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篇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建设(具体要求略)。
(3)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具体要求略)。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
(1) 道德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 实现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重要性:
(1)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 进行思想道德建设,能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三原则)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重要性)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其中,特别要强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也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今天我们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人人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篇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建设(具体要求略)。
(3)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具体要求略)。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条件,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现行宪法在第19条、第20条、第21条和第22条分别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作出了具体规定。
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还先后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从而系统地规定了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有力地保障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宪法第20条规定:“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发展,国家还颁布了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一系列单行法律、法规,以保护科学技术成果,加速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宪法第21条和第22条分别对卫生体育文化艺术事业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作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各族人民身体健康和文化生活的关怀和重视,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卫生、体育、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二)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不仅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而且影响和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其内容主要包括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等方面。对此,我们现行宪法第24条作出了明确规定。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宪法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些教育,把广大公民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