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夏商西周知识点

篇1:高三历史夏商西周知识点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化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以下是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文化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夏、商、西周三代文明的特点。
1.组织学生讨论。
2.教师归纳:①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②三代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在古代世界有特殊的地位;③三代文化在思想观念上体现天命观,敬天礼神和对祖先的崇拜,充满迷信色彩;④青铜文明是三代文明的象征。⑤三代文明绵延不绝,影响深远,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⑥在天命鬼神迷信思想笼罩下,出现了某些唯物主义因素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观念。
二、夏、商、西周三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
1.组织学生讨论。
2.教师归纳指出:奴隶制经济发展使劳动有了进一步分工是奴隶社会文化发达的原因,具体表现为:①农业进步,以青铜制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重视交通和城市的建设,使夏、商、周成为古代世界上经济繁荣的奴隶制大国。②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篇2:高三历史夏商西周知识点
西周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以下是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夏的奴隶制政权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已有奴隶制国家的基本结构(初步的官僚体系、法律、历法),但院士部落联盟的残余还很明显.
商代的奴隶制较之夏已有了明显进步.确立了基本的行政原则和行政程序,告别了军事部落联盟的组织原则.从官僚系统的完整程度和严密程度而言,已经达到完备的奴隶制国家阶段.
周代的奴隶制以商为基础,增加了一项重要内容,即分封制.分封制的初衷是巩固边疆和明确国家等级结构,却造成了新的分裂因素.
夏商周三代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说处于奴隶社会的奠基和转型期.其间,由商代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奴隶社会达到鼎盛时期.农业是三代主要的经济基础和生产部门,围绕农业生产的需要,历法、社会组织等方面,均体现出了一定的农业社会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交换和商品经济,但不普遍.
篇3:高三历史夏商西周知识点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以下是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人们的生活极端困苦,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为了生存时常进行战争有时甚至毁灭整个氏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生产力逐步得到提高,并且保留了生产力中核心要素:战俘不杀,留作奴隶;有了以国家形式的专门社会管理机构;创造了文明的转门部门和专门人才;同时,阶级斗争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的性质以及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及启示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斗争都是反抗奴隶制国家暴虐统治的正义斗争,也是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国人是平民,举行暴动的是平民和奴隶,国人暴动是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在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从而导致统治阶级内部或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这是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从中我们获得的启示就是要勤政爱民.
3、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l)井田制
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②内容:A.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B.诸侯要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C.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D.那时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③发展历程:A.它始于商朝;B.盛于西周;C.瓦解于春秋;D.废除于战国.④瓦解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⑤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2)分封制
①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②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③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④分封的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的后果,逐渐形成诸候割据的状态.
⑤崩溃的原因: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⑥发展历程:西周确立 春秋时期瓦解 战国时期废除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③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4)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制国家的盛衰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
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瓦解.