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生物化学政治知识点

生物化学政治知识点

2025-01-25
生物化学政治知识点

篇1:生物化学政治知识点

1.高二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篇一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

  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3、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4、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5、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

  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

  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6、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2.高二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篇二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3.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4."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5.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7.种间关系包括:单键、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8.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高二必修三知识点(化学) 篇三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或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4.高二必修三知识点(化学) 篇四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A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B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C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D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E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F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5.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政治) 篇五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

  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

  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

  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篇2:生物化学政治知识点

1.高二知识点必修三(生物 物理 化学 政治) 篇一

  1、细胞外液:指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2、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所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常见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激素、脂类、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气体分子、尿素、尿酸、氨、血浆蛋白、抗体等。而载体、血红蛋白、胞内酶则为常见不是属于内环境成分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7、酸碱缓冲对: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可调节PH值维持稳定。

  8、稳态的实质: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9、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0、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出现细胞代谢紊乱。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1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性

  1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5、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16、突触传递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17、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18、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19、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0、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2.高二知识点必修三(生物 物理 化学 政治) 篇二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3.高二知识点必修三(生物 物理 化学 政治) 篇三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1)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2)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4)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5)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4.高二知识点必修三(生物 物理 化学 政治) 篇四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5.高二知识点必修三(生物 物理 化学 政治) 篇五

  影响价格的因素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篇3:生物化学政治知识点

篇3:生物化学政治知识点

1.高二必修一知识点(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一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或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

  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2.高二必修一知识点(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二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XX(无水乙醇)等。所以可以用丙XX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叶片);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研钵,小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小试管,培养皿盖,药勺,量筒(10mL),天平;丙XX,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方法步骤:

  1、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称量、剪碎、研磨(加二氧化硅?碳酸钙?)、过滤

  2、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制备滤纸条:干燥、剪角、标记线

  (2)画滤液细线:细、直、干后重复2-3次

  (3)分离色素: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

  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3.高二必修一知识点(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三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4.高二必修一知识点(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四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5.高二必修一知识点(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五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影响消费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养等。

  2、不同的消费类型

  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篇4:生物化学政治知识点

篇4:生物化学政治知识点

1.高二必修二知识点(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一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XX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XX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2.高二必修二知识点(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二

  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高二必修二知识点(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三

  (1)在电解饱和食盐水中,阳极有气泡产生,有刺激性味道的气体,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阴极有气泡,可燃气体。

  (2)如果交换电极:如果用的都是惰性电极(石墨或铂),那么可以互换(反应不变);但如果原来阴极用的是铁棒,那么不能互换,若互换,铁作阳极:Fe-2e-=Fe2+,阴极:2H+2e-=H2;阴极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会和阳极产生的亚铁离子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不稳定马上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3)阳离子交换膜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它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离子和气体通过,也就是说只允许Na+通过,而Cl-、OH-和气体则不能通过。这样既能防止阴极产生的H2和阳极产生的Cl2相混合而引起爆炸,又能避免Cl2和NaOH溶液作用生成NaClO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4)阳极接在电源正极上,电源正极会不断地吸电子,所以只能挂惰性电极,如炭棒和Pt等,若挂其他,如铁棒,那么电子被电源正极吸收,Fe会变成铁离子,从而进入电解液中,你会很快看到铁棒不见了。那至于为什么用炭棒而不用Pt,则是价格关系。炭棒便宜。

  而阴极接在电源负极上,电源负极在不断产生电子,所以挂什么并没有什么大的关系,挂铁的话,反而保护了铁不变为铁离子。其实负极挂炭棒什么的,也可。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阴极不用铁棒而做成铁网,增大反应接触面。而炭不易做成网状,所以选用炭棒。

4.高二必修二知识点(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四

  《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

  ①《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②《诗经》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③《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类。

  2、《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

  ①“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②《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离骚》。

  3、《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5.高二必修二知识点(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五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最新推荐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高考政治复习中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文章详细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产生方式,以及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介绍了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热门推荐

高一物理力学单位制

高一物理力学单位制的相关知识。首先介绍了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然后详述了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如时间、长度、质量的单位,并解释了1N的定义及常见单位换算。最后,文章讲解了基本物理量、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的关系,以及在

猜你喜欢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

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关键知识点,包括中学化学实验操作的原则、温度计的使用、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以及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涵盖了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