明显下降,那么D鼠对药物的依赖性就降低。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同时要进行一个对照,这里又第二次考了一个对照,我们这道题要对照的是什么?题目给的实验组是将这种酶A的mRNAA的反RNA溶解之后注射给小鼠,这作为实验组。我们的对照组应该是什么?常规如果设计空白对照的话我们可以选择什么都不注射,比如我们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这是我们以往比较浅显的实验设计思路。而这道题说的是我们要进行的这个对照同样也将一小段RNA,为什么对照组也要用RNA?由此可见这道题的变量就更加严谨细致了,我们的变量不是是否有这段反RNA,而是这段反RNA的信息问题,也就是说这段反RNA的实质实际是能够和梅A的MRNA发生互补,所以我们的对照组依然给了个小RNA,只不过这不是我们刚才设置的那种反RNA。

这里有一个空,就是用什么来溶解,我们的变量在于,实验组的反RNA和对照组的小RNA是不一样的,跟溶剂没有关系的,所以我们的变量跟溶剂没关系,那么这个空的这个RNA依然用溶剂M来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区域,这段小RNA它也是个RNA,但是它要和刚才的反RNA的实验组进行对照,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对照组也用RNA?我们要想证明只有反RNA才能起那个作用,如果你随便给段RNA是不能起这个作用的。随便给一个RNA和我们专门设计的反RNA区别在哪里?没区别的东西显然是随便来一个RNA肯定含有的核算是AUCG(音)这四种核苷酸,但是它和我们做实验用的这段反RNA的区别主要应该是这段核酸序列问题。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并且这道题为了削弱一点难度,给大家的是选择题,它并不是一个填空,那么我们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这段小RNA作为对照?第一,含有的核苷酸种类相同,这个是一定要选的,为什么?基本上除非是特别设计的,一般来讲的核酸一定是四种核苷酸都应该含有,不管是用在实验组的反RNA,还是我们用来做对照组的另一段小RNA,核苷酸的的种类肯定是一样的。

我们再来看这个数目问题,这道题在这里考的非常精妙,我们用来做对照的这个RNA它含有的核苷酸和实验组的RNA核苷酸数目一样还是不一样?如果不一样就意味着这两种RNA一个大点、一个小点,一个长点,一个短点,这样的话实验的自变量就变成了RNA的大小,而不是RNA上的信息或者序列。也就是说这两种RNA,最好我们让它的长度也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这两种RNA含有的核苷酸数目最好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RNA它的序列的不同,只有实验组的反RNA序列才能和酶A的RNA结合破坏酶A,也就是说降低酶A的含量,而我们用对照组的这段RNA虽然和实验组RNA一样大、含有一样的核苷酸,但是它的序列和刚才的mRNA不互补,所以它不构成干扰,这才是这道题的核心,也是整个这道题的亮点。所以这道题我们当然选择的是序列不同的。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什么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也就是说RNA的核苷酸的数量以及核苷酸的种类对这个实验没影响的,也就是再次的强调了单一变量原则。整个北京理综试卷中我个人认为出得最漂亮的是29题,因为它不偏、不怪、不难,但是非常好,仔细的考察同学们有没有牢牢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种考察是非常非常好的。

第30题:从遗传题的角度来讲,这道30题的遗传题的难度较、来讲真的是大大下降。、遗传分析题我们考察的是基因的位置甚至是简述分裂中交叉互换的问题,遗传实验中的比例去逆推的问题,甚至曾经考察过关于交叉互换之后占比的问题。今年考了浅显的关于分离定律的问题。

这道题中可以看出来实验一是经典的测交实验,听过生物课堂的同学一定牢牢记住老师有一句话,叫“测交不能用来断显隐”,因为测交后代的分离比是1:1,我们看不出谁为显谁为隐。这个实验之后向下再做的时候当我们用一代的雌雄个体同种表现型都有长刚毛的个体相互交配的时候,这个时候出现了明显的孟德尔的3:1的分离比,当然,多者为显性,少者为隐性。那么稍微有一点点不同之处的就是在这三份的显性长刚毛中隐藏一份无刚毛,这个比例也是非常非常典型的一个比例。大家可以看到果蝇属于子弹数量相当多的个体,这个比例完全应该是符合它的比例,我们就不要考虑误差等等问题,这个比例应该是可以用来计数的比例。这三分之一的无刚毛,马上我们就可以想到分离定律中杂合子自交,当然,我说的是双引号的自交,因为这是动物。杂合子自交子弹会出现纯显比杂合比比纯隐1:2:1的比例,恰恰这一份的无刚毛符合纯显个体的比例,由此可见,大A大的A的纯合子应该出现了无刚毛的这样一种。所以这样看完之后,这道题就变得非常简单。

这道整体来讲难度不大,我们只要对分离定律有非常好的理解,并且能够牢牢抓住分离比1:2:1,这道题对同学们就应该不构成难度。需要注意的是第五小题,说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为什么不是基因突变。我们都知道基因突变最大的特点是低频性,使得它的后代一个突变之后的基因不可能交完了之后子弹出现高达四分之一的比例,所以通过这种比例,这是明显的孟德尔的分离比,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显性纯合子,而不是一个基因突变。还要注意一个很细节的问题,比如这部分里我们看到占比,比如第二小题中无刚毛的3号它的占比,它问的是题干上给的是在长刚毛中它的占比为三分之一。而第二小题问的是在实验后代中它的占比,实际上这就考了一个“细心”二字,基本上没有难度,只考察你细心与否。我们看到的30题实际上是一道中规中矩的关于分离定律的一道踏踏实实的题目。

第31题:31题考了近两三年、三四年以来,我们北京老师一直都在说,“哎呀,这个光合和呼吸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光合和呼吸该考一道分析题了吧!”在艰难出现了这样一道关于光合呼吸的综合分析题。大家记得在生物课堂上强调一句话,拿到一道关于光合呼吸题的时候,第一步先看是总还是净,第二步,是净再看纯呼吸,有了光合净,有了纯呼吸,光合总量自然就可以计算出来了。这道题我们一拿到,显然考察的考点在于,这是一种植物叶片,在光暗转变条件下二氧化碳的,相信大家一定记得老师强调过“吸收”这个字眼,一个植株整体对于气体的吸收和释放当然是光合净量,我们不可能抑制住让细胞不呼吸、只光合,所以在这里我们在有光的时候测出来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肯定是光合净量。

既然是光合净量,我们到哪里找纯呼吸?在黑暗条件下,而且是持续的黑暗条件下,在持续的条件下二氧化碳释放量可以代表纯呼吸。有了光合净,有了纯呼吸,光合总迎刃而解。我们都知道,光合净量=光合总-呼吸。那么我们有了光合净,有了呼吸,自然光合总等于这二者之和,很容易就算出来了。所以这道题比较简单。

相对来说这道题唯一的变化是以往我们见得比较多的这种光合的题考察的形式是曲线,只不过这一次把题换成了多点的描点法,但它其实和曲线还是类似的分析。这里有一个座标零,高于零代表二氧化碳的吸收,低于零代表二氧化碳的释放。有光的时候代表植物的光合大于呼吸。当光停止之后,这条曲线开始下降,代表呼吸大于光合,直至最后只有呼吸没有光合了。只要就题论题,就数据论数据,这道题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解出来,比如第一小题考察了光反应,光能分解什么,考察的是稳定的化学能转为什么。看一下在第一小题后面的空里面,“整个过程中叶片可以通过什么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转化为什么和热能”,实际上这句话考察的是呼吸作用。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小题,因为整个题并不是一根细的曲线,它是有多种点累积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只需要答出来的范围就可以了,它基本上是在0.5上下的范围,上至大概0.7左右,下至大概0.3左右,这样一个范围只要你达到就可以了。题目还告诉我们纯呼吸的量,那有了光合净,有了纯呼吸,光合总量我们就可以算出来。这道题中最后还问了碳元素来自什么地方,总之一句话,我们要想追踪元素的来龙去脉,作为高中生来讲,首先应该想到的一个答案就是同位素示踪法。

这套的北京试题咱们今天就看到这,不管是对于今年新参考的学员还是对于明年即将要参加高考的同学们,这套试卷给了我们什么导向?第一,通过近三年、四年北京地区理综生物试题的分析,发现难度在平缓的变稳变低,尤其。整个这套卷相对来说需要比较多分析类的问题就是集中在29题的实验设计大题上,剩下其他的题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偏重于基础,这也告诉我们在未来下一个年度的新同学,我们再对参加高考时做什么样应试的准备?做题力求稳、准,不要一味求偏、求怪。对于大量的信息尤其是非常拗口的信息名词,尽量学会在读题过程中只要理清楚其中的逻辑关系,而不要被拗口的名称把自己弄得很晕。

关于的高考试题我们就看到这里,希望未来参加高考的同学,不管是现在刚考完的同学,还是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看到这套试卷之后能够给大家吃一个定心丸。未来的高考中我们的生物试题一定是侧重于基础能力的考察。

篇2:北京高考生物试题解析

举国瞩目的高考理综科目的考试已结束,新东方在线[微博]高考名师团队第一时间对高考生物真题进行了点评,希望能对考生、家长有所帮助,也希望对高考考生提供借鉴。以下是北京新东方高考生物老师李泓渟对北京生物高考真题的解析和点评实录。

一、北京卷理综科目难度略有上升

第一点,从试卷难度上来看,相比于的理综高考试题,的考题难度有所上升,比去年感觉略微难一些,这个难点体现在试卷整体灵活度上升,对于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考察有非常棒的体现。虽然我们看起来考的是生物学科,但是实质上是以生物为载体,特别好的考察了观察、分析、思维能力。在今天的这场考试里头比较侧重于信息的提取能力,实验的探究能力这几方面的考察。

第二点,关于作为届刚刚考完的考生以及届将要备战明年高考的考生同学们,咱们在备考过程中的重点是什么?从北京进入新课标以来,相比考察的难点偏于平时基础,而、,尤其非常典型的体现了对于北京题对于实验、分析、探究能力的考察。再经历稳中有灵活,稳中有提高,稳中有难度的高考,我们都知道一场理综考题中,虽然生物学科所占分值相对比较少,只占80分,但是能真正对考生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有所考察的就是生物学科,因为它可以以生物为载体,考察人的分析、思维、探究能力。而我们考卷就非常好的体现了这种考察方向,也就给大家明确指示出未来高考所需要注意的考向。

在未来的高考中,给大家提出这样的备考建议,作为一个高中学生来讲,我们高一、高二年级在学习的时候,要侧重夯实基础、总结方法、锻炼能力。在夯实生物学基础上,我们在高三年级一定要侧重对于方法、能力、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提炼和提高。

二、选择题部分

第1题,蓝细胞与酵母菌相同之处是什么?酵母菌属于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可以从这里看出,开卷出现眼前的第一道题属于基础题型,它让同学们平稳了心态。

第2题,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之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出来在这个考题中考[微博]察的是非常基础的知识点,在进入冷环境中之后,兴奋中枢系统加强肌肉收缩,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这都是基础的知识点。D选项,在进入冷环境中,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是错误的。进入冷环境之后,我们机体需要增强代谢,提高产能,所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不应该是减少,由此可见D选项为错误的。

第3题,当我们做完两道选择题之后,接下来是开始拔高灵活性,需要同学们具体进行分析解决数据图形的题型。我们这里的生物膜和人工膜,人工膜不具有载体的结构,这道题中给了非常好的图形,需要锻炼的是同学们对图形的分析和辨析能力,这道题的横轴是人工膜的通透性,纵轴是生物膜的通透性。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甘油在生物膜和人工膜通透性是一致的,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水分子在生物膜中的通透性从它的坐标点可以看到,水分子在生物膜中的通透性比在人工膜中通透性略高,掌握知识同学,应该知道生物膜对水分子通透性比人工膜要大一些,所以水分子是有区别的。人工膜没有载体,它只是控制直径大小来控制。我们看四个选项,A选项说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水通过的物质,这里指的是水通道。B答案说生物膜对于钾、纳、氯是有选择性的,是对的。C答案说离子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它的进出水平比较低,在生物膜进出高而且有差别,因为它在生物膜上有载体,但是通过这个图形,我们并不能够看出有没有消耗能量,我们可以确定离子需要载体方式通过膜的,有没有消耗能量不能确定,所以不能得到结论一定是协助扩散,这个是错的。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这是对的。

通过前三道题可以看出来,现在看到的选择题相对难度适中。不出意外,每年北京的理综高考题中关于生物学方面总会考一道跟生态、进化有关的考题,可以说这是北京试卷历年来比较鲜明的特色。

第4题是为了控制野兔种族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度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在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推断出什么?首先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第二,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没错,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C答案,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子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抗病毒的能力并不是下降,从这里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最后一个答案,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传播作用,这道题也可以看出来正确的选项,C选项。

第5题是课本上非常基础的实验,在25摄氏度实验条件下下列哪些是可以顺利完成的?这几乎可以说是一道送分的题,只要同学们对基础知识有非常好的掌握,对于课本上已有的故有学生实验有非常好的了解,这道题就可以。光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在实验过程中,全程常温下就可以了,这是可以完成的。 B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是错的。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也是错的。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也是错误的。这道题非常平实的看到答案是A。实际上这5道选择题相对来说难度都是非常适中,甚至略偏低的,对于同学来讲作为生物题有非常好的信心。

通过这5道题同学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息?我们发现北京理综考试中生物实体中前5道单选题,给同学们营造了非常平铺直叙的良好的考试心态,这场考试中真正考察出的侧重在后三种简答题中。下面看一下后三道简答题。

三、简答题部分解析

第29题,这是一道关于植入激素的实验问题。我们的实验分为A、B、C三组,植物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信号分子它在植物细胞之间是一种专门传递信息的分子。这道题中它的亮点体现在哪里?本实验中试管为什么要有滤膜来封口?我们都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气体,所以回答氧气回答呼吸作用。我们在这里滤膜封口主要为了不影响气体等分子的通过,为什么要封这样的滤膜?因为植物的培养基上容易滋生杂菌,它主要起到阻止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植物激素是一种急性的运输,不出意外我们在添加的时候当然应该将激素添加到茎牙尖端。图2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第一组不加激素,黑色的柱形图是加了GA3,灰色的柱形图是两种共同起作用,我们单看每一组实验会发现单纯的加了GA3跟什么都不加的空白组来比较,对茎牙都有作用。但是每一种激素单独使用都没有两种激素共同作用效果明显,由此可见两种激素叠加效果明显,这两种激素他们之间的作用是协同的,相互促进的。

29题中第4小题,植物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还可以通过延长细胞的长度也就是增加了细胞的体积。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的很小的巧妙的考察大家思维的问题,当我们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生长的5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进行抑制DNA复制,这个GA3诱导的茎牙生长并没有100%复制,只是54%,茎牙生长不完全靠细胞分裂实现的,由此分析这个空的答案,影响方式既有细胞分裂也有通过细胞体积增加,这道题的答案就在题干中藏着。所以当我们抑制细胞分裂之后,这个茎牙的生长并没有完全被抑制,原因是它还可以通过细胞生长来让茎牙进一步生长。

第5小题、第6小题,这些题目不难通过整道题各种对照中得出结论。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牙生长的促进作用跟它单独相比的时候,我们来进行比对。在这里A组数据显示,跟A组相比B、C两组差别比较大,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有上述的作用,我们来想一想,A组、B、C组最大的区别是A组仅仅是窃取之后处理了一天,而B组、C组处理8天、15天,主要原因是植物内源性激素作用。所以原因可能是题目在这里也做了提示,离体时间短的茎牙中,我们马上顺理成章想到原因就是其中内源性的激素含量比较高。

第30题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这道集概念、基础知识、图形、实验、灵活的设计集于一身,这道题设计非常有水平。

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在我们今年北京高考题中生物学科方面一定要特别关注关于基因的交叉互换,特别要关注关于减数分裂,关于交叉互换的图形记忆,概念性问题要特别侧重。我们今年考到了这样的题。刚才我们看到大A基因可以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变换频率,而小A基因无此功能。大B基因是来自于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它不能够分散并不意味着不能形成,也就是花粉粒能正常形成,只是它不会四散。现在我们用植株佳和植株乙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第1小题,当花粉母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当然是四分体,经同源染色体分离。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

a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法来确定T-DNA插入的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什么?如果我们选择1号引物延伸的方向向左,如果我们选择2号引物的话,延伸方向向右,如果我们选择3号引物也是向左,为了有目的扩增T-DNA插入位置,应该是T- DNA两侧片段。就上述这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几种基因型的植株呢?回忆一下,刚才的P:AaBB,另一个是AAbb,从这里不难看出F1会形成两种基因型,分别是AABb以及AaBb。就这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两种基因型的植株。

第4小题,首先大家要搞清它的题意。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但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我们不难看出当初最早C、R染色体是1号染色体跟A同一个染色体上,我们发现C、R基因和a进行连在一起的,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时候说明在一代一代形成过程中,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显然C基因和R基因在发生减数分裂联会时发生不同程度的交叉和互换。在F1代中换过以后,它才会出现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在这里我们发现,丙的花粉母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如果染色体在C、R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这句话说的非常漂亮,如果只发生一次交换,现在大家看到的丙是没有发生过复制变化的,如果复制之后,这是原本的a基因,我们来看一下复制之后,两条同源染色体上a基因正常复制,左边的C基因正常复制,右边的R基因正常复制,我们要注意一个点,这个C基因和R基因并不在同一个位点上,同学们C基因在这个位点而R基因在这个位点,屏幕中说只发生一次交换,OK,我们来看一下,如果只发生一次交换,不管是C和这个R交换,也就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个非姐妹体染色之中只发生一次交换,要么这里的C换到这边,要么R换到这边,整个的1和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2和2撇是姐妹染色单体,当1撇上的C换到同源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时候,这是只发生一次互换,还有一种可能。假如说2号染色体换到1撇染色体当中去,不管是你换给了2或者2换给了1,这种互换只能发生一次,既然只能发生一次,那么换过之后就会有两条姐妹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两对单体,其中有一个既含C又有R,有一对是既没有C又没有R,他们不是等价互换而是换一部分,把C换过来之后,接受它的染色体上就既有C又有R,没有接受它的染色体就没有C也没有R。如果既有C又有R就意味着它既有蓝色荧光又有红色荧光,没有发生互换的只含蓝色荧光和红色荧光,所以最终形成的这四种花粉颜色应该分别是红色和蓝色,以及红蓝两色叠加的紫色或者无色,本道题最大的亮点就是考察了同学们在这道题分析过程中对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概念性的理解以及图形的掌握和记忆。

下边再来看一下这个实验,当丙个体出现之后,第一个原因它形成的四个花粉粒不分离,便于统计。另外当C、R基因被整合在了与a同一条染色体之后,之前题目就说了a对交叉互换率没有影响,所以像丙个体互换率它体现的就是C、R本身自然的互换率。A基因对交叉互换率是有影响的,由此大家可以分析出来,当丙个体a不影响互换率的时候它的互换率是多少。有A影响互换率的时候,互换率又是多少?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出来,A基因如题干所示它对于染色体交叉互换到底有多大影响?这才是考察本质,本道题是今天这张理综试卷生物的最大亮点试题,出的非常漂亮。

四、实验题部分解析

第31题中规中矩,只要找到实验中的变量,这道题就不难解决。

第1小题是送分题,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也就成为了本实验中的物理基因,后面的这个空基本也是送分,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什么为原料进行翻译?当然是以氨基酸原料。整个题考察的是,关于空白实验的对照。

第2小题,首先我们接种疫苗,谁作为抗原刺激机体? 一旦HPV侵入机体,而真正的HPV侵入机体是二次免疫,谁会迅速的繁殖分化?以下的这几个小题,我们都可以看到基本上考察的关于对空白设计实验对照的设计思路,我们只要能够牢牢抓住实验组和对照组单一变量,这些题都不难解决。

我们今天整套的这张北京试卷,大家可以看出来,最大的亮点体现的是对于思维和实验设计思路的考察,这也是未来不仅仅是北京,乃至于全国的试卷,对整个在理综考试中生物这门学科所担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考察同学们对于一个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用实验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去进行这样的比对的能力。

今天我们通过对于北京这套试卷解析,看到在未来的高考中我们的高考难度越走越稳定,也希望同学们,不管是届同学希望大家取得好成绩,届同学希望大家以非常良好的心态能够看清楚,我们考试在备考时候一轮二轮需要做什么样的复习工作,能够很好的进入高考备战阶段。

篇3:北京高考生物试题解析

《考试说明》没有了,怎么应对新高考北京高考适应性测试考题全科解析之生物学科

生物试题新添科普文阅读,考查传统文化,增加新题型

解析专家:精华学校鼎级班生物教研组长梁旸

本次高考生物适应性测试带来哪些新高考信号?考生在今后复习和备考中需要注意什么?今日上午,北京高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考试结束,精华学校鼎级班生物教研组长梁旸第一时间为考生进行独家解析。

精华学校鼎级班生物教研组长梁旸介绍,高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卷有对高考理综试卷生物部分考题的延续,也有贴近新高考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首先,这次测试有两点与高考没有太大变化:第一,考查的知识点和之前高考理综考查的生物部分比较一致,二者都是结合必修三本书和选修两本书来进行考查。第二,任务分配变化不大。本次测试选择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而考查能力的部分落在填空题上。此外,考查选修知识方面的非选择题里没有单独列出一道大题来考查,依然是把选修知识揉入必修知识中,将二者结合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材料或试题。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发现本次生物测试有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此次测试加大了阅读和文字的书写量,主要体现于本次试卷在不同题目当中呈现出不同的任务形式。

与往年高考题相比,多出了科普文阅读内容,这在将来的高考中不一定会设置成一道必考题,但只要有相关的素材和机会,就会出现在高考试卷当中。本次科普文阅读题型考查的是生态建设,大家不仅可以从试题中看到生态知识,也能学习到一些具体措施。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科普文阅读题型能对同学们更好地进行考查,也更容易进行区分,大家要深入学习相关素材。

除此之外,本次测试也提出其他任务形式,比如说明结果和想法理由,谈到书写流程,对某一个方案进行评价,列举措施,阐述一些技术和科学机制,对一些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等。这些任务出现在不同题目中,且基本上都是最后一问,需要大家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形式书写出来。大家在备考中一定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练习。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测试加强考查传统文化、科技发展和生态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社会热门问题,比如说,弘扬传统文化与生物学如何相关?传统发酵技术就属于传统文化,其生物学原理如何呈现?这需要考生在答题中体现。另外,最新的科技发展也会以信息的形式呈现在题目中。

在信息呈现方面,本次生物测试也有一些新特点。通常来说,高考题都是以实验结果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分析实验结论,而由于这次测试以及未来测试题量加大(现在测试选择题15道,非选择题6道),将会更多地考查基础知识,比如题目中呈现实验流程、作用机理等。

梁旸介绍,本次生物测试还有一个非常新的题型,即未提及的概念和未使用的术语让考生列举出,反向考大家一些内容。考生要把考题中的概念所在的大知识框架搞清楚,在大范围里将题目出现过的知识点摘出,再找出剩下的知识点。这个题型很新颖,很可能会在将来的考试中出现,所以考生要理解整体和局部概念关系,对基础知识和概念加强关注和认知。

在这里要提醒考生,一些在本次测试中没体现出来的、但在将来考试中可能会考的内容,比如探究性实验设计,即结合假设设计出一个实验,这在之前好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连续出现,且不只出现在一道题当中。

总体来说,此次生物测试和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相比难度低一些,但同学们不要盲目乐观,本次难度不一定与高考难度匹配。这次测试选择题难度虽不大,但给了我们分析问题的情景,如果读不懂,空有基础知识也无法解决问题,且新题型与题量增加都指向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大家要按照老师的嘱咐复习,及时总结,对生物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更透彻,把高考试卷当成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最新推荐

高一生物下册期末模拟题及答案

关于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叙述、猴、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中核酸的碱基种类数的问题,以及生物进化的趋势、染色体和DNA的关系、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l(AaBb)与双隐性类型的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等问题。此外,还探讨了精原细胞形成精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热门推荐

高一生物必背知识点

高一生物中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点,包括渗透作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机制,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内容。文章中详细阐述了相关概念和原理,如渗透作用的发生条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植物吸水的方式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

猜你喜欢

文言文古诗必背篇目

文言文古诗中的必背篇目,包括多首古诗如李白的《行路难》、杜甫的《望岳》和《春望》,以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三峡》和《马说》两篇文言文。这些篇目的内容涵盖了自然景观、人生哲理、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值得背诵学习。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