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知识点

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知识点

2024-12-02
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知识点

篇1: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知识点

1.高二必修二知识点(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一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2.高二必修二知识点(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二

  1.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

  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高二必修二知识点(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三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4.高二必修二知识点(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四

  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的商帮:

  (1)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商业中心

  (2)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3)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5)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

5.高二必修二知识点(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五

  1.金融活动

  与货币收支有关的交易和借贷等经济活动,就是金融活动。

  2.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

  (1)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

  (2)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

  3.从金银货币到纸币

  用黄金充当货币的制度,叫金本位制。现代货币制度,是以纸张作为货币材料,并且币值不再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制度,也叫纸币本位制度。

  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没有法定的含金量。

  4.货币借贷活动

  货币作为财产的代表,不仅可以储存起来作为未来的购买力,而且可以通过出让给别人收取利息实现增值。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

  在让渡货币使用权的借贷活动中,当事人双方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货币借贷活动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5.利率及计算公式

  (1)利率是一定时期中的利息和本金的比率。

  (2)利率有单利和复利之分

  单利计算公式:单利=本金×利率×年数

  年数复利计算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

篇2: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知识点

1.高二必修二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一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2.高二必修二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二

  DNA的复制

  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2、时间:细胞有丝_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_的间期,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来完成的。

  3、过程:

  ①、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4、特点:

  ①、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②、DNA复制是一种(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5、条件:

  模板:DNA母链,原料:游离的脱氧核酸,能量:ATP,有关的酶:解旋酶、聚合酶等。

  6、准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

  ②、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7、功能:传递遗传信息

  8、实质和意义:

  实质:以两条单链为模板,合成两个与原来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高二必修二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三

  一、相关概念

  1、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_,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二、染色体、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1、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_,是决定生物性状的结构功能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形排列。

  3、遗传信息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排列序列。

  4、每一个基因中可以含成百上千个核苷酸,但每个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三、DNA分子的特点

  1、稳定性: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2、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4n,n为碱基对数)

  3、特异性:每一个特定的DNA分子都有着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即储存特定的遗传信息。

4.高二必修二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四

  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的商帮:

  (1)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商业中心

  (2)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3)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5)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

5.高二必修二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五

  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的含义及特点

  ①消费结构的含义: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②消费结构的特点(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消费结构变化的方向遵循着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①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

篇3: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知识点

篇3: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知识点

1.高二必修三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一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2.高二必修三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二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爱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方便,但运量小,成本较高,运费较贵。适宜小量、近距离运输。

  3、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运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4、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投资大,运量小,运费。适宜运输急需,贵重且运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宜气态和液态运输。

3.高二必修三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三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食物链和食物网。

  2.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5.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6.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

  8.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4.高二必修三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四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5.高二必修三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五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

  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

  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

  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篇4: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知识点

篇4: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知识点

1.高二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一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发生了渗透作用,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高二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二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

  溶液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高二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三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4.高二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四

  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1)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2)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3)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4)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5)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5.高二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五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6.高二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六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3)消费为生产产生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劳动力。

篇5: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知识点

篇5: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知识点

1.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一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2.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二

  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3.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三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4.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四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

5.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篇五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合法的所有人民币或者外币储蓄机构,储蓄机构等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获得利息.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储蓄存款的分类.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最新推荐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掌握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特别是针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文章强调了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步骤进行。同时,也提到了材料出处中的时间、主题思想等信息的重要性。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读、找、思、答四个步骤的具体应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中的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法则,如并集、交集和差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子和说明。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