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测试卷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高二历史期末测试卷,供大家参考。
-高二历史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
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2.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设置刺史 D.实行三省六部制
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是
A.管理地方行政 B.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C.管理地方军事 D.管理地方财政
4.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5.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也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 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6.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A.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 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 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7.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B.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C.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8.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以下对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形成三权分立之势
B.每个部门都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门,以防止任何部门滥用权力
C.总统的权力最大,受到的制约最小
D.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10.俾斯麦因为与德皇意见不合而被罢免,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德皇的做法
A. 合法 B. 不合法 C. 说不清 D. 屠戮功臣
1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竹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A. 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 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C. 烟草传入中国的盛况 D. 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12.右图反映的是列强侵华战争,洗劫并烧毁了举世闻名的
皇家园林圆明园,给我们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创伤,
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著名诗人闻一多下面的诗句应出自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A.《七子之歌威海卫》 B.《七子之歌台湾》
C.《七子之歌九龙》 D.《七子之歌大连、旅顺》
14.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指它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的依靠力量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15.197月8日,刘长春从上海出发。在长达二十多天的航程中,他与船友不可能聊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台儿庄战役
C.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D.中日甲午战争
16.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内战后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重庆谈判后
17.19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开始战略反攻 B.进行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进行平津战役
18.假如将来你成为一位政协委员,你会认识到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应该是
A.参与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参与国家方针的制定 D.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9.文革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突出表明了
A.国家的民主法制被破坏 B.党的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C.个人崇拜、宗派主义盛行 D.封建残余思想严重
20.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时曾说:非洲人民对我们有功。这里的功主要是指
A.支援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B.支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C.支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斗争 D.支援我国国内经济建设
21.下列图片反映的我国外交活动,对应的解释不科学的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美苏争霸结果 B.它的基础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这是一国两制推动的产物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关键
22.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③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 B. ①③② C.③②① D. ③①②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
A.组织北大西洋联盟,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
B.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C.在遏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
D.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掌权
24.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导致了分裂局面。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B.美苏两大国的冷战对峙
C.国内人民的自愿选择
D.开罗会议的决定
25.20世纪代以来,世界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②美、日、欧经济三足鼎立
③第三世界日益壮大
④两个德国实现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六王毕扫六合是指秦王消灭了哪六个国家?这六个国家的来历跟历史上哪一制度有关?(5分)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9,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3)以上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史实,请问其原因各是什么?(4分)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4)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在制度上有何创新?其意义如何?(3分)
材料五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的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
(5)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2分)
27.(16分)民族复兴之路往往充满艰难曲折,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八国联军攻占了古老的北京城,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一一《向中国开战》。
(1)该宣传画反映出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2分)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2分)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材料四 21世纪始于19,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3)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破灭却在19变成现实?(4分)材料四所指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2分)
(4)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夏季奥运会由北京举办时,北京顿时成为欢乐的海洋,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假如你是当时北京奥申委的委员,请你简要向国际奥委会说明北京申请主办奥运会的理由。(2分)
28.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1) 结合史实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5分)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4分)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5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7
一、选择题(50分)
15 BABCC 610 DDCCA 1115 BCAAB
1620 CADAC 2125 ABCB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0分)
(1)六国:韩、赵、魏、楚、燕、齐;(两个国家1分,共3分)分封制(2分)
(2)秦朝:郡县制度。(1分)元朝:行省制度。(1分)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
(3)第一次:18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割占台湾。(2分)第二次:194619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2分)(答出冷战因素亦可酌情得分)
(4)创新:一国两制。(1分)意义: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1分)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分)
(5)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2分)
27.(16分)
(1)形势: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分)影响:①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②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或: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或: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
(2)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抵御日本侵略,摆脱外侮,实现民族的复兴。(2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
(3)原因:①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反共反人民,坚持内战独裁(2分)。②文革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共产党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表现: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综合国力增强。(2分)
(4)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具备了承办奥运会的实力;北京有强大的中国政府、有十几亿中国人民的鼎力支持;北京古老悠久的文明对全世界具有吸引力。(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8.(14分)
(1)欧洲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与华约;西德与东德等(任何三点3分)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分)
(2)不同意。(1分)理由: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把苏联看作推行全球霸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挑起了冷战。(3分)
(3)苏东剧变(或答苏联解体东欧剧变)。(1分) 多极化发展趋势。(1分)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定要多做高二历史期末测试卷,再加上大家的努力学习,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