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方程式与知识点

篇1:高中化学方程式与知识点
万能配平法(待定系数法)
英文字母表示数,
质电守恒方程组。
某项为一解方程,
若有分数去分母。
说明:这首诗介绍的是万能配平法的步骤。该方法的优点是:该法名副其实万能!用它可以配平任何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如果你把这种方法熟练掌握了,那么你就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不会配平。该法的弱点是: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比较多的化学方程式,用该法则配平速度受到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其速度的快慢决定于你解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能力,如果解方程组的技巧掌握的较好,那么用万能配平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速度也就很理想了。
解释:
1.英文字母表示数:数指需要配平的分子系数。这句的意思是说万能配平法的第一步是用英文字母表示各分子式前的系数。
举例:请用万能配平法配平下列反应式:
Cu+HNO3(浓) Cu(NO3)2+NO2+H2O
根据诗意的要求用英文字母表示各分子前的系数,于是得到如下反应方程式:
ACu+BHNO3(浓)-------①
2.质电守恒方程组:该法的第二步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列多元一次方程组(若不是离子方程式,则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
根据诗意的要求列出下列方程组:
Cu(NO3)=A H2O=B/2 NO2=B-2A=(3B-6A-B/2)/2
3.某项为一解方程:意思是说该法的第三步是令方程组中某个未知数为1,然后解方程组。
解:4A=B A:B=1:4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②
说明:在实际配平过程中,到底该令那一项为1,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解方程组简便为准。一般是令分子式比较复杂的一项的系数为1。
4.若有分数去分母:意思是说该法的第四步是将第三部解方程组得到的方程组的解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若有的系数是分数,则要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各分母被去掉,使分数变为整数。
根据诗意的要求将方程②两边同乘以4得: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篇2:高中化学方程式与知识点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篇3:高中化学方程式与知识点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篇4:高中化学方程式与知识点
一、离子反应常见类型: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例:Ag++Cl-=AgCl↓2H++CO32-=CO2↑+H2O
2、置换反应型:例:Zn+2H+=Zn2++H2↑Cl2+2I-=2Cl-+I2
3、盐类水解型:例:NH4++H2O==NH3·H2O+H+CH3COO-+H2O==CH3COOH+0H-
4、复杂的氧化还原型:例:MnO4-+5Fe2++8H+=5Fe3++Mn2++4H2O另外还有生成物中有络合物时的离子反应等。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1、只能将强电解质(指溶于水中的强电解质)写出离子形式,其它(包括难溶强电解质)一律写成分子形式。如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因此熟记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强电解质能溶于水是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基础和关键。
2、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如铜与浓H2SO4的反应,浓H2SO4与相应固体物质取HCI、HF、HNO3的反应,以及Ca(OH)2与NH4Cl制取NH3的反应。
3、碱性氧化物虽然是强电解质,但它只能用化学方程式写在离子方程式中。如CuO与盐酸的反应:CuO+2H+=Cu2++H2O
4、有酸式盐参加的离子反应,对于弱酸酸式根离子不能拆成H+和酸根阴离子(HSO4-除外)。如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不能写成:H++OH-=H2O
5、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首先写好参加反应的离子,然后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用观察配平并补齐其它物质即可;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先写好发生水解的离子,然后确定产物,再配平并补足水分子即可。
6、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即离子方程式不仅要配平原子个数,还要配平离子电荷数和得失电子数。如在FeCl2溶液中通入Cl2,其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Fe2++Cl2=Fe3++2Cl-,因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应写成:2Fe2++Cl2=Fe3++2Cl-。
7、不能因约简离子方程式中局部系数而破坏整体的关系量。如稀H2SO4和Ba(OH)2溶液的反应,若写出为:Ba2++OH-+H++SO42-=BaSO4+H2O就是错误的,正确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篇5:高中化学方程式与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中,在离子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的相对大小有时候决定反应的实质、产物的种类和存在形式,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辨析这些反应,才能找到恰当的方法突破难点。
一、碱与酸酐的反应
多酸的酸酐与碱反应,酸酐少量生成正盐,酸酐过量生成酸式盐。
1、CO2与NaO
少量CO2:CO2+2OH-==CO32-+H2O
过量CO2:CO2+OH-==HCO3-
此外,当CO2通入NaAlO2、Ca(ClO)2、Na2SiO3等溶液中时,CO2少量生成碳酸盐,过量生成碳酸氢盐。不过有一个例外,当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无论CO2少量还是过量,均生成碳酸氢钠,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氢钠酸性的缘故。
类似的还有:SO2、H2S等通入到碱液中。
二、氢氧化铝的两性
2、AlCl3与NaOH
少量NaOH:Al3++3OH-==Al(OH)3↓
过量NaOH:Al3++4OH-==AlO2-+2H2O
3、NaAlO2与HCl
少量HCl:AlO2-+H++H2O==Al(OH)3↓
过量HCl:AlO2-+4H+==Al3++2H2O
所以,以NaAlO2 或AlCl3为原料制备Al(OH)3沉淀,一定控制好酸碱的用量。
三、酸式盐与碱
4、NaHSO4和Ba(OH)2
溶液呈中性:2H++SO42-+Ba2++2OH-==2H2O+BaSO4↓
SO42-沉淀完全++SO42-+Ba2++OH-==H2O+BaSO4↓
5、NaHCO3和Ca(OH)2
石灰水少量: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石灰水过量:Ca2++OH-+HCO3-==CaCO3↓+H2O
6、Ca(HCO3)2和Ca(OH)2
石灰水少量或过量:Ca2++OH-+HCO3-==CaCO3↓+H2O
7、Mg(HCO3)2和NaOH
NaOH少量:Mg2++2OH-==Mg(OH)2↓
NaOH过量:Mg2++2HCO3-+4OH-==Mg(OH)2↓+2CO32-+2H2O
方法:少量物质定为1,且符合组成关系,过量物质需要多少写多少。
四、复盐与碱
8、KAl(SO4)2和Ba(OH)2
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Al3+沉淀完全):
2Al3++3Ba2++3SO42-+6OH-==2Al(OH)3↓+3BaSO4↓
沉淀的质量最大(SO42-沉淀完全):
Al3++2Ba2++2SO42-+4OH-==AlO2-+2BaSO4↓+2H2O
KAl(SO4)2和Ba(OH)2 1:1反应
2Al3++3Ba2++3SO42-+6OH-==2Al(OH)3↓+3BaSO4↓
方法:先确定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再根据离子的反应实质确定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关系。
五、氧化还原顺序问题
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先和氧化性强的物质反应;一种氧化剂遇到多种还原剂,先和还原性强的物质反应。
9、FeBr2溶液中通入Cl2(Fe2+比Br-还原性强)
少量Cl2:2Fe2++Cl2==2Fe3++2Cl-
过量Cl2:2Fe2++Br-+3Cl2==2Fe3++2Br2+6Cl-
50%Br—被氧化:2Fe2++2Br-+2Cl2==2Fe3++Br2+4Cl-
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I-比Fe2+还原性强)2I-+Cl2==I2+2Cl-
10、FeCl3和Zn
少量Zn:2Fe3++Zn==2Fe2++Zn2+
过量Zn:2Fe3++3Zn==2Fe+3Zn2+
小结:
离子方程式中量不同而面目不同多有存在,百变不离其宗,抓住基本方法,书写就能快速准确:
1、酸式盐与碱反应,少量物质定为1(阴阳离子参加反应,计量系数必须符合组成关系),多量物质需要多少写多少。
2、如果有不同的要求,根据题意定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再研究离子之间的反应实质
篇6:高中化学方程式与知识点
热化学方程式
1、盖斯定律及其在反应热计算中的应用:
a、有些化学反应进行很慢或不易直接发生,很难直接测得这些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盖斯定律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
b、在化学计算中,可利用热化学方程式的组合,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c、在化学计算中,根据盖斯定律的含义,可以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减运算,比较△H的大小。
2、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a、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b、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c、热化学方程式中加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用分数,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常见考法
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均与反应热的计算有关,而高考也是就这两方面来考查对于该知识的掌握,考查的形式常见选择题、填空题,计算出现的几率较小。
误区提醒
盖斯定律是热化学中一个相当有实用价值的定律。其内容是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即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等于分几步完成的反应热之和。利用这一规律,可以从已经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反应的热效应,它是间接求算反应热的常用方法。
篇7:高中化学方程式与知识点
基本步骤
写明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
①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一律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气体、氧化物,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②对于微溶物质来说在离子反应中通常以离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但是如果是在浊液里则需要写出完整的化学式,例如,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写离子符号,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用化学式表示。浓硫酸中由于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也书写化学式。浓硝酸、盐酸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写离子式。
删
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和分子。
查
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是否配平,还要看所得式子化学计量数是不是最简整数比,若不是,要化成最简整数比。
编辑本段
正误判断
依据四原则
⑴客观事实原则
如2Fe + 6H+ ==== 2Fe3+ + 3H2,错在H+不能把Fe氧化成Fe3+,而只能氧化成Fe2+。应为:Fe + 2H+ ==== Fe2+ + H2。
⑵质量守恒原则
如Na + H20 ====Na+ + OH- + H2,错在反应前后H原子的数目不等。应为:2Na + 2H2O ==== 2Na+ + 2OH- + H2。
⑶电荷守恒原则
如Fe3+ + Cu ==== Fe2+ + Cu2+,错在左右两边电荷不守恒。应为:2Fe3+ + Cu ====2Fe2+ + Cu2+。
⑷定组成原则
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H+ + SO42- + Ba2+ + OH- ==== BaSO4 + H2O,错在SO42-和H+,Ba2+和OH-未遵循1:2这一定组成。应为:2H+ + SO42- + Ba2+ + 2OH- ====BaSO4 + 2H2O。
看拆分正误
⑴能拆分的物质
如Ca(HCO3)2 + 2H+ ====Ca2+ + 2CO2 + 2H2O,错在未将Ca(HCO3)2拆分成Ca2+ 和HCO3-。应为:HCO3- + H+ ====CO2 + H2O。
可见:能拆分的物质一般为强酸(如盐酸HCl)、强碱(如氢氧化钠NaOH)、和大多数可溶性盐(氯化钠NaCl)等强电解质
⑵不能拆分的物质
一、难溶物不拆
例l:向碳酸钙中加入过量盐酸。
错误:CO32- + 2H+= CO2 +H2O
原因:CaCO3难溶于水,像BaSO4、.AgCl、Cu(0H)2、H2SiO3等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
正确:CaCO3 + 2H+ = CO2 + Ca2+ + H2O
二、微溶物作生成物不拆
例2:向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
错误:该反应不能发生 .
原因:CaSO4是微溶物,像Ag2SO4、MgCO3、Ca(OH)2等微溶物,若作为生成物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
正确:SO42- + Ca2+ = CaSO4
说明:微溶物作反应物,浓度较小时拆成离子式,浓度较大时应写成化学式。
三、弱电解质不拆
例3: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错误:Al3+ + 30H-=Al(0H)3
原因:氨水为弱电解质,像H2O、HF、CH3COOH等弱电解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
正确:Al3+ + 3NH3H2O=Al(OH)3 + 3NH4+
四、氧化物不拆
例4:将氧化钠加入水中。
错误:O2- + H20=20H-
原因:Na2O是氧化物,氧化物不论是否溶于水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
正确:Na2O+H2O=2Na+ + 20H-
五、弱酸的酸式酸根不拆
例5: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错误:2H+ + CO32- = CO2 + H2O
原因.HCO3-是弱酸H2C03的酸式酸根,像HSO3-,、HS-、H2PO4-等离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
正确:HCO3- + H+ = C02 + H20
注意:对于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其阴离子在稀溶液中应拆开写成
H+与SO4形式,在浓溶液中不拆开,仍写成HSO4。
六、固相反应不拆
例6:将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
错误:NH4+ + OH- = NH3 + H20
原因:写离子反应的前提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反应,固体与固体的反应尽管是离子反应,只能写化学方程式,不写离子方程式。
正确:2NH4Cl+Ca(0H)2= CaCl2 + 2NH3 +2H2O(化学反应方程式)
七、非电解质不拆
蔗糖、乙醇等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分子式。
篇8:高中化学方程式与知识点
高中化学常见习题解题方法,高中化学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减轻学习任务,掌握更多的高中化学知识点.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一定要涉及的就是化学知识的解题和运算.如何选择解题方法,既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又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运算过程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量守恒法
定鲢守恒几乎是贯穿高中化学和物理的一个最常见的概念,在日常的学习中经常会看到,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多种守恒的情况,然而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高中化学方程式,它所遵循的就是守恒定律,在日常的解题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守恒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例如,在化学的方程式中有很多关于守恒的关系定式,包括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体积、质量、物质的量,而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得失的电子数、原子数都应当是守恒的.
例1 ( 全国卷)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 25 g磷消耗掉314 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
(A) 1:2 (B) 2:3 (C) 3:1 (D) 5:3
解析:这足全国卷的一道化学题,这道题就可以使用守恒来解决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n( PCl3)=x mol,n(PCl5)=y mol,由P元素有:x+y=0.25/31≈0.008①;由Cl元素守恒确3x+5y= (0. 314x')/22.4≈0.028②,联立之解得:x=0. 006,y=0.002,故选(C).这道题的解题核心就是守恒问题,同时也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但守恒问题是这个问题的核心解决方法.
二、差量解题法
差量解题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解答之前,一定要认真观察题目的要求和内容,根据问题中所涉及的原理和变量进行差量计算.
例2 (江苏卷)CO(g)+H20→CO,(g)+H1(g)反应并放热.现有3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I、Ⅱ、Ⅲ,在1.中充入1 mol CO和1mol H20,在II中充入I和1 mol CO,和1nlol H2,在Ⅲ中充入2 mol CO和2 mol,H2O.7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I、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I{)容器l、Ⅱ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容器I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多
(D)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l
解析:若温度恒定,容器I、Ⅱ等效,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但两者温度不等,容器I温度大于700 °C.容器Ⅱ温度小于700 ℃,有利于容器I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容器Ⅱ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容器I中CO的转化率相应减小,容器Ⅱ中CO,的转化率同样会相应减小,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 1.答案为(C)(D).
三、化学方程式法
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郁足十分复杂的,这时候化学方程式的作用就得以充分的发挥,化学方程式简单,明了,能够有效地使复杂的题型变得简单,化学中的很多实验和方法法都是建立在对等的条件下,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如混合物和纯净物.再例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就连化学方程式的前后都是辩证而统一的,掌握好方程式的对等关系,在进行题目的分析,根据方程式进行解题.
例3 (上海市高考)由5 mol Fe2O3,4 mol Fe3O4和3 mol Fe0组成的混合物,加人纯铁1 mol并在高温下和Fe2O3反应。若纯铁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混合物中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
(A)4:3 (B)3:2 (C)3:1 (I))2:1
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计算知识.分析题给混合物和高温 -发生的反应,可知当Fe203+ Fe= 3Fe0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确6 mol Fe0、4 mol Fe203,则Fe0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当发生反应:Fe20 3+Fe+ Fe0=Fe2O3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2 mol Fe0,4 mol Fe203,则Fe0与Fe2O3,的物质的il}之比为1:2;当两反应均存在时,Fe0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处于两者之间,故(B)(C)可能.这道题就是基于化学方程式的一道典型题目,把几种可能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列出来,然后从最大值最小值去分析,使其因果关系显得十分明显、简单,从而迅速地做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四、极限法
极限判断是指从事物的极端上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该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确定了事物发展的最大(或最小)程度以及事物发生的范围.这种方法,适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一般是处理混合物计算时使用,就是假定混合物只含有其中一种成分,通过定量计算,可以得出某些数据的取范围.
例4在标准状况下H,和Cl,的混合气体Al,经光照后完全反应,所得气体恰好能使6 mol的NaOH完全转化为盐,则a,b的关系不可能是下列的( )
(A)6= a/22.4
(B)6>a/22.4
(C)6≥a/11.2
(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