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1电磁波谱知识点

篇1:高二选修1电磁波谱知识点
【红外线的物理性质】
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 于绝对零度(-273℃)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称之为热射线。医用 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 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
【红外线的物理特性】
1.有热效应 2.穿透云雾的能力强
【红外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人体对红外线的反射和吸收 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皮肤对红外线的反射程度与 色素沉着的状况有关,用波长0.9微米的红外线照射时,无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 60%;而有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40%。长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上) 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因 而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选修1物理电磁波谱必备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2:高二选修1电磁波谱知识点
1. 振荡电流和振荡电路
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振荡电流,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LC电路是最简单的振荡电路。
2. 电磁振荡及周期、频率
(1)电磁振荡的产生
(2)振荡原理: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和线圈的自感作用产生振荡电流,形成电场能与磁场能的相互转化。
(3)振荡过程:电容器放电时,电容器所带电量和电场能均减少,直到零,电路中电流和磁场均增大,直到最大值。
给电容器反向充电时,情况相反,电容器正反方向充放电一次,便完成一次振荡的全过程。
(4)振荡周期和频率:电磁振荡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时间叫电磁振荡的周期,一秒内完成电磁振荡的次数叫电磁振荡的频率。对于LC振荡电路,
(5)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就是电磁场。
3. 电磁波
(1)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是横波,电磁波传递电磁场的能量。
(3)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
4.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1)发射
将电磁波发射出去,首先要有开放电路,其次,发射出去的电磁波要携带有信号,因而必须把要传递的电信号加别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去。
我们把将电信号加到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去的过程叫调制。
(2)传播
电磁波传播方式一般有三种:地波、天波、直线传播
地波:沿地球表面空间向外传播,适于长波、中波和中短波,传播距离为几百公里。
天波:依靠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适于传播短波,传播距离为几千公里。 直线传播:在短距离内(几十公里)依靠波的直进,直接在空间传播多用于传播微波,需有中继站接力才能传远。
(3)接收
① 电谐振、调谐
② 检波
四. 规律技巧
电磁波的波速问题
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与光速相同,
1. 同一种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频率电波源决定)、波速、波长发生改变,在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速度小。
2. 不同电磁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不同,频率越高,波速越小,频率越低波速越大。
3. 在真空中传播时,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速度相同
4. 电磁波和声波的特点不同,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频率均有关。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物理选修一电磁波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3:高二选修1电磁波谱知识点
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小编准备了高二选修一物理电磁波及其应用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7.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v==f T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
12.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高二选修一物理电磁波及其应用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4:高二选修1电磁波谱知识点
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小编准备了高二选修一物理电磁波的发现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伟大的预言
说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那年,麦克斯韦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诞生,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物理和物理天赋,他从小热爱科学,喜欢思考,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精心研读了法拉第的著作,法拉第关于场和力线的思想深深吸引了麦克斯韦,但麦克斯韦也发现了法拉第定性描述的弱点,那就是不能定量的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关系。因此,这位初出茅庐的科学家决定用他的物理才能来弥补。初秋,麦克斯韦特意去拜访法拉第,两人虽然在年龄上相差四十岁,在性情、爱好、特长方面也迥然各异,可是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却产生了共鸣。法拉第鼓励麦克斯韦:你不应停留在物理解释我的观点,而应该突破它。
说明:麦克斯韦学习了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亨利的研究成果,结合了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最终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
说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能产生感应电流,我们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流呢?一定是有了感应电场,因此,麦克斯韦认为,这个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实质是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路中的电荷就在这个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产生了感应电流。即使变化的磁场周围没有闭合电路,同样要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说明:自然规律存在着对称性与和谐性,例如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既然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电场,那么变化的电场能否产生磁场呢?麦克斯韦大胆地假设,变化的电场能够产生磁场。
问:什么现象能够说明变化的电场能够产生磁场?(例如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发生变化,那么螺线管内部的磁场要发生变化)
说明:根据这两个基本论点,麦克斯韦推断:如果在空间在空间某区域中有不均匀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能够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引起新的变化的电场.........这样变化的电场引起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又引起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二、电磁波
问:在机械波的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有何关系?(两者垂直)
说明:根据麦克斯韦的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互相垂直,而且两者均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电磁波是横波。
问:电磁波以多大的速度传播呢?(以光速C传播)
问:在机械波中是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在电磁波中是什么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呢?(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
三、赫兹的电火花
说明:德国科学家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场的理论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选修一物理电磁波的发现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5:高二选修1电磁波谱知识点
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小编准备了物理高二选修1电磁波谱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引入新课
师:电磁波的范围很广。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光波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都是电磁波。我们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排列成谱,就叫电磁波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作用。
(二)进行新课
1.电磁波谱
(投影)
师:请同学说出电磁波家族中,主要有哪些种类?波长最长的是什么?波长最短的是什么?他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应用?
学生观察图谱,发表见解。
生:电磁波家族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中的长波。波长最短的是射线。
师:下面我们依次认识这些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2.无线电波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2)无线电波有哪些主要应用?
3.红外线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哪两种电磁波之间?(2)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哪些?
4.可见光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2)可见光包括哪几种颜色的光?
(3)天空为什么看起来是蓝色的?傍晚的阳光为什么比较红?
5.紫外线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紫外线的波长范围?(2)紫外线有什么特点?(3)紫外线有哪些应用?
6.X射线和射线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这两种射线的波长有何特点?(2)X射线和射线有什么特点?
(3)X射线和射线有哪些主要用?
7.电磁波的能量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哪些证据能够说明电磁波具有能量?(2)怎样理解电磁波是一种物质?
8.太阳辐射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从太阳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有哪些种类?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在哪一个波段附近能量最强?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学习电磁波谱的构成,了解了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应用。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物理高二选修1电磁波谱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6:高二选修1电磁波谱知识点
一、电磁波的发现
1、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一: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在变化的磁场中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涡旋电场)◎理解:(1)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
(2)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电场
2、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麦克斯韦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理解:(1)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
(2)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磁场
3、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
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
恒定的磁场不产生电场
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
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电场
振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
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4、电磁场: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着的,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5、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
6、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按正弦规律变化,二者相互垂直,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v=λf
(3)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
7、赫兹的电火花:赫兹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他还测量出电磁波和光有相同的速度.这样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赫兹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篇7:高二选修1电磁波谱知识点
高中物理学科强调注重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同时,高中物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了近代物理的内容。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物理选修1第四章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基本上,光是電磁波的一種。
一般我們稱的可見光,是指380nm到780nm的電磁波。太陽光幾乎包含了所有波長的電磁波,但是由於大氣層將其中大部分反射回去,所以達到地面的電磁波以可見光佔大部分。
下圖是電磁波的圖譜。
312nm-1050nm 是人眼可见范围!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 知到波长大约在380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电磁波最为 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的范围受大气层影响。大气层对于大部分的电磁波辐射来讲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其他少数如无线电通讯波段等例外。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见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看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界。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m 之间。
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完全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红外线的物理性质】
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 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 )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红外线的物理特性】
1.有热效应
2.穿透云雾的能力强
【红外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人体对红外线的反射和吸收
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皮肤对红外线的反射程度与色素沉着的状况有关,用波长0.9微米的红外线照射时,无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60%;而有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 量约40%。长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上)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因而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短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 内)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
高二年级物理选修1第四章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8:高二选修1电磁波谱知识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
2.了解无线电波的发射过程和调制的简单概念。
3.了解调谐、检波及无线电波接收的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总结了解无线电波的基本应用,了解现代技术的应用方法,学会基本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无线电波应用原理的基本认识感悟科学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端正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对本节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调谐的理解,无线电波发射与接收过程。
【教学方法】演示推理法和分析类比法
【教学用具】信号源,示波器,收音机,录音机,调频发射机,计算机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磁波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无线电通信以及航空、航天中的自动控制和通信联系,都离不开电磁波.在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那么无线电波是怎样发射和接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二)进行新课
1.无线电波的发射
师:请同学们讨论,在普通LC振荡电路中能否有效地发射电磁波?
学生讨论。
生:在普通LC振荡电路中,电场主要集中在电容器的极板之间,磁场主要集中在线圈内部。在电磁振荡过程中,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在电路内部完成的,辐射出去的能量很少。不能有效地发射电磁波
师:有效地发射电磁波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师生总结:要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要满足如下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才能有效地把电磁场的能量传播出去。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改造普通的LC振荡电路,才能使它能够有效地发射电磁波?
师生一起讨论后,引出开放电路的概念。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就可以有效地把电磁波发射出去。
如图所示,是由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的示意图。
师:无线电波是由开放电路发射出去的。
讲解:在实际应用中常把开放电路的下端跟地连接。跟地连接的导线叫做地线。线圈上部接到比较高的导线上,这条导线叫做天线。天线和地线形成了一个敞开的电容器,电磁波就是由这样的开放电路发射出去的。电视发射塔要建得很高,是为了使电磁波发射得较远。实际发射无线电波的装置中还需在开放电路旁加一个振荡器电路与之耦合,如图所示。
振荡器电路产生的高频率振荡电流通过L2与L1的互感作用,使L1也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流,振荡电流在开放电路中激发出无线电波,向四周发射.
师:发射电磁波是为了利用它传递某种信号。例如无线电报传递的是电码符号,无线电广播传递的是声音,电视广播传递的不仅有声音,还有图像。这就要求发射的电磁波随信号而改变。电磁波是怎样传递这些信号的呢?
讲解: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如果把这种电信号加到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那么,载有信号的高频振荡电流产生的电磁波就载着要传送的信号一起发射出去。把要传递的信号加到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调制。
进行调制的装置叫做调制器。要传递的电信号叫做调制信号。
使高频振荡电流的振幅随调制信号而改变叫做调幅(AM)。
使高频振荡电流的频率随调制信号而改变叫做调频(FM)。
右图是调幅装置的示意图.接在振荡器和线圈之间的话筒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调制器,由声源发出的声音振动使话筒里的碳粒发生时松时紧的变化,它的电阻也发生时大时小的变化。所以,虽然振荡器产生的是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但是线圈通过的却是随声音而改变的高频调幅电流.由于线圈的互感作用,从开放电路中发射的也是这种高频调幅电流。这种电磁波叫调幅波。(多媒体演示:调幅波)
(用示波器观察调幅波形)
2.无线电波的接收
师:处在电磁波传播空间中的导体,会产生感应电流,导作中感应电流的频率与激起它的电磁波频率相同,因此,利用放在电磁波传播空间中的导体,就可以接收到电磁波,这样的导体就是接收天线。
在无线电技术中,用天线和地线组成的接收电路来接收电磁波。
讲解: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无线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种无线电通讯设备,它们不断地向空中发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强弱不等地弥漫在我们周围。如果不加选择地把它们都接收下来,那必然是信号一片混乱,分辨不清,达不到我们传递信息的目的。所以,接收电磁波时,首先要从诸多的电磁波中把我们需要的选出来,通常叫做选台。这就要设法使我们需要的电磁波在接收天线中激起的感应电流最强。在无线电技术里,是利用电谐振来达到这个目的的。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相当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
(用示波器观察电谐振波形)
师: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能够调谐的接收电路叫做调谐电路。
如图是收音机的调谐电路。调节可变电容器的电容来改变调谐电路的频率,使它跟要接收的电台发出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这个频率的电磁波在调谐电路里激起较强的感应电流,这样就选出了这个电台。(演示调谐过程)
讲解:收音机接收的经过调制的高频振荡电流(对应图讲解),这种电流通过收音机的耳机或扬声器,并不能使它们振动而发声,为什么呢,假定某一个半周期电流的作用是使振动片向某个方向运动,下一个半周期电流就以几乎同样大的作用使振动片向反方向运动.高频电流的周期非常短,半周期更短,而振动片的惯性相当大,所以在振动片还没有来得及在电流的作用下向某个方向运动的时候,就立刻有一个几乎同样大的作用要使它向反方向运动,结果振动片实际上不发生振动.要听到声音,必须从高频振荡电流中检出声音信号,使扬声器(或耳机)中的动片随声音信号振动。
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电流中检出所携带的调制信号过程,叫做检波。检波是调制的逆过程,因此也叫解调。由于调制的方法不同,检波的方法也不同。检波之后的信号再经过放大、重现,我们就可以听到或看到了。
下面介绍收音机中对调幅波的检波。
右图是晶体二极管的检波电路,是利用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进行检波的。调谐电路中产生的是经过调幅的高频振荡电流,L1和L2绕在同一磁棒上,由于互感作用,在L2上产生的是高频交变电压.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通过它的是单向脉动电流,这个单向脉动电流既有高频成分,又有低频的声音信号,高频成分基本从电容器C(复习旁路电容器)通过,剩下的音频电流通过耳机发声。(用示波器观察检波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晶体二极管收音机的电路图.这种收音机声音很小,只能用开机收听本地电台.为了提高收音机的接收性能,需要用放大器把微弱的信号放大.图示是加有放大器的收音机方框图.由天线和调谐电路接收到的高频调幅电流,先通过放大器进行高频放大,然后进行检波和低频放大,放大后的音频电流输送到喇叭,使它们发出声音。
下面我们通过调幅和调频两种方式,来看看无线电波发射和接收的全过程。
(1)调幅发射和接收。(实验演示)
(2)调频发射和接收。(实验演示)
比喻:
高频电流火车 音频电流货物
调制发射传播调谐解调
装货出站运行进站卸货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无线电波的分段。(投影)
波段波长频率传播方式主要用途
长波30 000 m~3 000 m10 kHz~100 kHz地波超远程无线通讯和导航
中波3 000 m~200 m100 kHz~1 500 kHz地波和天波调幅无线电广播、电报、通信
中短波200 m~50 m1500 kHz~6 000 kHz
短波50 m~10 m6MHz~30 MHz天波
微波米波10 m~1 m30MHz~300MHz近似直线传播调频无线电广播、电视、导航
分米波1 m~0.1 m300 MHz~3 000 MHz直线传播电视、雷达、导航
厘米波10 cm~1 cm3 000 MHz~30 000 MHz
毫米波10 mm~1 mm30000MHz~300 000 MHz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电磁波的产生和发射条件。
2.开放电路的结构和特点。
3.电磁波的发射过程和接收过程
(四)课余作业
完成P92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阅读P91科学足迹。
预习下一节: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附:巩固训练
1.电磁波的调制有哪两种方式?
2.什么叫电谐振?
3.调谐过程中,若接收同一波段内的不同信号,通常是改变电路中哪个元件的值?
4.发射电磁波为什么要用开放电路?
5.接收电磁波信号时,为什么要调谐?
6.调谐电路中可变电容器的动片从完全旋入到完全旋出仍接收不到某较高频率电台发出的电信号,要收到该电台的信号,应该怎么办?
A.增加调谐电路线圈的匝数B.加大电源电压
C.减少调谐电路线圈的匝数D.减小电源电压
参考答案:
1.电磁波的调制有调幅和调频两种方式。
2.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电谐振。
3.调谐过程中,通常是改变调谐电路中电容器的电容。
4.振荡电路要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要尽量分散到大的空间,只有开放电路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因此,发射电磁波要使用开放电路。
5.在空间里有大量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传播.要接收到其中某一频率的信号,必须使这一信号在接收电路中引起电谐振,因此必须进行调谐。
6.C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物理选修1第四章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