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一下语文单元测试题

高一下语文单元测试题

2024-12-05
高一下语文单元测试题

篇1:高一下语文单元测试题

高一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句读(dòu)经传(chuán)囷囷(qūn)极妍(yán)

B、辘辘(lù)辇来(niǎn)参差(cēncī)勖尔植(xù)

C、谬赏(miù)浚其泉源(jùn)珠砾(shuò)剽掠(piǎo)

D、黜(chù)恶直栏横槛(kǎn)逦迤(lǐyǐ)长人者(zhǎng)

2、下列各句中的“师”的词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之不复

④则耻师焉⑤或师焉,或不焉⑥孔子师郯子

A、①⑥/②⑤/③④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②⑥/③④⑤

3、下列语句分类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1)振之以威怒(2)宏兹九德(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云销雨霁(5)早缫而绪(6)或师焉,或不焉

A、(1)(3)B、(2)(4)C、(3)(5)D、(1)(6)

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不抑耗其实而已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下列各句,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中的“古文”与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古文”同义,即先秦两汉散文。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抨击了当时士大夫有疑惑而不从师的不良风气,论述了要从师学习的道理。

B、《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疏是一种文体,指臣下写给皇上的奏章。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是骈体,但是它一反六朝以来骈文内容空泛、无病呻吟的文风,阐述了当国者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赏罚分明等观点,很有现实针对性。

C、《种树郭橐驼传》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种树郭橐驼传》用对比和映衬手法,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D、《阿房宫赋》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杜牧。赋是一种文体,介于散文与韵文之间。《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

二、默写(15分)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

9、各抱地势,。盘盘焉,囷囷焉,,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0、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11、,函谷举,楚人一炬,。

12、呜呼!,;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三、阅读题(70分)

(一)

嗟乎!!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师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其可怪与欤!

14、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理)

B、小学而大遗(丢弃)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15、在横线上填上原文中的句子

(1)

(2)

(3)

16、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句读之不知(4)择师而教之

A、(1)和(2)相同,(3)和(4)相同

B、(1)和(2)相同,(3)和(4)不同

C、(1)和(2)不同,(3)和(4)不同

D、(1)和(2)不同,(3)和(4)相同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耻相师

(2)句读之不知,惑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8、本段中,作者批判了三种错误的态度,分别为(用原文句子回答)

(1)

(2)

(3)

1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还论述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着眼于“破”,从正反两方面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

(二)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人,输来其间。,,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杳不知其所之也

(2)尽态极妍

(3)缦立远观

21、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句子并翻译

(1),。

(2)翻译:

22、找出文中三处比喻句

(1)

(2)

(3)

23、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统治者生活的荒*奢靡。

B、“为秦宫人”以上几句写众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

C、“明星荧荧……焚椒兰也”,这四个分句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宫中美人之多,在写法上充分体现了“赋”的铺陈特点。

D、宫中珍宝之多,一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出他们抢夺劫掠的行径。(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源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4、下列加点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长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③戒奢以俭④必竭诚以待下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25、(1)“闻”的对象是什么?

答:

(2)上述句式主要有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6、作者认为,人君应怎么做?(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

27、从论证方法的角度来赏析,本段至少用了两种方法,它们分别是论证和论证。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四)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植,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胜,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有类橐驼者(2)名我固当

(3)驼业种树(4)早实以蕃

(5)其土欲故(6)既然已,勿动勿虑

2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舍其名,(郭橐驼)亦自谓“橐驼”云

B、皆争迎取养(郭橐驼)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郭橐驼)也

D、有问之,(人)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P>30、下列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鸡狗不得宁焉

B、其乡曰丰乐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他植者则不然有穴窈然

D、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敛赀财以送其行

31、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郭橐驼能“顺木之天以致其胜”,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木之性”?

(2)很多人对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其危害的两句。

32、对选文第三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通过郭橐驼的回答,使人们了解他种植树木技艺高超的原因。

B、本段一方面承上,一方面启下,既解释了课文第2段罗列的现象,又为课文第4段提示主旨做好了铺垫。

C、“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是总括种树经验。在这以下,从几个层次上作具体论述,先在理论上作说明,次谈实践中种植方法,接着,又从正面论述,叙述了他植者的种植方法。

D、本段郭橐驼将自己与其他种植者作了鲜明的对比,话说得一针见血,但又无丝毫盛气凌人之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号12345

答案BBDCD

二、默写题(每格1分,共15分)

6、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9、钩心斗角,蜂房水涡。

10、舞殿冷袖,风雨凄凄。11、戍卒叫,可怜焦土!

1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1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三、阅读题

(一)(20分)

14、A(3分)

15、(3分)(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官盛则近谀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6、(3分)B

17、(1)(2分)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2)(3分)(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18、(3分)(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9、(3分)B

(二)(18分)

20、(3分)(1)到(2)姿态美好(3)久

21、(1)(2分)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4分)把玉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

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

22、(6分)(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3)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3、(3分)B

(三)(14分)

24、(3分)C

25、(1)(1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排比、比喻。(1分)通过比喻引出话题或中心。(1分)

26、(2分)居安思然,戒奢以俭(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7、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4分)

作用:比喻论证,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同一问题正反两方面论证,说理更加透彻。(2分)

(四)(18分)

28、(6分)(1)类:像(2)名:取名或叫,称

(3)业:以……为业(4)实:结果实

(5)故:旧(6)已:通“矣”

29、(3分)D30、(3分)D

31、(1)(1分)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2)(2分)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2、(3分)C

篇2:高一下语文单元测试题

试题预览

高一下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鞭笞(chī) 氓(méng)隶 隳(huǐ)名城 逡(qūn)巡

B.瞋(chēn)目樊哙(kuài) 刀俎(zǔ) 戮(lù)力

C.癸(guǐ)丑彭殇(shāng) 嗟(jiē)悼 若合一契(qiè)

D.田畴(chóu)山岫(yòu) 熹(xī)微 东皋(g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这番话含含糊糊,其实都是针对我的。无非是说我无能,该下台。我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

B.在拍摄大片动辄过亿的今天,该剧组仅用了200多万就拍出了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C.毕业离校那天,各系都举行了欢送晚会,四年的相聚就此结束,大家抱头痛哭,校园里四面楚歌,好不伤感。

D.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航天技术不以为然,而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100多次,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3.下面四组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合从缔交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距关,毋内诸侯 百有余年

C.张良出,要项伯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D.鲰生说我 乐夫天命复奚疑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释义无误的一项是( )

①范增数目项王 ②履而制六合 ③奋六世之余烈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A.眼睛 鞋 发展 使……活

B.使眼色 鞋 奋发 活命

C.使眼色 登上 发展 使……活

D.眼睛 登上 发展 活命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①将军战河北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④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⑧沛公居山东时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⑧

6.下面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席卷天下 ②以愚黔首 ③眄庭柯以怡颜 ④天下云集响应 ⑤备南走

⑥沛公军霸上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 ⑧乘犊车,从吏卒 ⑨项王军壁垓下

⑩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A.①④⑤⑦⑨/②③⑩/⑥/⑧ B.①④⑤⑦/②③⑧/⑥⑨/⑩

C.①④⑤⑦⑧/②③⑥/⑨/⑩ D.①②④⑤⑦/③⑥⑧/⑨/⑩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度我之军中,公乃入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欲言,无可进者

C.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遣将守关者

D.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8.下面句子诵读时的停顿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C.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D.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9.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复驾言兮焉求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赵王之子孙侯者

10.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过秦论》的作者是两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鲁迅先生曾把贾谊和晁错的文章誉为“两汉鸿文”。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兰亭集序》的作者是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的王羲之。该文是为兰亭集会诸名流的诗作结集《兰亭集》而作的序言。

D.《归去来兮辞》为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与《桃花源记》同为散文中的精品。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3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君安与项伯有故 项王曰:“沛公安在?”

D.良曰:“长于臣。”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12.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得兄事之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C.沛公欲王关中 D. 北收要害之郡

13.下列句子的倒装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 B.具告以事

C. 忌不自信 D.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①大酢②,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虵③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虵辈约以十数。太祖(曹操)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苟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注】①蒜齑jī:蒜被切碎后的细末。②酢:同“醋”。③虵,通“蛇”,一种形状像蛇寄生虫。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黄琬辟 辟:征召

B.或难其异 难:诘问

C.凡此类也 凡:大都

D.佗亦不强 强:坚强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实迷途其未远

B.嗜食而不得下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C.辞以妻病 常以身翼蔽沛公

D.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华佗医术高明,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把药煮熟,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

B.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诊断出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采用了不同疗法将他们都治好了。

C.华佗为曹操所杀害有多方面的原因。华佗“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不想做医生,得罪了曹操。曹操不重视华佗医术,只看重自己的威严。

D.华佗死了以后,无人能治好曹操的脑神经痛,但他不后悔杀死华佗,但后来他的爱子仓舒病重,才后悔杀了华佗,让爱子活活死去。

姓名 班级 学号

第II卷(共52分)

四、翻译下列句子(22分)

17.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虵辈约以十数。(4分)

译文:

(2)苟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6分)

译文:

18.翻译以下课内句子。(12分)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6分)

译文:

(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6分)

译文:

三、默写(30分)

19.填写出下列语句的空缺处。(20分,每空1分)

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③ 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是日也,,。,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④ ,知来者之可追。, 。

⑤,。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聊乘化以归尽, !

篇3:高一下语文单元测试题

篇3:高一下语文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翼轸(zhěn) 懿(yì)范 险衅(xìn) 翳翳(yì)

B. 潦(lǎo)水 祚(zuò)薄 西畴(chóu) 舂粮(chōng)

C. 绣闼(tà) 茕茕(qióng) 窈窕(yáo) 泠然(líng) 

D. 簪笏(hù) 盘桓(huán) 蟪蛄(gū) 优渥(wò)

答案:C窈窕(yǎo)

2. 下列各组中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驰 涸辙 凫水 命途多舛

B. 萦绕 拔擢 希冀 天高地迴

C. 翱翔 蓬蒿 宗悫 生当殒首

D. 莞尔 盛筵 襜帷 举世誊之

答案:A(B天高地迥C生当陨首D举世誉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苹果砸脑袋”这段趣事显然经过牛顿本人润色。不仅如此,后人也在不停地添油加醋,使故事中的牛顿更加人性化。

B.在世锦赛体操比赛中,他的双杠动作完成得简直无可挑剔,以致全体裁判员无一例外地对他亮出了满分。

C.什么是诗性?中国传统文化对诗性有什么独特规定?关于这些问题,因为自身学养不足,20世纪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缺乏深度追问。

D.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四川5.12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任务非常艰巨,全面复苏的进程缓慢曲折,但英勇的四川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正在重新站立起来。

答案:C(A“添油加醋” 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是个贬义词;B“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应改为“以至”;D“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指病发起来很突然,像山崩一样,而要康复却很慢,像从蚕茧里面抽丝。用来形容地质灾害,不恰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进一步畅通政府信息发布和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赣州市政府组建了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B.5年来,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涌现出禹州钧瓷、镇平玉雕、宝丰魔术、民权王公庄画虎村、洛阳平乐牡丹画村等一批文化强县和文化特色村镇在全国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C. 献礼影片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同时,必须打破政治说教的窠臼,在情节上丰富戏剧的感染力,在制作上积极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

D.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答案:D(A成分残缺,在“信息发布”后加“的渠道”;B句式杂糅;C“丰富”和“感染力”搭配不当)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金星火山

欧洲航天局“金星快车”探测器发现的证据表明,地球并非是太阳系内地质活动频繁的行星,金星上也存在潜在的活火山。金星表面岩浆流发出的红外辐射显示,这些火山相对“年轻”,现在仍可能发生火山喷发现象。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论文的联合作者、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行星研究所的约恩赫尔伯特表示,凝固的岩浆流从表面辐射热量,并未受到多少风化。因此研究团队可以得出结论:这些火山的年龄不足250万年,而且大多数熔岩流存在的时间可能还不到25万年。从地质学角度来说,其就如同刚刚诞生。

  这一发现能解释为什么金星上的小行星撞击比预期要少。由于岩浆流能填充并掩藏陨坑,科学家由此推测,火山活动是金星上陨坑较少的主要原因。不过,科学家并不确定,到底是一次大规模爆发的火山岩浆流将整个金星表面填平,还是持续不断的火山喷发慢慢地将陨坑填平的。新近岩浆流的存在预示着后一种情况更有可能,同时也表明金星火山的活动仍然存在。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苏珊娜斯姆雷卡尔带领的科研小组也参与了此项科研工作,其对金星地表的热辐射进行了研究。科研人员通过“金星快车”上的可见光和红外成像光谱仪(VIRTIS)获取了金星表面的热辐射图像。图像显示,年代久远的金星表面已被风蚀磨平,而“年龄”较小的金星表面则较为粗糙且热辐射更强。

  借助美国宇航局麦哲伦探测器收集的金星地形和重力数据,科学家最终确定了金星上3个潜在的火山活跃区域,它们的热辐射均超过周边区域。斯姆雷卡尔认为,这表明上述区域受到的侵蚀程度较低,可能是由于熔岩新近流过所致。

  金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虽然地球和金星在大小和结构上非常相似,但它们的演变史却不甚相同。金星表面温度有近500摄氏度,生命难以生存,而地球却生机盎然。通过对这两个行星对比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地球自身的演变过程,揭示地球与众不同的根本原因。

5. 下列哪一项不是科学家断言金星上存在潜在的活火山的依据( )

A. 金星表面岩浆流发出的红外热辐射

B. 金星上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

C. 金星上不同区域的重力分布

D. 金星上火山活跃的区域分布

答案:D (A【第1段】B【第3段】C【第5段】)

6. 科学家断言金星火山潜在存在的地方是( )

A. 金星表面存在岩浆流的地方 B. 金星表面存在凝固岩浆流的地方

C. 金星表面存在重力的地方 D. 金星表面较为粗糙且热辐射强的地方

答案: D【由第4、5段可知】

7. 下列说法能解释金星上被小行星撞击而产生的陨坑比预期要少的一项是( )

A. 金星特殊的运行轨道避免了金星被小行星撞击

B. 金星表面温度高达500摄氏度

C. 金星上不存在生命

D. 金星上的火山岩浆流填充并掩藏了产生的部分陨坑

答案:D【由第3段倒数第二句可知】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叶 嘉 传

苏 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 (niè)〕疲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给传遣诣京师 给:供给,提供

C.嘉勃然吐气 勃:大怒,激怒

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答案:C(勃:此处是形容情绪高昂,激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先处上谷 ②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上为责欧阳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上以不见嘉月余 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答案:D(A代词,他的;表示选择,还是。B副词,才;副词,竟然。C介词,因为,由于;介词,被。D、因为。)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文章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答案: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第Ⅱ卷(共120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答案:先生认为他很出众,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3分“奇”“著其行录”各1分,补全省略1分,句意不顺酌情扣分)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

答案: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3分,“司”“逆”“堪”各1 分,句意不顺酌情扣分)

(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4分)

答案:然而他严肃耐心劝谏、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应该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的。(4分,“正色”“身”“盖”“有以”各1分,句意不顺酌情扣分)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分)

始 吾 见 嘉 未 甚 好 也 久 味 其 言 殊 令 人 爱 朕 之 精 魄 不 觉 洒 然 而醒 书 曰 启 乃 心 沃 朕 心 嘉 之 谓 也。

答案:始吾见嘉未甚好也/ 久味其言/ 殊令人爱/ 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书曰/ 启乃心/ 沃 朕心/ 嘉之谓也。

【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茂先很喜欢它,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时人所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子孙于是都成为郝源人。

到了叶嘉这一代,他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成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提供驿站的车马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开始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人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出来,郡守亲自到山中,劝说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用来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情绪高昂地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您选用到这里,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吩咐人把他作为有声望的人物来安排他,又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不久,皇上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皇上为此责备欧阳高,爱怜叶嘉,看着他的脸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并设宴款待他。

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起初我看到叶嘉时并没有多少好感,久久体味他的话,却特别让人珍爱,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吧。”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皇上于是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市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住在福建的叶姓人也很多,但住在郝源的一族是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严肃耐心劝谏、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应该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的。

1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答案: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

(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4分)

答案:写法:①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山”“水”“霞”是远景,“林”“鸦”是近景。②动静结合,(鲜活灵动),“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

作用:①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抒发思乡之情;②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4分,每点1 分,言之有据即可)

14.文学常识与名篇名句填空。(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2)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勃与_________、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

(6)庄子,战国时代宋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答案:

(1)悟已往之不谏

(2)眄庭柯以怡颜

(3)穷岛屿之萦回

(4)响穷彭蠡之滨

(5)杨炯

(6)道家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侯 银 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项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项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候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5.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题目要求比较具体,要求分析小说第二段文字对全文情节展开的作用。而这无非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了铺垫。考生要做的,就是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分析铺垫以及推动作用。结合4分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两大点。】

16.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①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②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1)4分总共四点,“甜”联系上文自然可以概括出来,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以及有了个好归宿。儿之所以“苦”,首先应该是由打首饰引发的,尔女儿走后自己一个也不禁酸楚。(2)之所以喊女儿,是思念至深。而发现女儿早已出嫁,自己一人,又安慰自己说“老了,糊涂了。”】

17.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题目要求同样具体,要求分析花轿和刻画侯菊的形象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文中找寻关系的部分,细细阅读,扼要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了。可按出嫁前,出嫁时,出嫁后来组织答案。】

18.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所以小说的主旨一定是在侯银匠身上,但却写了女儿,则是运用了正侧描写、实写暗写等。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9. 下图统计的是冬天中国气温异常寒冷时乌鲁木齐、武汉、广州三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变化图。请你根据图表所揭示的现象得出几条最重要的信息来。(5分)

答案: 本题的考查目的是读出图表显示的全部有用信息。下列答案共5点,每点1分。对每点的文字组织不作严格要求,只要信息点回答出来了就可以。

1.冬天中国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寒冷天气。

2.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比常年平均气温低了10-20摄氏度。

3.最冷的时间是在底和元旦期间;第二次是在2月10日前后的几天。

4.寒潮是从北方侵袭到南方,从北到南一般要经过5-7天。

5.即使在这个最冷的冬天,也有几个气温回暖高于平均值的日子,这个现象南方比北方明显。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据报道,高考给奥赛获奖学生加分的政策将做重大调整,真正给奥赛热降温。在此之前,国际数学大师、数学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就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国内疯狂的奥数热。他说,很多小孩子拼了命念奥数,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家长的要求,结果不去学其他学科了,一心只对付比赛,一旦得到金牌就成为争相招揽的对象。他还说了件事,他带过一个博士后,此人少负天才美誉,12岁进大学,20岁博士毕业,后来成为他的博士后,第一年做得不错,第二年就进了精神病院。最近也有不少报道,由于奥赛热,一些中小学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导致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

根据材料,针对“奥赛热”的问题,给高校和家长各拟一则建议:(每则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25字。)

答案:(1)高校:高校招生应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不应只盯奥赛金牌。

(2)家长: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或“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6分。每则建议3分。其中(1)“招生”1分,“综合素质”1分,“只盯奥赛金牌”1分。(2)“尊重孩子”1分,“学习兴趣”1分,“全面发展”或“健全人格”1分。超字扣1分,语言表达不准确,酌情扣1分。]

21. 读下面这则来源于网络的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搜狐网)社会之所以对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屋有旺盛需求,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政策资源过度向这些城市倾斜,并带动社会的经济资源过度向大城市聚集,而这些城市的一纸户口就成了享受这些资源的“特权证”。比如,两所中国顶尖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每年新招收的学生中本地生源都在1/3以上,京沪本地户口学生的高考压力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文中看解决这些地区的高房价,的措施是:

答案:措施:改革这些地区的户籍制度,取消附在户籍上的特权。(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2)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智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张潮)

前一则写于作者70岁以后,后一则写于作者三四十岁时。前一则可以看作是对人生70多年的一条线的总结,后一则可以看作是到了人生的某一个点时对人生的看法。请你结合这两则材料,提炼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题目自拟。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下册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下册二单元的知识点,以《小溪巴赫》为例,介绍了巴赫的音乐影响及价值。文章提到,虽然巴赫的音乐曾受到忽视,但其音乐的价值不会被埋没,时间的流逝只会为其增值。文章通过小溪的比喻,强调了有价值的事物虽然可能被忽视,但永远具有生命力,并呼吁人们关注身

最新推荐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掌握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策略,特别是针对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文章强调了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步骤进行。同时,也提到了材料出处中的时间、主题思想等信息的重要性。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读、找、思、答四个步骤的具体应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热门推荐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描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体现为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文章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对元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中的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法则,如并集、交集和差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子和说明。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