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篇1: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由小编为您提供的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祝您学习愉快!
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
A、猪的骸骨 B、稻谷存遗
C、贮粮窖穴 D、炭化粟粒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3.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根本上是因为:(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统治政策的差异
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4.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地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
C、君主土地私有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5.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 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大规模分工合作
6.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①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②江南地区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③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④农村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增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附件: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深圳)
篇2: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考试是测试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学到真正重要和有用的知识的必要途径,下面介绍的是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
1. 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公元前,周武王灭商建周,封妫满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妫满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 B.妫满可按照喜好来选择继承人
C.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姓贵族 D.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
2.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宋鲁两国可以通婚 B.晋国是姬姓封国
C.秦国国君是周王室贵族 D.秦鲁两国可以通婚
3.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反 映的实质是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监 察官员 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D.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4. 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的铁器。铁器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 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② 促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 促使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④ 促进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
5.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新课 标 第 一 网
A.精耕细作的特点 B.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C.注重因地制宜 D.发展 尊重自然规律
6.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上述现象应开始大量出现在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A.农本商末的观念仍占主导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参加科举获取功名的风气盛行 D.理学伦理道德遭抛弃
8.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9.《全球通史》载: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可以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儒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道家关注天人关系
B.儒家主张以德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C.儒家主张克己复礼,道家主张兼爱非攻
D.儒家和道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 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篇3: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2.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3.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5.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8.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
A.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B.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10.从中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的时候
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极为困难
C.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D.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11.伊索克拉底说: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种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下列能代表雅典人精神面貌的是
①漫长的海岸线,风光旖旎②集体管理的民主制度③人文主义精神④泽被后世的法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2.一学者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13.有人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随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14.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州权观念
15.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专制色彩
16.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
17.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18.有学者认为:19世纪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
19.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20.从专制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人民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分别颁布于、、 B.由国民议会、议会、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了三权分立、议会至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标志着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21.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22.《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
23.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25.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 B.官营手工业兴盛 C.雇佣关系出现 D.家庭手工业普及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23、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34、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45、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5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67、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7
26.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自耕农数量减少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D.土地兼并加剧
27.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 B.洪仁獵.李鸿章 D.严复
28.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29.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相对应的是
30.左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
32.某博客的一个贴子在分析当今国际格局时绘制了一个天平示意图,如右上图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一超多强趋势,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A.日中俄印 B.法德英日 C.欧日俄中 D.亚非拉美
33.右图是第16届广州亚运会海上丝路奖牌背面。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商埠、港口,有两千多年的开放贸易史,是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奖牌背面设计以中国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如果你是一位亚运会的志愿者,要介绍广州有关的主题史实正确的有
A.在唐朝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B.鸦片战争前严禁对外贸易
C.《天津条约》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D.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强调对外出口
34.右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决心书图,图中的B曲线代表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35.《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D.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国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23、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34、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45、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5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67、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7
36.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其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教外,海地还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请问它应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37.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实现了自由贸易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38.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39.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40.合肥某高三同学在课外阅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一文时遇到两个字迹模糊的文字:必须永远有运用自己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依据所学业可知必定是
A.知识 B.信仰 C.理性 D.权利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2题,计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材料四: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国务院
党派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国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及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6
材料五: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小皮特首相遭到下院议会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阁责任制最后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六: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宪法》
(1)据材料分析,在伯里克利看来,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4分)
(2)据材料三、四,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2分)据材料一、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比较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异同。(6分)
(3)欧美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但为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导致专制又采取了一些分权的措施。结合材料五、六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美两国分别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你对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认识。(2分)
42.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6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