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质点知识点

篇1:高一物理质点知识点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_o2+V_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_t-V_o)/t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篇2:高一物理质点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 路程与位移
(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一条有向线段。 [学生练习](1)一个人沿着周长是100米的圆形喷水池边散步,当他走了半圈时,他的位移大小和经过的路程分别是多少?四分之一圈呢?
(2)小球从3米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那么,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多少?(4m;2m) [提问]请大家归纳一下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位移的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时候?
(2)区别:① 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短与路径有关,而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
②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联系: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就等于路程,其他情况中,路程总是大于位移的大小。
2、矢量和标量
通过刚才对两个物理量的学习我们知道,物理量有两类,一类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如路程;一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位移。我们把第一类叫标量,第二类叫矢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3:高一物理质点知识点
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篇4:高一物理质点知识点
(1)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它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①: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②: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③: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视物体为质点。如:地球很大,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就变成次要因素,我们完全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看待。当然,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了。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动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但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就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了。
(3)质点的物理意义
实际存在的物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有质量而无大小的点是不存在的,那么定义和研究质点的意义何在?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例1】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做质点
C.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
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解析】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小物体就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不可以忽略不计,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做质点。另外,能否看做质点,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无关,质点是一抽象的物理模型,并不是实际物体。【选择:D】
【点评】物体能否看做质点,要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本学案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物理必修一期中必背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5:高一物理质点知识点
位移和质点是高一就会学到的知识,位移和质点作为高一物理的开端,一定要学好。那么什么是位移,什么是质点?位移与质点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接下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之有关位移和质点的知识吧。
位移知识点总结
1.位移
⑴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
⑵物理意义:位移是表示位置变动(变化)的物理量。
⑶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路程与位移
(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一条有向线段。[学生练习](1)一个人沿着周长是100米的圆形喷水池边散步,当他走了半圈时,他的位移大小和经过的路程分别是多少?四分之一圈呢?
(2)小球从3米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那么,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多少?(4m;2m)[提问]请大家归纳一下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位移的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时候?
(2)区别:①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短与路径有关,而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
3.矢量和标量
通过刚才对两个物理量的学习我们知道,物理量有两类,一类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如路程;一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位移。我们把第一类叫标量,第二类叫矢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质点知识点总结
1.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其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成是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物体模型称为“质点”。
“质点”就是其中“物体”的一种最简单模型;。
注:⑴“质点”是一种为了研究方便而引入的“理想模型”,是一种最简单的模型(以后还会遇到弹性体模型、弹簧振子模型等等)。
⑵“质点”是模型,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代替真实的物体。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位移和质点,供参考,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知识点对同学们的物理学习有帮助。
篇6:高一物理质点知识点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考点1. 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2.原则: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考点2. 参考系、坐标系
1、参考系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注意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因参考系的选取的不同而不同。参考系的选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原则。
3、坐标系: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而建立的参考系。
考点3. 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注意机械运动是相对的)。
2、运动形式:平动(物体上各点运动形式相同)、转动、振动(围绕某点往复运动)等。
常见考点考法
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在平时的练习中可能出现,且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是高考中单独出现的几率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