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历史课程:深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二历史课程:深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5-04-29
高二历史课程:深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

篇1:高二历史课程:深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发展。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惩罚性规定,使战后德国民族主义复仇主义情绪蔓延,成为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土壤。战胜国之间也矛盾重重,意大利和日本不满已得利益,伺机重新瓜分世界;美日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

还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矛盾。

2.1929~的经济大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垄断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急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

4.英法推行缓靖政策。二战前英法美推行的缓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1.缓靖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牺牲别国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二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缓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慕尼黑协定》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是绥靖政策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该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它严重地侵犯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同时,这一协定的签订,也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促使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推行祸水西指的自保政策。

三、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1.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这使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向外谋求出路。

2.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

3.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

4.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

四、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二战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对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战争,对后世的借鉴作用尤为重大。为了赢得战争,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潮流。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各国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他国的合理利益,达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有国家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以上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2:高二历史课程:深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文题目:高二历史三单元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实质,战争的爆发时间,标志事件。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

2、过程与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以张伯伦政府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了牺牲他国利益,苟且偷安,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国入侵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慕尼黑会议,德国突袭波兰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资源相当丰富,课前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成学习小组,发放各组的预习案。包括:二战的全面爆发;德国西进的过程。

导入

1.歌曲

(随着法西斯政权的稳定,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张也越来越猖狂,引发二战。西方国家是否也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呢,导入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

1.说说看:什么是绥靖政策?背景、目的、对象、表现、影响。

2.思考与讨论: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教师要及时的启发、引导。如:德国最初的侵略方向;西方国家想祸水东引;一战后,战争的残酷性使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巨大的削弱,致使英法集团的一部分人不敢同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只要有妥协的希望,就坚持妥协。)

3.说一说:绥靖政策的表现。

慕尼黑阴谋:背景、参与国、内容、影响。

二、德国进攻波兰和战争的爆发

1.本课一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于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春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据统计,在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9月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2.小组活动:介绍德国西进的过程。

(包括战争开始阶段英法对德宣而不战;法国的溃败;英国的不列颠之战。学生在介绍的同时进行生生互动式的提问。)

思维提速:德国为什么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

【教学反思】

第2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课程目标】

1. 知识和能力: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时间和过程,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的时间和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过程和方法:(1)简述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2)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战争初期,反法西斯力量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也促使反法西斯国家更加广泛和紧密地联合起来。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

【教学步骤】

导入:复习旧知,法西斯国家对外政策的特点?

一.德国东侵苏联

小组活动:介绍苏德战争。

各抒己见:苏德国战争中莫斯科保卫战为什么取胜?

战争的意义: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日本偷袭珍珠港

历史故事: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时展示相关的地图、影像资料。)

动脑筋: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三.《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1.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现在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思考与讨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意义?

(引导归纳:形成的基础;形成的标志,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它们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作用和意义,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2.学生自学,阅读找出时间;国家;文件名称;内容;并思考讨论问题《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对打败法西斯有何重要的作用?(课本69页)

四.斯大林格勒战役

1.教师介绍战争情况,结合地图讲解。

2.学生找出战争爆发时间;结果。

3.师生共同完成说说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和意义。

历史回眸:《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片段。(学生形象地感受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议一议: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两个转折)

【课堂小结】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范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教学反思】

第3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课程目标】:

1. 知识和能力:开罗会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情况;诺曼底登陆,德国和日本投降

2..过程和方法:(1)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会议召开对战争的影响。(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3.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教学重点和难点】雅尔塔会议 诺曼底登陆 德国和日本投降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言框《日本投降仪式图》

2.动脑筋: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

一、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二、诺曼底登陆

1.动脑筋: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简介来历)

2.想一想:诺曼底登陆的作用。

(使德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德灭亡。)

四、德国和日本投降

线索梳理:1.德国战败。(哪个国家军队最先攻克德国首都;德国何时降;德国的投降标志着什么?)

2.日本投降。(日本投降背景;中、美、苏等日本法西斯的战败发挥了什么作用;日本何时投降?)

3.历史法庭: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是二战受害者,你怎么看?

4.动动手:编制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大事年表。

5.思维拓展: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课后完成)

四 板书设计

1、战争转折

(1)转折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推动整个战争形势的变化,是二战重要转折点

2.国际会议

开罗会议: 中美英对日 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苏美英 对德 战后合作 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苏美英 对德 惩办战犯 联合国 波茨坦会议:处理德国 波茨坦公告

3、夺取胜利

登陆战:北非、西西里、诺曼底 胜利:5月德国投降;8-9月日本投降

4、性质影响

(1)性质: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特点: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

(3)影响:造成严重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国际帝国主义;

促进民族解放运动;促进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客观上推动科技发展

篇3:高二历史课程:深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发展。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惩罚性规定,使战后德国民族主义复仇主义情绪蔓延,成为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土壤。战胜国之间也矛盾重重,意大利和日本不满已得利益,伺机重新瓜分世界;美日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

还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矛盾。

2.1929~的经济大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垄断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急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

4.英法推行缓靖政策。二战前英法美推行的缓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1.缓靖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牺牲别国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二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缓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篇4:高二历史课程:深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文题目:高二历史下册三单元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1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20世纪代世界形势发展的基本特征:大危机使世界走和战争。

一、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的顶点 1、历史背景 (1)法西斯德国吞并奥地利: ① 时间 :3月; ② 提示 :这是德国在欧洲吞并的第一个主权国家; ③ 影响 :使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法西斯国家在地域上连成一片,增强了法西斯的势力; (2)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主要借口 :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 主要原因 :① 苏台德区经济发达,战略位置重要; ②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本性决定; 英法态度 :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以图祸水东引苏联; 2、慕尼黑会议 项 目基 本 概 况

时间地点9月;德国慕尼黑;

主要

代表英国:张伯伦;法国:达拉第;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

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不在场;(禁止当事国参加,违背了国际惯例)

主要内容订立《慕尼黑协定》,强行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实质牺牲小国利益,谋求大国安全,企图祸水东引,怂恿德国进攻苏联;

3、慕尼黑阴谋的影响 (1)损害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 (2)是西方大国绥靖政策和法西斯侵略政策相配合的产物,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3)慕尼黑协定严重恶化了国际局势,造成严重的后果: ① 暴露了英法的软弱,为德国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创造了条件; ※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时间:;

☆影响: △ 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 加速了德国侵略扩张的步伐;

② 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最大后果) ③ 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合作; ※ 链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约 原因 苏联与英法构建集体安全努力失败;

时间 8月,苏联为自身的安全同德国签订;

内容 双方互不侵略,划定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主要

影响 ① 使德国发动战争避免了两线作战之苦;

② 使苏联避免了首先遭到德军攻击,赢得了战备时间;

③ 使苏联放松了对德国的警惕,导致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

④ 靠牺牲东欧小国换取苏联的暂时和平,是大国强权的表现;

⑤ 客观上助长了希特勒发动更大规模侵略战争的野心;

⑥ 其实质是中立自保,是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纵容;

⑦ 使英法与苏联联合抗德已无可能,导致战前国际反法西斯战线没有形成;

※ 链接材料: 材料1:苏联认为:《苏德条约》是成功利用帝国主义矛盾的典范,是苏联外交的重大胜利; 材料2:西方国家认为:《苏德条约》是魔鬼的联盟(因《苏德条约》炸毁了慕尼黑阵线,英法祸水东引美梦破产)。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二战全面爆发 (1)爆发标志: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战争最先从东线打响) (2)波兰亡国之因: ① 德军强大,闪电突袭,波兰措手不及;

客观原因

② 英法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军苦战;

③ 苏联出兵波兰,向西扩展疆域,构建东方战线

④ 波军装备陈旧,战术落后;主观原因

(3)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备 注

具体原因① 德日对凡-华体系的惩治和压制极为不满;

② 代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催化作用

③ 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直接原因

④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客观

原因

⑤ 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促使世界大战的爆发;

⑥ 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孤立无援,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无法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

2、西线奇怪战争静坐战争 (1)概况:英、法对德宣而不战,在西线坐视波兰灭亡; (2)材料: 材料1:大战爆发后,德军在西线仅23个师,而英法联军有110个师。初期三个月中,英军仅损失1人;

材料2、英国认为: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明显英国希望波兰灭亡后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3)实质:英法绥靖政策在战时的继续; 3、苏联东方战线 (1)构建时间:9月至8月; (2)构建概况:向西部拓展疆域; ① 扩展疆土:芬兰东部大部分领土,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部分领土; ② 战线范围: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 (3)基本认识: ① 践踏了国际公法,体现了大国强权主义; ② 实质上是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三、西线战事 1、德军西线进攻 (1)开始时间:四五月,西线闪电战 (2)战争概况: ① 侵占北欧诸国:丹麦、挪威;(4月) ② 侵占西欧诸国:卢森堡、荷兰、比利时;(5月) ③ 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2、敦刻尔克大撤退 (1)概况:5月,被德军逼到法国敦刻尔克的40多万英法军队,经过拼死奋战,大部分撤到了英国。 (2)认识: ① 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② 丘吉尔评价:援救中孕育着胜利 3、法国沦亡 (1)德国总攻法国:6月,德军总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2)法 国 灭 亡:6月22日,法国投降,南部成立贝当为首的维希政府; (3)自由法国运动:戴高乐等爱国者流亡英国,坚持抗德斗争; (4)法国沦亡之因: ①根本原因:追随英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①英国扶德抑法,削弱了法国的相对地位;

②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英国无反应,损害了法国的战略地位

②长期受和平主义思潮影响,民众普遍追求和平,害怕战争;

③法国军事思想落后①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落后,军事指挥失当;

②自恃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以致战备不足;

4、英国军民的抗战 (1)绥靖政策破产:5月,绥靖首相张伯伦下台,抵抗首相丘吉尔就任; (2)英国抗战政策:面对德国进攻,丘吉尔坚定地执行抵抗政策 (3)不列颠之战: ★ 概况:710月,为迫使英国投降,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战和潜艇战;

★ 结果:丘吉尔领导英国军民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 认识:不列颠之战是二战以来希特勒德国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 提示:不列颠之战时中国正在进行百团大战;

※ 知识综合: (1)二战初期德国侵占的国家: 时 间国 家区 域

奥地利中欧,二战前侵占;

捷克斯洛伐克中欧,二战前侵占;

波兰东欧;

丹麦、挪威;北欧;

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西欧;

(2)二战初期德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① 德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② 英法长期绥靖政策导致战备松懈; ③ 小国国力太弱或存依赖心理;

最新推荐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练习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练习,主要介绍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受力情况以及加速度的变化等。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摘要如下:文章介绍了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关系,以及加速度的变化对物体运动状态

提高高二英语阅读能力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

必修一第二单元的检测结果。首先,文章提及了韩国歌曲《江南Style》的走红,其下载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引出了商品的概念和判断标准。接着,文章通过熊猫加字金银纪念币的发行,阐述了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最后,文章通过计算货币流通次数和实际发行量的差异,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