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理人口容量知识点

地理人口容量知识点

2025-05-25
地理人口容量知识点

篇1:地理人口容量知识点

一、环境承载力

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多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

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地理高一必修2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2:地理人口容量知识点

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

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爆炸,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

篇3:地理人口容量知识点

篇3:地理人口容量知识点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模式 特 点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1. 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代中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1. 内地到沿海

2. 山区到平原

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记忆]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记忆]

(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

1、城市形态的概念:[记忆]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记忆]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举例 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理解]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记忆]

5、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理解记忆]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记忆]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中心地理论[理解]

前提: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

分离的圆形服务范围 相切的服务范围 六边形的服务范围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

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

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记忆]

4、 城市化的意义:[记忆]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迅速 快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记忆]

来源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记忆]

(1) 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4:地理人口容量知识点

篇4:地理人口容量知识点

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可以粗略分为两个较小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小编准备了地理学科高一级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左右。

4.人口的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5.人口问题: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

解决措施: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地理学科高一级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5:地理人口容量知识点

篇5:地理人口容量知识点

  一、环境承载力

  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多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

  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练习题: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②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最恰当的()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

篇6:地理人口容量知识点

本节的主要考点在于人口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要关注人口数量的增长,也要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要关注人口增长对资源需求量带来的压力,也要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供大家参考。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简单的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主要因素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最主要因素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简单的说: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适度人口或理想人口。

2、人口的合理容量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附注: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知识扩展

1、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在概念、含义方面的区别。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 术等条件,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而所指的人口规模应该是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生存必需的最低生活 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其含义为在一定条件下,地球及其各 个部分具有的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能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人口。要分辨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含义,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 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人类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2、在学习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时,要结合自然地理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进行理解,明确作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必然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因此环境能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就必然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

本节考点分析

本节的主要考点在于人口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要关注人口数量的增长,也要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要关注人口增长对资源需求量带来的压力,也要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上面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对于大家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非常有帮助,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最新推荐

常见遗传方式的高考命题方向及快速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题中常见遗传方式的命题方向和快速解题技巧。文章介绍了如何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归纳解决遗传问题的规律,使这类问题的解决变得快速简便。文章还提供了口诀速判法,包括直解法等,并举例说明了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北京高考物理逐题解析

热门推荐

古代科技思想与实践

古代科技思想与实践的辉煌成就及其原因。文章详细列举了四大发明、天文学、数学、农书、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并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高度发达的原因。摘要为:本文阐述了古代科技思想与实践的辉煌成就,涉及四大发明、天文学等多个领域,并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猜你喜欢

高二语文必修一教案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关于人的思想价值的观点。文章通过苇草的比喻,强调了思想使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浩大也不能毁灭人的思想。文章还提到思想是人的伟大之处,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同时,作者也指出了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性,认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