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一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

高一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

2025-03-22
高一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

篇1:高一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南(fàn) 逢孙(féng) 夜缒而出(zhuì)若不阙秦(quē)

B.目(zhēn) 忤视(wǔ) 皆为戮没(lù) 切齿拊心(fǔ)

C.鲰生(zōu) 彘肩(zhì) 目眦尽裂(cì) 按剑而跽(jì)

D.师箴(zhēn) 瞍赋(sǒu)川壅而溃(yōng) 并行不悖(bè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弥谤 原隰衍沃 斟酌 流王于彘

B.玉缺 交戟之士 刀俎 不胜杯杓

C.偏袒 扼腕而进 箕踞 目眩良久

D.慷概 晋军函陵 濡缕 唯君图之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因为) 秦军南(驻军)

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就) 秦王购之金千斤(收购)

C.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 沛公安在(在哪里)

D.其与能几何(赞许) 甚于防川(比)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D.朝济而夕设版焉

5.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何厌之有 B.惟利是图 C.君之所知也 D.沛公安在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财用于是乎出

7.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

A.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大王来何操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今者出,未辞也

A.近者奉辞伐罪 B.何辞为

C.卮酒安足辞 D.动以朝廷为辞

二、填空题

9.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因人之力而敝之, ; ,不知; ,不武。

(2)风萧萧兮易水寒, 。

(3)吾入关, ,籍吏民, ,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 。

(4)杀人如不能举, 。

(5)臣死且不避, 。

(6) , ,何辞为?

(7) ,大礼不辞小让。

(8)防民之口, 。

10.文学常识填空。

(1)《国语》是我国早的 体史书,共21卷,分为《国语》《 》《晋语》《 》《 》《 》《越语》八部分,它记载了由周穆王十二年( 前990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共5各国内政、外交等重大事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 篇,世家 篇,列传 篇,书8篇,表10篇。鲁迅先生赞之为" ,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战国策》,初有《国策》《国事》《 》《事语》《长书》《 》等名称,由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它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权论辨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它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 。

(4)《左传》又名《 》或《 》,相传作者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全书共十三卷,比较系统详尽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社会情况。《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如我们在初中学过的《 》。

11.释词填空。

(1)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今义: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

③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古义: 今义:

④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 今义:

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越国以鄙远( )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

③吾其还也( )

④皆白衣冠以送之( )

⑤顾计不知所出耳( )

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⑦项伯杀人,臣活之( )

⑧常以身翼蔽沛公( )

⑨籍吏民,封府库( )

⑩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宫,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 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三公为真相知也。

1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知杭州仁和县( ) (2)以谢平昔奖进( )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4)所忧者气峻而骄( )

13.下面句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译文: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译文:

15.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16.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 。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21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傲。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索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百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 何以识黄昌邪?"对曰:" 暑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观。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大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

17.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尚严猛,好发*伏 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 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案:立案

1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因好之,遂就经学

A

(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为贼所略,遂至于此

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何以识黄昌邪

C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昌乃出足示之

D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 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④宿恶大*,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百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2)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1-25 题。

给匆忙走路的人

严文井

我们每每在一些东西的边端上经过,因为匆忙使我们的头低下,往往已经走过了几次,还不知有什么曾经在我们旁边存在。有一些人就永处在忧愁的圈子里,因为在他即使不需要匆忙的时候,他的心也俨然是有所焦灼。这种人的乐趣就是埋首于那贫乏的回忆里。

这样的人多少有点不幸。他的日子同精力都白白地浪费在期待一个时刻,那个时刻对于他好像是一笔横财,那一天临到了,将要偿还他的一切。于是他弃掉那一刻以前所有的日子而处在焦虑粗率之中,也许真的那一刻可以令他满足,可是不知道他袋子内所有的时刻已经花尽了。我的心不免替他难过。

一条溪水从孕育它的湖泊往下流时,它就进发着,喃喃地冲激着往平坦的地方流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漩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细流汇集添加,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绝不是因它后流入了海。它自然得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结,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它完结了。

我们岂可忽略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

如果说为了惧怕一个后的时候,故免不了忧虑,从此这个说话人的忧虑将永无穷尽,那是我们自己愿意加上的桎梏。

一颗星,闪着蓝色光辉的星,似乎不会比平凡多上一点什么,但它的光到达我们的眼里需要好几千年还要多。我们此刻正在惊讶的那有魅力的耀人眼目的一点星光,也许它的本体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没有了。如果一颗星想知道它自己的影响,这个想法就是愚人也会说它是妄想。星是静静地闪射它的光,绝没有想到永久同后来,它的生命就是不理会,不理会将来,不理会自己的影响。它的光是那样亮,我们每个人在静夜里昂头时都发现过那蓝空里的一点,却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于星体有所领悟呢?

那个"后"在具体的形状上如同一个点,达到它的途程如同一条线。我们是说一点长还是一条线长呢?

忽略了大长的一节,却专门守候那极小的后的一个点,这个会讲究利益同价值的人类却常常忽略了他自己的价值。

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有一个准确的后一点,是真美,真有意义,超越以前一切的吗?告诉我,我不是怀疑者。

不是吗?完善的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的完善加上又一个时间的完善,生命的各个小节综合起来方表现得出生命,同各个音有规律地连贯起来才成为曲子,各个色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才成为一幅画一样。专门等待一个后的好的时刻的人就好像是在寻找一个曲子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画后有力的笔触,但忽略了整个曲子或整幅画的人怎么会在后一下表现出他的杰作来?

故此我要强辩陨星的存在不是短促的,我说它那摇曳的成一条银色光带消去的生命比任何都要久长,它的每一秒没有虚掷,它的整个时辰都在燃烧,它的后就是没有烬余,它的生命发挥得纯净。如果说它没有一点遗留,有什么比那一瞬美丽的银光的印象留在人心里还要深呢!

过着一千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

(选自《山寺暮》,6月初版,有删改)

22.根据文意,解释"匆忙走路的人"的含义。

23.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试作简要分析。

24.文章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词语与之相呼应?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2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探讨的是关于如何对待人生、对待时间的问题。

B.除了比喻,文中还使用了拟人、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C.作者认为,伟大的智者能保证他的" 后一点"是真美,又有意义,且超越以前一切的。

D.匆忙走路的人古今中外都有。在焦灼中生活,实在是人类的痼疾,作者对此给予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

E.《给匆忙走路的人》中的"等待"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其寓意不尽相同。

四、诗歌鉴赏题

2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

是一种什么氛围?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五、语言运用题

27.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1)(2)题。

①今天是大熊猫过生日,②几个小朋友来到他家为他庆贺。③当大熊猫吹灭生日蜡烛后,④朋友们问他刚才许了什么愿。⑤" 从我懂事时起,就有两个大的愿望,"⑥大熊猫轻声回道:⑦" 一个是我的黑眼圈儿治好,⑧还有一个是照张彩色照片。"

(1)找出在标点、结构等方面有毛病的句子( )。(只填序号)

(2)任选三个有毛病的语句加以修改,不能改变原意。

2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0个字)

螃蟹妈妈对儿子说:"我的孩子,你别再横爬了,直爬多好看啊!"小螃蟹回答说:"好妈妈,一点儿不假。如果你教我直爬,我一定能学着做。"螃蟹妈妈用了各种方法尝试直爬都不行,于是她才明白起初那样要求孩子有多愚蠢。

29.奥运会部分水上项目将在青岛市举行,请按要求为比赛场地拟写两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富有文采。(每条20字左右)

(1)展现水上运动员的拼搏风采:

(2)表现对各国运动员的热情: "

六、写作题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答案与解析研读

1.D (A 逢páng;B ,chēn);C 眦zì)

2.C (A 弥---弭;B 缺---;D 概---慨)

3.B (购:重金悬赏。)

4.D (A 要---邀;B 倍---背;C 卒---猝)

5.C

6.B (A 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C 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为表程度的副词,很、非常。D 于是:古义为两个词," 从这里";今义为连词,表顺承关系。)

7.C (宾语前置句,其它三句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8.B (告辞、告别;A 旨意;C 推辞;D 借口。)

9.(1)不仁 失其所与以乱易整;(2)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秋毫不敢有所近封府库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刑人如恐不胜;(5)卮酒安足辞;(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7)大行不顾细谨;(8)甚于防川。

10.(1)国别鲁语齐语郑语楚语吴语;(2)纪传体12 30 7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短长》《修书》历史著作;(4)《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曹刿论战》。

11.(1)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多为结婚的事;(3)古义:发表言论今义:指(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4)古义:宽容今义:冒充、假托;(5)古义:出使的人今人: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袋等物品;(2)①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②敝:损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③其:表商量语气,还是。④白:形容词作动词,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⑤顾:副词,表转折,不过。⑥穷困:处境艰难。⑦活:使动用法,使......活命。⑧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翅。⑨籍:名词作动词,登记造册。⑩间:名词作状语,抄小道。

12.(1)掌管;(2)往常;(3)希望;(4)高傲。

13.B D

14.(1)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公务。

(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15. 担心他恃才傲物。

16.知人善任。

17.D (追究、查办)

18.C (什么/ 为什么;A 因此;B 被;D 于是,就)

19.C

20.C(与妻子相识,不是在任州书佐时)

21.(1)黄昌暗中拘捕了一个盗匪的首领,逼使那匪首分条列出各县中强暴之人的姓名和住处,于是派人分头全部捕捉,无人漏网。(2)她的儿子犯案,她就到黄昌那里诉讼自责,黄昌疑心犯人的母亲不像蜀地人,就问她原因。

【参考译文】

(一)鞠咏做进士,凭借文学功底跟从王公化基学习,到王公主管杭州,咏及第,升咏做大理评事,主管杭州仁和县。鞠咏将到任,先把书和自己作的诗寄给王公,来感谢往常对自己的激励,现在又做官吏,借此可以文字互相娱乐,王公不答应。到了咏到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也不加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鞠咏大失所望,于是不再把他当作知己,而专门学习做官吏的事,那以后,化基升为参知政事,没有把咏推荐,有人问原因,回答说:"凭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担心的是盛气骄人,我所以压抑他,来成全他的德行罢了。"鞠咏听到以后,开始把王化基当作真正相知的朋友。

(二)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出身寒微,居住的地方靠近学校,多次见到儒生们在校学习行礼,因此喜爱学问,学习经学。他又懂得法律文案,因此在郡中任决曹。当时州刺史巡行所属部域,见到黄昌,很赏识他,就征召他为从事。

后来黄昌担任宛令,处理政事严厉凶猛,喜欢揭发*邪。有人偷了黄昌的车盖,黄昌开始并不声张,后来才秘密派出亲信到他部下贼曹的家里,并突然找到赃物,于是把贼曹一家悉数收捕,同时杀死。百姓们见此吓得发抖,都称黄昌神明。

朝廷提拔有才能的官员,黄昌升为蜀郡太守。前任太守李根年老,为政糊涂,百姓多被侵害蒙冤。等到黄昌到任,吏胥百姓前来诉讼的达七百多人,黄昌都给予判断处理,无不合理。他暗中拘捕了一个盗匪的首领,逼使那盗首交代各县中强暴的人的姓名和住处,于是派人分头捕捉,无一漏网。以前的*恶之人,都逃亡到其他郡境。

当初,黄昌担任州书佐的时候,他妻子回娘家,遇到盗贼被劫走,因此流转到蜀地成了别人的妻子。她儿子犯案,她就到黄昌那里投案责备自己。黄昌怀疑犯人的母亲不像蜀人,就问她原因。她回答说:"我本是会稽姚戴次公的女儿,州书佐黄昌的妻子。我曾因为回家,被强盗掳掠,于是流落到这里。"黄昌大惊,叫她上前并说道:" 怎样识别黄昌呢?"她回答说:"黄昌左脚心有黑痣,常自称当官至二千石。"黄昌于是伸出脚来给她看。两人因此相抱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黄昌在职四年,被征召,再迁为陈相。县里人彭氏原来骄横放纵,在大路边建造高楼。黄昌每次出行巡视县境,彭家的妇女就登楼去看他。黄昌很不高兴,就下令收捕入狱,治罪杀了她们。

又升为河内太守,再转为颍川太守。永和五年,被征召担任将作大匠。汉安元年,升为大司农。又贬为太中大夫,死于任上。

22.指那些不注重过程之美,只追求结果的人。

23.使用多个比喻强调说明不可忽视我们路途上的每一瞬。与匆忙走路的人形成对比。形象、情感、哲理三者相融,更生动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4.忧愁、焦灼、焦虑、忧虑,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文题。

25.C.D 。

26.(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2)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意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惆怅,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②" 犹有"更好。" 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27.(1)①⑤⑥⑦。(2)①今天大熊猫过生日(或:今天是大熊猫的生日)⑤我从懂事时起就有两个大的愿望(或:从懂事时起,我就有两个大的愿望)⑥大熊猫轻声回答道⑦一个是能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或:一个是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

28.身教胜于言教。

29.(1)(示例)沧海无垠,方显英雄本色;碧波万顷,尽展健儿风姿。

(2)用微笑迎接你,用掌声鼓励你,用鲜花祝贺你。

30、【写作点拨】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是一个题意相对显豁的关系型话题作文。" 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间的关系,无非是生活中不少事件、做法,表面看来" 出人意料",实际上又在"情理之中"。这个话题,体现出一种生活的辩证法,指向的其实是偶然性中蕴涵着必然性这样一个哲学命题。

怎样构思作文呢?可以先细读材料。材料中玻尔的回答,耐人寻味。创建第一流学派的原因,竟然是"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这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预料的。其中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因为"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正表现了玻尔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谦虚的治学精神、博大的胸怀以及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坦诚相待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创建一流学派必备的条件。明乎此,可以推出一个观点---" 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回答,往往揭示了成功的秘诀。进而可在头脑中搜寻相关的事例,比如很容易想到下面一则素材:有人曾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什么地方学到的东西是重要的。学者说在幼儿园,因为他从那里学到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这位学者的回答自然出人意料;但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美好品德,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又在情理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 例子",是" 举一反三"的"一"。所以,作文时完全可以跳出材料,用偶然性与必然性对立统一的原理来剖析"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种种生活现象。文章的选材、立意,可以是关于文艺创作、体育比赛等其他各个领域的;部分能写杂文的考生,还可以运用反讽手法,针对社会上某些不正常的现象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当然,相比于议论文,本题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小小说。选写记叙类的文章时,只要事情的结果出人意料而道理合乎情理即可。不过要善于点题,在叙述的基础上要有点睛之笔,以免因表达过于含蓄而遭误判。

【例文】

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生命的血雨,洒满了奋斗的泪泉。"也许花开得艳丽迷人,会出乎人们的意料,然而当你看到花儿所付出的牺牲后,你便会觉得一切尽在情理之中。

也许没有人会相信一只乌龟能跑过兔子,然而事实是乌龟真的赢了。揭开面纱,你就会发现:这一切又在情理之中。兔子自恃跑得快,骄傲自大,不思进取,竟然躺在树下睡起了大觉;而乌龟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不气不馁,坚持不懈,终赢得了胜利。

如果说兔子懂得"不怕慢就怕站"的道理,它又怎能败于乌龟?成功只青睐勤奋而又坚持不懈的人,他们的成功尽在情理之中。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每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都有一段撼动人心的故事。

人们一直惊讶为什么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会杀死同室学友。然而,当你了解到马家爵那贫困的少年生活,那自卑而敏感的性格,以及同室学友对他的轻视与讽刺,当代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件事的发生是有一定理由的。

事出皆有原因。每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件后面都会有原因,每一个奇迹的背后都会有理由。

是的,当刘翔身披国旗站在奥运冠军领奖台上时,西方人惊讶了:怎么一个黄种人能跑出12秒91的成绩,并一跃成为奥运冠军?人们只惊讶于他的好成绩,然而他背后的努力却鲜为人知,那是连魔鬼也不能承受的训练。要说刘翔创造了出人意料的成绩,那是因为他付出了出人意料的努力。

霍金能够创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继日研究的结晶;牛顿能够发现震惊中外的万有引力定律,那是上天对他苦思冥想、呕心沥血的回报;马克思能够发现剩余价值规律,那是与他废寝忘食、勤勤恳恳地研究分不开的。

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块土地,如果你在土地上种上鲜花,你将收获一个芳香四溢的人生;如果你在上面种上绿树,你就会收获一个郁郁葱葱的人生。相反,如果你在这块土地上种上野草,你将会收获一个荒凉的人生。

如果你不懈付出了,那么你收获成功也必将在情理之中。还是那句话,有付出终会有回报,付出得越多,收获得越丰。

意外的收获只有在默默耕耘之后。

看似出人意料,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成功的典型议论文。标题中的" 小议"给文章贴上了标签。开头引用冰心的诗句分析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直接点明了话题。本论部分举典型事例分析阐明观点,在举出事例后,能够针对观点进行具体分析,事理结合,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同时,该考生在处理论据时,能够做到详略得当:大学生马家爵杀死学友,体育健儿刘翔荣获世界冠军,写得较为详细,因为前者太出人意料,不可思议,后者世界为之震惊,不详写不足以表达心声;略写的事例用排比句组合在一起,文字虽简略但论证力量不减。结论部分语句相当精练,再次亮明观点,点明话题。

篇2:高一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按次序)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东方既白(已经)

B.少长咸集(都)  下江陵(攻占)  正襟危坐(端正)

C.向之所欣(向来)  火尚足以明(明亮)  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D.终期于尽(时期)  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则其至又加少矣(增添)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全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所以兴怀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放浪形骸之外 遗世独立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感慨系之 盈虚者如彼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俯仰一世 扣舷独啸   杯盘狼籍

4.下列句中的“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悟言一室之内 B.一觞一咏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俯仰一世

5.下列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举酒属客   七月既望

B.悟言一室之内    冯虚御风   杯盘狼籍

C.齐彭殇为妄作    山川相缪   相与枕藉

D.未尝不临文嗟悼   其下平旷   盖音谬也

6.下列词语中加点词全都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有泉侧出     一觞一咏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不随以止也   茂林修竹   而记游者甚众

C.有穴窈然     卒葬之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齐彭殇为妄作  向之所欣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7.下列句中的“其”的用法和意义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下平旷

A.既其出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其如土石何  方其破荆州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C.其进愈难 其孰能讥之乎   其见愈奇

D.其文漫灭  然视其左右  问其深

8.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吾欲之南海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   悟言一室之内

B.俯察品类之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足以极视听之娱

C.不能喻之于怀   感慨系之矣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D.及其所之既倦   之次所旁丛祠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9.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于是余有叹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以:引以为流觞曲水  足以极视听之娱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A.三个“焉”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三个“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也都相同

B.三个“焉”字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三个“以”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

C.三个“焉”字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三个“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也都不相同

D.三个“焉”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三个“以”字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

10.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全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

A.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而今安在哉  相与枕藉乎舟中

B.何为其然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死生亦大矣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余之所得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有碑仆道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兰亭集序 (节选)

王羲之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因寄所托:_________  喻之于怀:_________  趣舍万殊:_________

群贤毕至:_________  终期于尽:_________  后之视今:_________

所以兴怀:_________  人之相与:_________  亦将有感于斯文: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修”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茂林修竹

A.修禊事也 B.乃重修岳阳楼

C.况修短随化 D.邹忌修八尺有余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句式属于( )

A.定语后置句 B.状语后置句

C.判断句 D.非特殊句式

4.简答题。

(1)语段a中概括了哪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的看法如何?

(2)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死观?语段b中有一句话表明了这种生死观,找出这句话。

(3)在本文的开头,作者先概述了兰亭盛会的情景,说“信可乐也”,而在语段a中又说“岂不痛哉”,为什么?

5.翻译下列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赤壁赋 (节选)

苏轼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各句中“卒”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卒莫消长 B.卒起不意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卒惶急无以击轲

E.而卒葬之

2.下列各句中“适”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始适还家门 B.适得府君书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处分适兄意

E.少无适俗韵

3.对“文赋”的文体特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体物写志 B.善于铺陈描写

C.语言骈俪藻饰 D.尤长于说理

4.简答题。

(1)这篇文章借主客问答式来说理,节选的语段是苏子针对客人的“三悲”来宽慰客人的,请问客人有哪三悲?

(2)节选的语段中,苏子运用了哪种说理方法?

(3)苏子是从哪两个角度,分别针对什么问题来说理的?

(4)你怎样评价苏子的人生观?

5.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三)阅读下面三篇序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a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选自石崇《金谷诗序》,有删改。)

b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c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注:①逆旅:客舍。②大块:大自然。③惠连:南朝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④康乐:即谢灵运。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 ②道路并作(写作) ③以叙中怀(内心情怀) ④又写诗著后(显著) ⑤鲂鲤跃鳞于将夕(跃起露出鳞片) ⑥各疏年纪乡里(分条陈述) ⑦良有以也(诚、确实) ⑧序天伦之乐事(排列) ⑨群季俊秀(即群弟) ⑩何伸雅怀(抒发)

A.②④⑧ B.①③⑥ C.⑤⑦⑩ D.④⑦⑨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不属于省略介词“于”的句子是( )

A.昼夜游宴 B.合载车中

C.独秀中皋 D.独惭康乐

4.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义的语句。

A.《金谷诗序》: 。

B.《游斜川诗序》: 。

5.翻译下列句子。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6.对上面三段文字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列出同游者的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重在抓住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一)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二)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们能够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请以“一次令人难忘的出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展现自己对自然界、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与思考。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C

2.B

解析:A.次(旁边);C.向(过去),明(照明,这里用作动词);D.期(至、及),加(更加)。

3.A

解析:所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表原因的虚词。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不平凡,不同寻常。十一:今义,数词,表数字;古义,十分之一。

4.A

解析:B.一些(量词);C.把……看做一样,把……看做相等,都作动词用;D.一生。

5.B

解析:“悟”通“晤”,面对面;“冯”通“凭”,乘;“籍”通“藉”,凌乱。

6.B

解析:B.止:停止:茂:茂密;众:多;A.侧:从旁也,名词作状语。觞:喝酒,名词作动词。名:命名,称,名词作动词;C.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D .齐:把……看作相等,形容词作动词。

7.D

解析:“其下平旷”中“其”为代词,代华山洞。

8.D

解析:吾欲之南海,“之”动词。D项“之”都是动词,意义:去,到。

9.C

10.C

二、阅读鉴赏

(一)1.因:随着;喻:明白;趣:趋向,取向;毕:全;期:至,及;视:看待;所以:表原因;相与:互相交往;斯文:这些诗文。

2.D

解析:D.修:长、高;A.修:做;B.修:修建;C.修:(寿命)长。

3.A

4.(1)清谈和放纵(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作者认为这两种生活态度都不可取,“死生亦大矣”,生和死都是大事,人生短暂,因空谈或放纵而浪费生命令人痛心。

(2)作者认为生和死不能等同看待,有生之年要做实事,不能空谈放纵浪费生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因为聚会的人物都是名士,聚会的地点风景优美,聚会的活动高雅有趣,而且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可以自由地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所以确实是快乐。

因为人是物非尚且会引发人们的感慨,何况物是人非,寿命终结,更令人伤痛。而人生如此短暂,却一味地消耗在无用的空谈和有害身心的放纵行为上,白白浪费生命,这更是令人痛心。表达了作者对清谈和放纵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否定。

5.(1)抬头观览浩大的宇宙,低头细察众多的物类,纵目远眺,胸襟大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

(2)本来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不真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

(二)1.BD

解析:BD项中“卒”通“猝”,突然;A.到底;C.士兵;E.死。

2.DE

解析:DE项中“适”为“适应”“适于”的意思;A.嫁人;B.刚刚;C.用,享有。

3.A

4.(1)因古今历史对比而生悲,因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对比而生悲,因理想和现实矛盾对比而生悲。

(2)比喻说理的方法。苏子用水与月来打比方,阐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从“变与不变”的辩证角度和“取与不取”的角度来说理的。前者针对客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问题说理,得出“何羡”的结论;后者针对客人“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问题说理,得出“共适”的结论。

(4)苏子被贬谪后内心一度苦闷,可是最终通过感悟自然而感悟人生,具有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5.(1)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2)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三) 1.A

解析:②创作;④记录;⑧叙说,叙述。

2.C

解析: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3.A

4. A.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B.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5.(1)有时登高俯临山下,有时依次坐在水边。

(2)大家吟咏诗篇,唯独我不能和谢灵运相比而感到惭愧。幽美的景色还没欣赏完,高谈阔论也变成了清雅的谈心。

6.C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一)1.将“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

2.“他”改为“杨先生”。

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

(二)示例: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四、作文

略。

篇3:高一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险衅( ) 夙遭闵凶( ) 门衰祚薄( ) 茕茕孑立( ) 太子洗马( ) 陨首( ) 逋慢( ) 优渥( ) 积攒( ) 晌午( ) 笨拙( ) 修葺( ) 栏( ) 异爨( ) 扃牖( ) 襁褓( )

二、在下列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字。

形影相 不 名节 日 西山 有口皆 委 求全 事无巨 牵 挂肚 洁白无 可爱 万 有声 不知所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臣以险衅( ) 2.门衰祚薄( )

3.茕茕孑立( ) 4.夙婴疾病( )

5.逮奉圣朝( ) 6.责臣逋慢( )

7.犹蒙衿育( ) 8.日薄西山( )

9.更相为命( ) 10.庶刘侥幸( )

11.亦遂增胜( ) 12.迨诸父异爨( )

四、文学常识、名句填空。

1.表,古代 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 》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 》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 》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2.贾平凹,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 》《 》《白夜》,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满月儿》,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获美国 文学奖。

3.归有光,字熙甫,号 ,世称 ,明代后期散文家,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 "。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五、小测验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险衅(xìn) 鲜见(xiǎn) 期年(qī) 强迫(qiǎn)

B.日笃(dǔ) 盘桓(huán) 拔擢(zhuó) 共鉴(jiàn)

C.积攒(zǎn) 修葺(qì) 栏(shǔn) 襁褓(qiǎn)

D.呱呱(ū) 老妪(yù) 垣墙(yuán) 扃牖(yǒ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委屈 委屈求全 理会 举行例会

B.打盹 打趸买进 检查 检察身体

C.界碑 有口皆碑 矫形 心存侥幸

D.节操 接草衔环 伶仃 孤苦零丁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夙遭闵凶(早) 门衰祚薄(出身) 晚有儿息(子)

B.形影相吊(安慰) 夙婴疾病(缠绕) 逮奉圣朝(承奉)

C.寻蒙国恩(不久) 除臣洗马(贬职) 具以表闻(详尽)

D.不矜名节(怜悯) 日薄西山(迫近) 以手阖门(关闭)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亲情散显在我们的 生活之中,它平凡而伟大,似涓涓细流默默流淌于山涧之中。

②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 ,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

③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 ,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

A.日常 品行 荣誉

B.平常 品性 荣誉

C.平常 品行 荣耀

D.日常 品性 荣耀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已90多岁,又体弱多病,是日薄西山的人了。

B.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C.我的错误在于忍了不该忍的事情,企图以委曲求全未能求全。

D.论据要求真实,推理必须正确,不能牵肠挂肚。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是个好儿子》的作者贾平凹是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废都》《白夜》,中篇小说《腊月正月》,短篇小说《满月儿》。

B.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后期散文家,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

C.《母亲颂》的作者米斯特拉尔是巴西女诗人,出版诗集有《绝望》《柔情》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D.《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字令伯,三国时犍为武阳人,曾任蜀国尚书郎,晋武帝时,任太子洗马。

【鉴赏探究】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矜名节 名:名声

B.宠命优渥 渥:厚

C.更相为命 更:更加

D.保卒余年 卒:终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B.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所希冀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以下对选文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开头就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不仅合情,而且合理合法。

B.文中自陈宦历部分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作结,感情至为恳切。

C.这两段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文中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更重要。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6.本文中有一些词句后来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成语。请从选文中找出四个成语,并加以解释。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七年前,父亲做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老家的村子里,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要把积攒的钱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了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我不是个好儿子》

7."我"为什么会想起给母亲寄钱的?

8.母亲是怎样对待儿子的"馈赠"的?

9."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从这句话能反映出什么?

10.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下册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下册二单元的知识点,以《小溪巴赫》为例,介绍了巴赫的音乐影响及价值。文章提到,虽然巴赫的音乐曾受到忽视,但其音乐的价值不会被埋没,时间的流逝只会为其增值。文章通过小溪的比喻,强调了有价值的事物虽然可能被忽视,但永远具有生命力,并呼吁人们关注身

最新推荐

高考考前如何缓解焦虑 怎么调整心态

高考考前如何缓解焦虑和调整心态的问题。提出了多种减压方法,包括适量的运动减压法、做感兴趣的事减压、情感宣泄减压法和环境减压法。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考生在考前可能出现的一些焦虑和负面情绪表现。考生可以通过树立信心,运用这些减压方法来缓解焦虑和压力,保持良

高一物理人教版知识点

热门推荐

高考化学实验题技巧

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答题技巧。首先强调要扎实掌握课本内的学生实验和典型的教师演示实验,理解实验的原理、仪器、现象和解释。接着介绍了设计化学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仪器和用品、步骤和方法,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导气管的连接、仪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复习知识点

高一数学复习中的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包括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文章详细解释了各类几何体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和几何特征,内容全面,有助于学生系统复习和深入理解立体几何知识点。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高考

京ICP备10209629号-13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